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精神地景的营造 释读洪浩昌的绘画艺术
    2. 《清名桥NO.1》 150x50cm 2018年 绘画,无论是单纯、主观、鲜明的思想,还是极具张力和富有激情的创作方式,都与中国“观物取象”的审美意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中国先哲之自然观,表现在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感情,即视自然万物皆含德性,人与自然皆有感通,且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重在顺自然等。魏晋人曾谓“会心处不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即表现了移情于物。因此,洪浩昌经过多年的中西方文化横向比较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面对自然的生态和情貌,强调艺术在传达视觉物象之外,更注重精神性的自觉。 洪浩昌从云南到杭州,杭州到无锡,再从无锡 [详细...]
    1. “行走的风景——梁智龙写意风景油画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
    2. 10月12日下午,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建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行走的风景——梁智龙写意风景油画展”在内蒙古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内蒙古美术馆、包头美术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与建筑学院、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包头阿吉奈51艺术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开幕仪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耀中主持。 展览精选了梁智龙自2008年至2024年的十七年间创作的近100幅写意风景油画精品。此次展览不仅是梁智龙对故乡和母校的深情回馈,也是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学 [详细...]
    1. 高峰之路,修远且长
    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十年来,这些问题成为文艺界努力攻克的核心课题,特别是艺术界普遍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在各艺术门类领域的创作、教学、研究过程中备受瞩目。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高峰”?哪些人物和作品堪称“高峰”?如何在艺术之征途上攀登“高峰”?这些问题近些年来一直盘桓在美术界创作者、研究者的脑际,成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界的时代之问。以“高峰之路”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迄今已举办四届,得到当代中国画坛 [详细...]
    1. 孙雁翔:从我的创作经历谈“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
    2. 中国当代城市山水画正在形成自己的时代面貌,这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有文化传统、有生命力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迅猛发展,时代的呼唤催生了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形成。它从传统中走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重塑新生,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山水画紧扣当代城市发展的命题,艺术家通过对各具特色的城市的描绘,寻找城市最具特色的精神体现,去编织城市之梦。艺术家们通过对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笔墨语言来表现新时代的“山水城市”,“让创造弘扬传统、让山水融通城市”,弘扬主旋律、彰显时代精神是城市山水画的创作方向,它承载着中国文化、中国画审美取向、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精神 [详细...]
    1. 张亮·当代人物画——站在古今中西的交汇点,以精微造大境
    2. 《秋日晨曦》90X90CM、纸本重彩、2020年 青年艺术家张亮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对当代人物画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从湖北美术学院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南北研学经历中,曾受教于陈孟昕、何家英等众多名师大家,使他的人物画创作既呈现出扎实学院派功底下的严谨与秩序,又颇具习众家所长、取自我之道后的自信与灵动。 张亮始终秉持探古求新、追问时代的创作态度,他深知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经典形式之一,历经两千余年的流变与发展,在其“工以致精,细以表微”的严整规约外,新的时代需求与观念、方法、媒介延展驱动下的创新表达乃是当代工笔画走向未来的必要途径。 [详细...]
    1. “何汶玦在锦都”个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前 言 何汶玦在锦都艺术举行展览,是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居然在二十年后才实现,这会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故事吗?2005年,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成立,在798艺术区开设空间,举办第一个展览,何老师不期而来。那时他已声名鹊起,年轻英俊潇洒,脸上浮现着真诚腼腆的笑意,不时又露出一种桀骜不驯的神色,就像是要告诉世人:偌大艺术世界,舍我其谁也?年轻人气盛,并非妄自尊大,自信来源于作品画得好,关键是作品卖得更好!我从业二十年的经验,“卖是硬道理”无疑是头一条。齐白石是卖出来的,吴冠中是卖出来,何汶玦也是卖出来的!大卖特卖对艺术家不仅意味着真金白银源源而来,也是意味着艺术史上的地 [详细...]
    1. “我行我素——陶华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开展
    2. 院长寄语 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与探索,陶华的作品呈现出“虚淡清净,温和浪漫”的风格面貌,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她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她的作品题材较为广泛,既有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乡村生活、人文情怀的展现,体现了她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并且传达出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扎实的绘画功底,无论是笔墨的运用、线条的勾勒,还是山水层次感、立体感的营造,或者对树木、云雾等细节的刻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营造出山水的意境之美。与传统山水不同,陶华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 [详细...]
    1. “画胆琴心——中国画名家画古琴形制学术邀请展”在北京开展
    2. 前言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致可归纳为形象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等。形制之美于中国画而言,堪称种类多样、各有其美,有手卷、条幅、中堂、条屏、横披、圆扇、折扇、册页、斗方等多种形式。这些传统的中国画特有的形制承袭千年至今,仍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惟画家常用,也尝闻见举办有某一形制的专题画展。除以上常见的国画形制之外,当下少有具备东方美学特征、适用于中国画创作的其他形制出现,在中国画百花齐放的当下时代,可谓憾事。 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的古琴,与中国书画的渊源深远。古琴的造型优美,形制多样,有仲尼式、神农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几十种。 [详细...]
    1. 姜寿田丨草书史上的晋唐一体化
    2. 在草书史上,晋人以幻想型和富有哲理性的草书确立了新的书法美学范式,并从笔法上臻至书史典范。它几乎从最基础和最高标准开启了书法美的历程。由此,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文人书法的第一座高峰并对唐代书法构成规导和影响。唐代书法之于晋代书法其同构性表现在存在于两者之间的隐性结构和观念呼应。初唐书法以中和美学阐释王羲之书法,使王羲之成为儒家美学笼罩下的书圣。初唐书家也无不心仪倾力于王羲之书法。虽然“法”的异化影响了初唐对王羲之的正确接受,但是在初唐书家心目中,始终潜隐着一种魏晋情结,这主要表现在对王羲之的心摹手追。孙过庭《书谱》从书法到理论都传递出唐人的这种审美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晋唐一体化的内在结构即是晋唐草书跨越4-5个世纪的接续与递承。作为唐代最具天才性的草书巨匠怀素,他早年草书完全是一派晋人风范。其《论书帖》便极具典范性地透出遒媚之晋韵感。而在张 [详细...]
    1. “小风景——靳卫红个展”将在济南开展
    2. | 策展人寄语 | 时光须臾,距离第一次为靳卫红策展已经差不多快十年。十年来许多曾经熟悉的事物变得模糊,同时也让人明白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结识了更珍贵的人。这些年来,很荣幸能和靳卫红成为朋友,对于她的画,我似乎越来越有体会了。 上帝为靳卫红开了好多扇门。她蕙质兰心,又聪明勤奋,有特别多爱她的朋友,感觉生活中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她还是一位学者,著名媒体主编和艺术家。这些成就足以让一个人在眼下的时代活得如鱼得水、得意洋洋,但她却不允许自己沉溺于庸常的轻巧与快乐中。她对待艺术孜孜以求,严谨而又虔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信徒一样对所有生命充满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