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杭州书家以笔墨铭记历史
    2. 9月3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杭州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与杭州市文联主办,杭州市美协、杭州画院承办。 展览现场,百余幅书法作品以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内容既有经典爱国诗词,也有抗战时期的英雄箴言、文献名句。书法家们以笔为刃、以墨为锋,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融入每一笔勾勒、每一处留白之中,生动展现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主办方表示:“此次书法展以艺术为载体,将抗战精神与书法艺术深度融合,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据悉,展 [详细...]
    1. 浙江省书协换届 赵雁君连任主席
    2.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召开 9月4日至5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召开。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到会致贺词。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中国文联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许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省文联领导赵晓刚、王先中、农书荣、童颖骏等出席开幕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全程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新修订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章程》。代表们 [详细...]
    1. 日照举办许瀚金石文献展
    2. 许瀚 家书 13×27cm×2 8月30日,“许瀚金石文献暨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在日照市岚山区西山岚里文旅综合体举办,许瀚艺术馆正式揭牌。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中共岚山区委宣传部、日照市书法家协会、日照市天大美术馆等单位承办,展出许瀚及其关联艺术家作品近40幅、当代名家书写的许瀚诗词作品60余幅,集中展现了这位清代金石学大家的学术与艺术成就。 展览聚焦许瀚及其同时代文化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涵盖手稿、拓片、信札等品类,系统梳理了许瀚 [详细...]
    1. “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 回到上海
    2. 近日,“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展出后,移师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以“双城记”的独特形式推动长三角文化交融,让传统艺术在对话中焕发新生。 展览遴选韩天衡1963-2025年间的337件(套)艺术珍品、文房用具和154种出版著作,系统呈现其书画印文上的艺术轨迹:从得方介堪“切玉”真传的早年力作,到解构篆法、理念独创“草篆”的变法之作;从融会吴让之三面用刀之法的创新之作,到近年突破自我的探索之作。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韩天衡一贯追求雄、变、韵的创作理念,展现了破除窠臼、融会贯通的艺术追求,最终达到金石书画浑然一体的境界。 [详细...]
    1. 柳意微微 风节自殊——丰子恺与郑午昌爱柳画柳
    2. 郑午昌 深柳读书堂 在古代,人们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这一方面因为“柳”与“留”谐音,可以表达挽留与不舍之意,另一方面,柳条有顽强的生命力,赠予离别家乡的亲友,也是祝愿他们尽快在新的地方生长繁衍。唐诗中有许多咏柳诗句,如“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张九龄)、“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 丰子恺对于杨柳的赞美,反映出他“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的独特的审美视角,体现出他对于真善美的朴素追求。除了随笔外,他还以大量富有生趣的漫画来展示杨柳之美。他的漫画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那时他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曾见农人在湖 [详细...]
    1. 从“兰亭论辩”看“昆仑石刻”论辩的当代意义
    2.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在青海扎陵湖北岸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的石刻,消息一出便引发学界与公众的广泛讨论。这场围绕石刻真实性的论辩,本身已超越事件本身,成为观察学术生态、知识传播与历史研究方法的绝佳样本。笔者仅从论辩带来的启示出发,结合20世纪60年代震动学界的“兰亭论辩”,或许更能触摸到中国学术史上“以辩求真”的精神脉络与思想碰撞的深层价值。 论辩的首要意义,在于印证了“真理越辩越明”的朴素规律,这一点在“兰亭论辩”与“昆仑石刻”论辩中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20世纪60年代,围绕《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作,郭沫若与高二适等学者展开激烈争鸣:郭沫若以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谢鲲墓志》等石刻字体古拙为据,推断《兰亭序》笔法流丽、结体灵动,不符合东晋早期书风,疑为后人伪作;高二 [详细...]
    1. 皱痕里的千年对话——从《溪山行旅图》争议谈起
    2. 展出的《溪山行旅图》 前段时间,在云南博物馆“心象无界”特展现场,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因褶皱纵横的面貌引发热议。画面上那些如同岁月掌纹般的折痕,在展厅冷光下格外醒目,局部褶痕甚至影响了墨线的连贯性。这一景象犹如一枚投入湖心的石子,在社交媒体掀起波澜:有人痛惜“镇馆之宝竟如此皱巴巴”,呼吁尽快修复;也有声音认为“保持原貌即是最好的保护”,修复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这场争议如同一道切口,剖开了当代传统国画保护与展示的复杂肌理,让我们重新思考:面对艺术遗存,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与之对话? 作为北宋山水画的扛鼎之作,郭熙的《溪山行旅图》承载着中国艺 [详细...]
    1. 成都市美术馆收藏吴绪经捐赠155件美术作品
    2. 吴绪经(左)接受收藏证书 8月27日,“吴绪经作品捐赠仪式”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举行。著名国画家、成都画院顾问吴绪经向成都市美术馆无偿捐赠其创作的六大类共计155件艺术精品。此次捐赠是成都市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单次接受数量最多的一次重要艺术捐赠,充分彰显了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担当。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志权代表美术馆接受捐赠,并向吴绪经颁发收藏证书,对其无私奉献致以崇高敬意。 艺术大家风范, 毕生心血倾注文化传承 吴绪经,196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79年考取四川美 [详细...]
    1. 朱炳仁、朱军岷、朱也天三代同观九三阅兵 爱国情怀薪火相传
    2. 祖孙三代在长安街上合影 9月3日凌晨4点,首都北京还浸润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中,81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和儿子朱军岷、孙子朱也天祖孙三代穿戴整齐,胸前别着“朱炳仁·铜”的向日葵胸针,早早出发到达现场,准备参加当天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观礼活动,更是一次跨越三代人的家国情怀传承…… 激动!亲临阅兵式 从得知可以去北京现场观看阅兵开始,他们心中的澎湃情绪就已经悄然酝酿了。朱家三人用视频记录下了这次荣耀盛会中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这是朱家三代人的荣光,更是亿万 [详细...]
    1. “秀水奇峰”赵文火中国画作品展
    2. 赵文火 烟岚云霭 赵文火,浙江桐乡人,1963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桐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花鸟师承岳石尘先生,山水师承曹文驰先生。得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舒士俊先生教导。结业于清华美院山水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受邀分别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山水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李可染画院美术馆、人美美术馆等参加学术展览。 作品《雨后千山铁铸成》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21年于君匋艺术院成功举办从艺40年个人作品展览。《美术报》《中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