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花山岩画: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文化符号

      作者:向先清2022-06-30 07:22: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年7月15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随着“申遗”成功,花山岩画引起全国人民和世界的关注。“壮美”一词本为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壮美广西”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可,“壮美广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花山岩画因其蕴含着壮族先民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和悠远深沉的人类追寻,成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从“壮族”到“壮美广西”

          从史籍记载来看,出现“壮”这个族称是比较晚的事情。秦汉时期,壮族地区的人被称为“西瓯”“骆越” ;宋元时期以后,出现“撞人”“撞军”“撞丁”等称呼;元明清时期,对壮族的称谓带有明显的歧视和侮辱意味。到了民国时期,大量的著作以及政府单位文告仍然采用带有侮辱性的称呼。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开始废除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族称,统一改为“僮”字,并于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由于“僮”字仍然有歧义,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并经国务院批准,1965年把“僮”改为“壮”字,取其“强壮”“健壮”之意,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意蕴全新,反映了壮族地位的变化,表达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从此以后,壮族儿女真正平等地、有尊严地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走向繁荣发展。

          2018年12月9日,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这一题词既是对广西山河秀美、民族和睦、人民幸福的美好祝福,也是对广西站在新起点、创造新辉煌的殷切期望。在这里,“壮美”一词,既标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身份,又对广西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冀和目标——强大壮丽的广西;既暗喻壮族之美、壮区之美,也泛指广西的强大壮丽之美;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西的美好祝福,又符合了壮族人民的自我期待。因此,“壮美广西”一词很快便响彻八桂大地,成为新时代广西的新定位,喻示了新时代广西的新使命——既是新时代谱写富民兴桂新篇章的前进号角,更是为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广西力量的动员令。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先后到桂林、柳州、南宁等地,深入革命纪念馆、农村、企业、民族博物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宏大目标,为新时代广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的重要讲话内容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党中央对广西全面繁荣发展的期待,“壮美广西”内涵包括壮美自然风光、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一往无前的必胜革命信念等,代表了党中央对广西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明确了广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崇高使命和目标任务。

          “壮美广西”:美学的解释

          “壮美”,又称阳刚之美、雄奇之美、豪放之美等,是美学领域一个比较常见的审美范畴,与“优美” (又称阴柔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从审美对象的角度而言,壮美的事物往往具有形象巨大、力量强大、气势雄伟等特点。从美感的角度而言,与优美感的沉醉宁静不同,壮美感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它催人奋进、斗志昂扬。

          结合以上“壮美”的内涵,从美学视域下审视“壮美广西”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壮丽的自然风光。广西气候条件优越,遍布江河湖泊,山川美景闻名天下。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亚洲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有南海“蓬莱岛”之称的涠洲岛,还有北海银滩、龙脊梯田、星岛湖、十万大山等,这些都是“壮美广西”必不可少的特色内容。

          壮阔的历史文化。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秦朝时被纳入帝国版图,自此以后便融入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包括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瓦氏抗倭、镇南关大捷、铁血昆仑关,还有花山岩画、摩崖石刻、千年灵渠,以及刘三姐、歌圩、铜鼓、盘古神话等,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及文化名人,让人心怀激荡、难以平静。

          壮观的民族风情。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丰富、民族风情五彩斑斓,殊为壮观。广西人民生活在节日里,有春节、歌圩节、芦笙节、蚂拐节、炮龙节、盘王节、达努节、尝新节等。在节庆中,人们打糍粑、吃粽子、赛龙舟、舞炮龙、祭盘王,人们织壮锦、编竹帽、扎绣球、建鼓楼、秀民族服装。

          壮志昂扬的奋斗精神。广西的历史,就是各民族不断奋斗的历史。人们反抗压迫、追求光明,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从太平天国的呐喊到金鸡山的炮声,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血战湘江到红旗插上镇南关,一个世纪以来,广西人民视死如归、一往无前,从未停下追逐的脚步。

          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由于广西地处边疆,因此广西人民世代守边疆、战强敌,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明朝时期东南沿海抗倭、黑旗军抗法、镇南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

          花山岩画:美学视域下“壮美广西”的文化符号

          花山岩画泛指左江流域的岩画,位于广西左江岸边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之上,图像众多、场面宏大、画风古朴粗犷、内容丰富,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壮族文化的代表。随着“申遗”成功,花山岩画成为代表广西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一是宏大壮丽的自然美景。花山岩画所处的广西左江流域,江面宽阔、江水碧透,两岸高山竦峙、怪石嶙峋、翠林修竹。山林掩映中,赭红色的岩画点缀其间,给人以强烈的自然美感。

          二是波澜壮阔的先民生活。花山岩画共有38个岩画点109处4050个头像,题材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其中人物是主体,人物形象有正身、侧身,正身人物双手左右平举,身体呈半蹲状,往往佩戴刀剑;侧身人体一般排列有序,手脚向同一侧伸出。从器物来看,有环手铜刀、铜剑、匕首、铜鼓、羊角钮钟、船等。从动物来看,有狗、马、鹿和鸟等。从画面人物行为来看,主体活动应该是祭祀,但从这些画面中也可窥见骆越的社会生活:他们打猎、捕鱼、耕种、祭祀、交媾、战争,透过跨越千年的图像,仿佛看到壮族先民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是“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花山岩画所在地山体巨大、江水澎湃,画面距离江面100米,地势险峻。绘画整体场面宏大、篇幅巨大,震撼人心。在众多图像中,以高大人物像为主,其中最大的人物像达到3.58米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壮族先民“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四是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壮族先民所生活的左江流域,洪水频发、毒蛇横行,部落之间战争不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但是通过岩画内容,仍然可以看出他们勤劳、勇敢、坚毅的奋斗精神,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与猛兽斗,虽然艰难,却顽强地生存着,体现出一种不屈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让千年之后的人们仍为之动容。

          五是悠远深沉的人类追问。花山岩画的内容主要为祭祀的场面,他们祈求上天诸神的保佑,渴望战争胜利、人丁兴旺。他们在虔诚的祈祷中建构起独有的宇宙体系,以此探索宇宙、思考过去、畅想未来、追问生死。花山岩画就是壮族先民的“天问”,包含着人类的终极追问,古今一瞬,让人不禁产生千年之叹。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本文系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度研究项目“花山文化进入桂西南中小学研究”研究成果)

      thread
      thread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