1. 书画艺术

      吐纳自在——潘天寿《映日荷花别样红图》

      作者:裴媛媛2021-09-20 08:35:37 来源:美术报

          (1/2)潘天寿 映日荷花别样红 137.5×272.5cm 1960年 浙江博物馆藏

          (2/2)潘天寿 映日荷花别样红(局部)

        潘天寿《映日荷花别样红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从杭州饭店拆下的,1990年6月由浙江省政府拨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保存。作品寥寥数笔呈现荷塘意境,骨法苍劲老辣,用墨干脆利落,指画亦力透纸背,不仅仅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潘天寿晚年大幅花鸟画代表作中的佼佼者。

        今人提及潘天寿,无人不想到他艺术作品的新奇壮阔、磅礴大气、苍秀纵横;他的山水、花鸟,偶尔为之的人物,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又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直面画作感受时,人们往往忽略画作的背后,作画之人身处动荡不安、波谲云诡的社会中,他的一生如果没有倔强的生命态度和傲然独立的艺术追求,倘若随波逐流,如何追寻艺术中的傲然正气。自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教潘天寿的是李叔同,潘天寿的艺术人生就与国家艺术之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他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后一位坚守者,也有人说他是国画现代化的启迪者、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1923年,八十高龄的吴昌硕先生发现潘天寿这位“年仅弱冠才斗量”的奇才时,用了这副对子来形容潘天寿的画面感。

        天惊地怪,为的是: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潘天寿创作荷花往往展现出用笔的精简和平衡,数量之多如《雨后》《朝霞》《朱荷》《访荷浪踏翻》等等。但《映日荷花别样红图》与小幅荷花不同的是,作为纵137厘米,横272厘米的大画作,画面中整体线条呈现难得一见的波浪形,韵律感十足,茎、叶、花、石绝没有一笔多余的添补,娇艳的花朵带着刻刀般的锋利,画眼中一张一合两朵荷花,配以斧劈的湖石和指画的苔点,直让人感觉相互印衬间气势逼人,正应了那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潘天寿在多年与西画东渐的融合对抗中,将马远、夏珪的雄健、戴文进的强劲、沈石田的老辣、八大的奇倔、吴昌硕的朴茂,贯通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以一己之力统驭画笔并教授后人,独树一帜。“若徒眩中西折中以为新奇,或西方之倾向东方,东方之倾向西方,以为荣幸,均足以损害两方绘画之特点与艺术之本意”。(摘自潘天寿《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1936年《亚波罗》)

        绝不用西方社会进化论思维强作中国画发展的支撑柱,而是深深扎入传统中去寻求古法之佳者、垂绝者、优者,守护中国画根脉绵延不绝。纵观潘天寿所在的近现代中国半世纪间,以他为代表的“为艺术战”者,坚定、倔强地维护着民族精神的根脉,在这根脉中坐定参悟,呼吸吐纳,成就自己的大自在。


      thread
      thread
      Processed in 0.032(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