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美术馆高质量收藏的方式探索——以四川美术馆为例

      作者:杨李2023-06-05 09:08: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小镇故事(版画) 330×70厘米 2014年 郭双

        新时代我国的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美育知识通过各种途径飞入了大众视野,人们的鉴赏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如何实现高质量收藏成了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四川美术馆在藏品突破一万件后,对藏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创新收藏方式,拓宽收藏渠道,发达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软硬件支撑。2022年四川美术馆首次尝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美术作品,同时也首次引入社会机构进行第三方监督,从发布征集公告到完成收藏入库全过程互联网留痕。

        截至目前,四川美术馆藏品中版画有1.1万余件,占藏品总数约85%,我们以现有收藏为基础,明确“学术性、地域性、系统性、专题性”的收藏方针,力求扩大版画藏品优势,建设特色藏品体系,同时激励当代美术创作,加强美术资源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使藏品体系成为四川美术馆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四川美术馆有五大收藏主题方向,一是征集不同历史时期有重大影响的美术名人作品及民间收藏的珍贵美术作品,二是征集不同时期四川籍和在四川有重要美术活动的美术名人的作品,三是征集本省美术家或在全国有影响的外省美术家的作品,四是征集当代具有潜力的美术家的作品,五是四川美术馆认为有必要征集的其他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珍贵艺术品。

        在确定收藏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学术性为最高标准,让人民成为收藏作品的主角,收藏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并体现时代性和多元性,收藏当代四川艺术家和表现四川人文地理的作品,兼顾其他区域作者作品,特别关注四川新兴版画群体和其他地域性版画新成果。2022年收藏版画9件、油画8件、雕塑5件、综合材料1件、唐卡1件、书法1件。其中,向辰麟的版画《熟悉的背影》,以“回望”的视角表现农村生活,契合展示“脱贫攻坚成果”美术创作题材,具有四川黑白木刻传承特点,作者是四川的青年版画家,作品入选“大道有痕——201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郭双的版画《小镇故事》,以人物群像作为画面主体,人物众多、造型生动且画幅巨大,作者是河南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阿虎的油画《共建家园》,唤醒了大美阿坝草原的春天,处处都是夯土墙热闹的劳动场景,鲜活的生活画面体现了人民的朴实;熊火花的油画《青山守护者们》,描绘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岜沙苗族人物群像,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造型生动,两位作者都是四川的青年油画家,两件作品都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被评为进京作品。启美的唐卡《德格吉祥多门大法库》(德格被誉为“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之乡”),以传统唐卡的手法创作,跳出宗教题材模式和绘画理念桎梏,直接地表现绘画、雕刻、说唱、土陶、纺织、裁缝、木匠、铁匠等生产生活场景,描绘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和谐画面,这是四川美术馆首次自主收藏的民间美术作品。

        近日,“2022年度四川美术馆收藏作品汇报展”在四川美术馆精品厅对外展出,在线展厅也即将上线,共展出藏品24件。该展览既是基于四川美术馆2022年的典藏工作,以汇报展示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呈现,也是四川美术馆作为公共美术馆践行“馆藏活化”职能的一次生动实践,还是四川美术馆精品厅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展览。本次收藏有近一半的作品是无偿捐赠,其余作品也是公益价收藏。作者们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对四川乡土的感情,传播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著名雕塑家张绍蓁,一位耄耋之龄的先生,一次性向四川美术馆捐赠5件雕塑作品,因场地等因素,最终只收藏其中3件,分别是《刘邓大军》《生命之歌》《轻舟已过万重山》,都入选过国家级展览。记得在取件过程中,张绍蓁久久的凝视着自己的作品,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微颤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孩子,交给国家我就放心了。”最后与作品一一合影,并亲自检查包装是否妥当,固定是否结实,减震是否有效,我们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不舍和欣慰。

        四川美术馆通常对重要藏品都是采用上门取件的方式,可疫情防控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不能上门取件的时候,怎么保障藏品的安全呢?我们采用了作者、物流、美术馆三方合力的方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进入物流运输环节前,由作者负责藏品的包装和安全,在运输途中由物流公司负责藏品安全,同物流公司事先确定到货时间,馆方人员到物流中心仓库直提。为了减少藏品在物流中心仓库停留时间,馆方人员都是提前赶到物流仓库等,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藏品运回美术馆时已经是深夜,接着还继续开展消杀工作和办理入库手续,大家一致表示,只要藏品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次的公开征集拓宽了四川美术馆收藏的渠道,搭建起了作者与馆方直接沟通的平台,所有资料都通过互联网提交,由计算机分类汇总,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有效的监督。评审专家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评审环节由第三方公证机构全程监督并录音录像,事后出具公证书,数字文件上传至中心服务器,且双备份。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所有步骤都在计算机上有痕迹,向监督机关透明。

        当然,在收藏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几点不足:一是四川美术馆五大收藏主题方向中的“征集不同历史时期有重大影响的美术名人作品及民间收藏的珍贵美术作品,征集不同时期四川籍和在四川有重要美术活动的美术名人的作品”不容易实现,很难通过公开征集的渠道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二是征集到的作品较为零散,很难梳理出完整的收藏体系,不便于后续的研究、活化,还需要典藏部不断努力;三是征集的有价值作品较多,作品数量和收藏预算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一次征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综上,四川美术馆的收藏将继续采用调查研究、内部提案等方式,并与长期公开征集相结合来开展工作。

      thread
      thread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