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将诗、书、画融于一体

      作者:葛玉清 张文祥2023-11-16 07:38: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松菊图  郑晓京 作

        题画诗释文:

        落尽千花菊始芳,飘空万叶见松苍。

        霜中雪里同风骨,君子原应聚一堂。


        中国画注重思想层面的蕴含,注重意境的营造,它与纯绘画范畴之外的书法、诗词巧妙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当今画坛能将诗、书、画融于一体的画家,尚不多见。特别是在高度提炼、以形写神、意境深远的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符合音韵的格律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前不久“郑晓京画展”在北京举办,颇获好评,而其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实践,尤其引人注目。

        50多幅花鸟画精品,清新典雅,文人画气质鲜明,画上题写的格律诗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真正达到了诗与画的完美结合,加之线条洒脱、自如凝重的书法,使每张作品情趣饱满、妙境无限,把观众带入古雅清幽的意境之中。

        如,他为《菊花图》题诗:

        幽怀甘伴野篱栽,哪管香寒蝶不来。

        莫叹柔枝霜里弱,欣欣偏向冷秋开。

        展现出在寒霜中独放的菊花不畏艰险、迎难傲世的精神品格。

        又如,他为《钓鱼图》题诗:

        不重鱼儿重养心,气闲神定似调琴。

        一竿邀向风和雨,水绿山青已染襟。

        寥寥几笔,即将观众带入山水之间,使其陶醉于意趣悠然的精神世界。

        又如,他为《梅兰双清图》题诗道:

        半辈营生画与诗,好诗多在叹花时。

        薄襟渐有清清气,画过梅兰无数枝。

        四时之花,各有特色,而梅之傲骨、兰之高洁是他精神的向往,诗中情,画中意,在为之倾情挥洒中,展现出画家高尚的品格与襟怀。

        从郑晓京先生的题画诗中可以看出,先生的诗格律工稳、笔法娴熟、诗思深阔、意趣高远。同时,这样水准的题画诗也让他的画有了更深切的思想抒发和情怀寄托,从而更能打动人心。

        郑晓京先生14岁师从陆如先生系统学习花鸟国画,在先生的引荐下,拜访许麟庐、胡爽盦、孙奇峰、白雪石等国画大师,耳濡目染大师们挥毫泼墨之程式妙法,聆听大师们畅叙国画艺术的奥妙精髓。他16岁时,追随诗词书法大家萧劳先生学写诗词,40多年笔耕不辍,积有作品数千首。在谈到诗词与国画的关系时,郑晓京先生认为,题画诗绝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讲解说明,诗与画的结合也不是绘画与文学的双拼,而更像是画家抒发思想情怀的鸟之两翼,是画家为营造意境而运用的两种异曲同工的利器。从画的整体角度看,这些题画诗不仅使画面的主题更明确、更深刻,同时也丰富了绘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增加了表达维度,令人产生广阔的联想空间,让绘画语言本身也得到了更高层面的升华。

        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题画诗在唐代就已蔚然成风,宋代文学大家的题画之作不但数量丰富,也与个人情感、思想、际遇息息相关,元代继承并发展唐宋文人传统,题画诗达到鼎盛,明代至清末民初,绘画从宫廷绘画之盛转向以文人画为主,绘画更多地成为文人寄托情思襟抱之物,题画诗也变得更自我、更注重对内心的关照,也更能反映出画家的思想品格。画上题诗不仅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和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并且为传统的诗词创作开拓出诗画融合的新领域。

        郑晓京先生对中国绘画史上很多题画诗的名篇进行过系统研究,从中领略诗画结合的精妙,并找到了自己的进取方向。他从“吾家洗砚池头树,点点梅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中体会梅之高洁;从“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墨葡萄》)中感叹尘世之悲凉;通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墨竹》),体悟对百姓悲悯之情怀;从“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萧爽坐迟迟。闲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沈周《自题山水画》)体会人与自然的天道高情。这些古画不仅是他临摹的范本,其中诗词亦是他研磨学习的教材。他认为,很多题画诗品格高贵、感人至深,对画面主题思想和情感境界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如果这几幅画上没有这样的题画诗,其感染力则大为逊色了。”

        当然,仅仅学习古人远远不够,更要走进时代生活,从身边万物中汲取营养和灵感。郑晓京先生很注重写生,对客观事物细心观察、深切感悟。春花秋叶、草木果蔬、鸟兽鱼虫,均是他摹画的题材,并从中找到情怀的寄托和寓意的表达。他认为,优秀中国画画家不仅仅要画艺精妙,在书法、文学、品格、情怀等方面也都应有更高的品评标准。出类拔萃的大画家一定同时是大诗人,比如米芾、倪瓒、唐寅、文徵明、金农等。但自徐悲鸿、溥心畬、齐白石、张大千这一代画家之后,具有东方绘画典型特征的题画诗创作实在鲜少。近年来有了可喜的变化,画坛中诗画结合的画家时有涌现,但所题写的诗有些貌似古体诗,却不符合诗词的格律,不仅失去了严谨与传承,还会对后人产生误导,以为五言、七言诗只要凑够了字数即可。其实任何艺术都是有界限和规范的,比如唱京剧用唱歌方法发声,就不能称为京剧。

        从郑晓京先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题画诗与国画的关系、诗的内容在画作中的作用,以及对于中国画题画诗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画诗情画意的继承与发展,都有深刻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也有清醒的认识。相信郑晓京先生会有更多诗画结合的好作品呈现。

      thread
      thread
      Processed in 0.042(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