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举办中国画师生作品展
    2. 展览现场 4月18日,“墨韵新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师生作品展”在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开幕,当日下午,“人工智能背景下当代高校中国画创作与教学转型之路”研讨会在上海市金山区草堂会议室召开。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金山区文旅局、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金山区文化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协办。 金山区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金山区文联主席宝福民,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安静静,金山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化馆馆长王珏,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卢蓓蓉,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华东 [详细...]
    1. “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桂林站)”在桂林美术馆开幕
    2.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桂林站)”在桂林美术馆开幕 4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桂林站)”在桂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支持,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陶瓷艺术馆承办,本次桂林站是该项目全国巡展的首站,汇聚了中国花釉陶瓷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资源与创作成果。 陶瓷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民族精神和审美理念,也蕴含着城市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花釉陶瓷艺术的美学魅力与创新表 [详细...]
    1. “丹青诵怀——冯远中国画作品展”系列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2. 《屈原与楚辞》584x394cm 2015 4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甘肃画院、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兰州画院承办的“丹青诵怀——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幕。 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冯远,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甘肃画院院长郭殿声,甘肃画院党委书记王玉芳,甘肃省美协主席王骁勇,甘肃省美协名誉主席马刚,甘肃画院原院长王万成,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校长王文昇出席开幕仪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甘肃省相关高校艺术学院 [详细...]
    1. 文化传承 创实一体 国际传播 培养建筑类设计人才
    2.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文化传承 创实一体 国际传播 培养建筑类设计人才   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宜居发展趋势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是高校建筑教育肩负的使命。2012年起,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依托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4个本科专业,提出“重文化素养,强创新实践能力、拓国际视野”的建筑类设计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形成了立足“文化传承、创实一体、国际传播”的建筑类卓越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构建多层次建筑文化传承创新载体   学院以文化传承为“本”,强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构建多层次建筑文化传承创新载体。深度挖掘苏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 [详细...]
    1. 藏书,由兴趣开始
    2. 《乐府诗集》内页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韦力提供   讲述人 韦力    【藏书记】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开始藏书。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的我,用积攒了好久的积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藏书。从此,我便与古旧书结缘。   我最初藏书,是从自己的知识谱系和读书兴趣出发,决定购买哪些书的。我从中学时期起,就喜欢读古典诗词和小说 [详细...]
    1. 韩美林个展“美的森林”在蓉开幕,这幅新画原型为大熊猫“花花”
    2. 韩美林以大熊猫“花花”为原型创作的新画 4月21日下午,“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式,展览将从4月22日持续至7月10日。 本次展览以“美的森林”为题,寓意着韩美林的艺术宇宙如同繁茂的森林。展览以韩美林70余载的创作生涯为主线,通过“上古绵延”“乡野灿烂”“万物可爱”三大主题板块,呈现其扎根中华文明、融汇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展现韩美林艺术创作的不同阶段与多元面向。 1936年4月,韩美林出生于山东济南,从15岁开始接触艺术的他,尽管童年经历了较多苦难,但其艺术精神却始终带着生命最本 [详细...]
    1. “精研古法 博采新知——湖社名家作品展”启幕
    2. 展览现场。高凯摄 “精研古法 博采新知——湖社名家作品展”日前在于琉璃厂西街重装开业的人美画廊启幕,展览遴选了35幅金城及徐世昌、俞云等29位湖社名家的经典之作。 湖社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学术组织,由金城长子金开藩和金城众弟子创立,秉持“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宗旨,致力于延续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理念,同时探索中国画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路径,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城,作为近代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其艺术成就斐然,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影响深远。 “精研古法 博采新知——湖社名家作品展”作为人美画廊 [详细...]
    1.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
    2.   博物馆文物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印记。当下,博物馆文物的维护与推介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与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的涌现,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开辟了新路径。本文着眼于相关创新范式与技术实践,力求为博物馆系统提升文物保护和传承效能提供借鉴。   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数字化保护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分辨率摄影及三维扫描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外观、结构信息的采集领域。高分辨率相机配合高清数字摄影,能够精准捕获文物表面的细微纹理、色彩的微妙变化及各类细节特征,真实且全面地记录文物的外观信息。例如,陶瓷文物的釉色质感、绘制图案等特征可清晰呈现,为后续的研究、展示和修复工作提供直观、精准的图像资料。   三维扫描技术着重于撷取文物表面的三维坐标 [详细...]
    1. 米勒与库尔贝画作对比研究——以《拾穗者》《路遇》为例
    2.   19世纪法国两位伟大的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与让·弗朗索瓦·米勒都以其现实主义画作闻名,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画作。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对民间农事活动有着真挚的感情,其画作多描绘底层劳动人民务农场景,多具有现实意义。画风朴实、敦厚、浓郁,有着平静但又不平凡之情调。他热爱生活,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对艺术的热爱,用画笔记录生活和现实。而库尔贝出身农场主家庭,家境殷实,一生曲折坎坷。他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心悦诚服的领袖,其画作多运用鲜明的色彩表达其眼中的世界,同时透露出他的骄傲。本文从构图与色彩的角度分析米勒《拾穗者》与库尔贝《路遇》的异同及背后的原因。   《拾穗者》与《路遇》的   构图异同   在《 [详细...]
    1. 浅谈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建筑空间叙事
    2.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期崛起的中国画流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推动了传统水墨的现代化转型,还以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成为近代中西艺术交流的缩影。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通过实体空间传承岭南画派的精神内核,成为当代建筑与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建筑的功能逐渐转向空间叙事。建筑空间叙事指通过空间布局、材料语言、流线设计等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体验。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其空间设计既需回应画派自身的艺术特征,又需平衡历史传承与当代阐释的关系。本文以岭南画派纪念馆为对象,揭示其空间设计与艺术精神、历史记忆、公众参与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化对岭南画派文化价值的理解,为未来文化场馆的设计提供方法论启示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