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将于中国美术馆举办
    2. 由中国美术馆、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承办的“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将于4月26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将展出著名画家李学明的代表性作品100余幅,是迄今为止李学明艺术世界最全面的一次呈现。展览将持续到5月6日。 李学明,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197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荣聘教授。李学明是当代中国人物画领域极具文化品格和艺术个性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多取材于田野乡村,无论稚气童子还 [详细...]
    1. “心源·墨道——王万成工作室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在甘肃开幕
    2. 4月15日,“心源·墨道”王万成工作室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甘肃画院、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由甘肃美术馆、甘肃金城画院承办,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 [详细...]
    1. 王敏杰画海 | 将文化、存在乃至期冀都汇集在水的波纹之中
    2. 海之十一 50cm×3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最近几年,敏杰一直在画海。 他出生在海岛舟山,深邃辽阔的海于他而言已然是生命的一部分。 画海也即画水。说到画水,我国南宋画家马远《水图》作品由十二册页成卷,尽显水态之妙。700年后的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表达了水波的千姿百态。如果说马远的画面是线条的古典美学,葛饰北斋是对自然力量的独特表现,那么王敏杰的《致大海》等作品便是以水为素材的当代表现延展,他的绘画俨然将文化、存在乃至期冀都汇集在水的波纹之中。 在我看来,敏杰的作品 [详细...]
    1. 孙永 | “长河”溯痕
    2. 峨眉天下秀 青壮年时期,前后近十年间,我曾陆续创作了近百幅大小不一的类工笔画稿件——其中即有年少满满的懵懂记忆与回顾,也有许多隐秘的胸臆和情愫。 至于一个从事写意山水画的画人,缘何要用这么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创稿这些跨度颇大的学术板块,其原由不外有三: 一、要想让“记忆”和“回顾”、“胸臆”和“情愫”相对准确的定格阐述与表达,工笔形式则是相对比较理想和便捷的抓手。 二、在这批作品创作时,我基本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手段和方法,另辟蹊径,即以最大的可能去满足画面情境的图式观照。所以我的工笔画多少显得有些 [详细...]
    1. “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开幕
    2. 归来,是一场跨越40载的回顾和对话。4月16日上午10时,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由湖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一层大厅启幕。 此次展览呈现的120余件作品,均选自艺术家张小纲无偿捐赠的200余件代表性佳作。 张小纲在致辞中满怀感念,作为湖南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研究展”项目艺术家之一,深切致谢湖南故土的培育之恩与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他表示,此次携200余幅水色佳作重返湘江畔,既是以画作答卷回馈三湘厚土,亦是借湖南美术馆的展墙完成一场跨越数十载的艺术自省。在创作的道路上,他 [详细...]
    1. 周刚:艺术即解放——浅论创作中的本体性自由
    2. 《楠溪春色》,纸本水彩,56x76cm,2025 一、艺术创作的局限性本质 无论多么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终究只是其存在经验的有限投射,只是其思想的片面体现, 绘画在本质上是打破思想枷锁的过程。 所谓创作,实则是艺术家不断自我解放这种局限并向内挖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次未完成的解放宣言。 二、创造性的本体论价值 无创造的人生是异化的人生,同样,缺乏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必然陷入低级的重复。真正的艺术创 [详细...]
    1. 张卫 | 在传统褶皱中拓出新境
    2. 天籁之1 198×98cm 纸本水墨 2016 创作感受 在我的水墨创作历程中,始终怀揣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探索热情。 从创作理念层面,我认为艺术不应受限于既定的边界。传统文人画的审美体系固然有其深远价值,但也需要通过新的方式去突破与发展,由此我开启了这场精妙的“文化褶皱实验”。我尝试将民间年画、戏曲造型的稚拙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诡谲相融合,以“怪异”撕裂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茧房,为观者呈现一个全新的视觉空间。 在艺术手法上,我注重对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对于民间艺术,我采用的是“幻觉处理”与 [详细...]
    1. 多元融合下的意境表达——评阮江华的山水画作品
    2. 春风无限展海岛,100x60cm,阮江华 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广阔版图中,“南派”山水画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独特星辰,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与风格令人瞩目。阮江华先生的中国画山水创作,绝非孤立的艺术表达,而是巧妙地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北方与南方元素相互交融的艺术范式,由此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深厚悠远的文化内涵。 阮江华先生的山水画,深深扎根于传统绘画的丰饶土壤中。多年来,他对宋元山水进行深入研习,心摹手追,使作品饱含宋元山水雄浑壮阔的气势。在构图布局上,他借鉴传统山水画的经典章法,严格遵循“三远”之法,精心营造出深邃幽远的空间感,引 [详细...]
    1. 2025形意传神——当代中国山水画三十家笔墨品鉴展
    2. 当下中国画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多元,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下,兼容并蓄的格局与多元并存的状况。但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核心都脱离不了“形、意、神”的把握和思考。以形传神、意境高雅、形神兼备是做为一幅佳作的基本要求。 纵览中国山水画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对形与神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但共同的是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和忠实于内心的真切表达,是谓“外事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山水画寄托对天、地、人的认识及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山水之美与人心之美互通交融,心中情致、世间风雅,莫不盛集于山水之中。当今中国山水画坛在兼容并包的美术生态下,山水画创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观念、 [详细...]
    1. “观山赋——杨诚油画山水作品展”将在广西博物馆开展
    2. “观山赋——杨诚油画山水作品展”将于2025年4月19日下午至5月22日在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一层12号展厅展出。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共计展出著名油画家杨诚先生创作的广西风景主题油画精品76幅及大量创作手稿,全景呈现其数十年探索“油画山水”体系的学术成果。 数十年来,杨诚先生怀着满腔热忱,不遗余力地描绘家乡广西及全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凭借别具一格的“油画山水”艺术表现体系及对“山”的精彩描绘,在画坛声名远扬。本次展览以“山水与时代”为主线,分五大主题展厅递进展开,其中核心展区重磅呈现21米巨制《绿水青山·漓江春晓》,生动地呈现出桂林山水的绰约风姿和在地层沧海桑田中刻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0(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