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曲湘建 | 用简练的笔触创造具有鲜活生气的画面
    2. 尼亚加拉大瀑布 30x24cm 小画因篇幅所限,无法复刻全貌,反而倒逼我大胆归纳、巧妙构图,主动提取景物中最打动我的部分。同时,我也摸索出小画的特有技巧——油画笔触需简练,半小时内用有限笔触表现概括后的形与色,通过点划、皴擦、勾勒,让画面迸发鲜活生气。 旅途中的零碎时间,正好用来捕捉鲜活印象,方寸间信笔挥洒,自得其乐。写生时要在激情中灵活解决诸多问题,这不是复制自然,而是创造性表达的最佳时机,一挥而就的作品更自然真切,有征服视觉的写意性。 我发现,写生速度越快,越能调动直觉,脑中熟悉的符号元素也会复活,类似画 [详细...]
    1. “月满中秋节 相约非遗馆”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举办
    2.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策划“月满中秋节 相约非遗馆”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共度温馨团圆的中秋佳节。 活动当天,馆方在中央大厅特别设置的“中秋主题非遗手工艺体验区”成为现场最受观众欢迎的“打卡点”。在“盘扣制作技艺”区域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端坐台前,细致演示选料、剪样、缠线、打结等工序,不少观众围坐一旁,亲手尝试制作蕴含中秋特色的金桂盘扣,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详细...]
    1. 杜小同:在“破坏”中寻找新的可能性
    2. 皆是 228cmX558cm 纸本水墨 2024 在当代水墨领域,杜小同的出现像是一块沉静而坚硬的石头投入湖面——没有喧嚣的水花,却泛起持久而深远的涟漪。他的艺术实践,本质上是一场以“减法”为武器的精神突围,是对日益僵化的水墨系统的一次沉默却坚决的叛离。杜小同的艺术实践恰恰在于触及了当代水墨最核心的困境与生机。 在当代水墨的探索中,杜小同的创作路径呈现出一种清醒而坚定的自觉。他不再满足于传统水墨的意象系统与笔墨趣味,而是以“空间”为核心理念,试图构建一种能够承载当代精神体验的视觉秩序。他的艺术实践,既是对传统文人画体系的反思,也是对水墨现代 [详细...]
    1. “援疆情·故乡梦美术作品名家邀请展” 将在乌鲁木齐与喀什开展
    2. 前言 二十年前,东营援疆干部来到疏勒县,开启了一段跨越二十载的援疆征程。从此,东营与喀什从对口支援伙伴成长为血脉相连的亲人。值此东营援疆二十周年,我们以艺术为桥推出《“援疆情·故乡梦”美术作品名家邀请展作品集》,既是创作集结,更是文化奔赴与情感共鸣。 画册汇聚全国五十余位名家百余幅作品,题材多元:或绘昆仑雪峰、胡杨壮阔,或摹喀什巴扎烟火、东营河海;既有对故乡的眷恋,更有对新疆的祝福。笔墨间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着“文化润疆”。 二十年援疆,一生情深。援疆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资金,更是文化种子与情感根须。这些作品 [详细...]
    1. 窦鸿·油画 | 在沉稳厚重的色彩中,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2. 《王震西柏坡请缨解放新疆》170x270cm 在窦鸿老师的艺术天地里,我深切感受到军旅文化那独一无二的魅力,更领略到艺术与人生水乳交融的奇妙境界。他以画笔为剑,以油彩为墨,勾勒出对军旅生活的炽热热爱、对艺术的不懈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艺术人生,宛如一首激昂澎湃的战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激荡,余音绕梁。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几年前,在2021年建党百年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他所在部队精心筹备了一场美术展览活动。也正是在这场活动中,我初次听闻了窦鸿之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凭借《小雨》等一系列油画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详细...]
    1. “多彩山河·美丽中国:新时代油画风景意象作品巡展”在银川美术馆开展
    2. 9月29日,“多彩山河·美丽中国:新时代油画风景意象作品巡展”在银川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次展览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协办,旨在以油画这一视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自然景观的多彩风貌,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 展览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共汇集27位青年艺术家的99幅风景油画作品,分为“山河壮丽”“乡村田园”“城市新貌”“历史遗迹”四大主题。无论是江南水乡的静谧温柔,西北山川的雄浑壮阔,还是城市变迁中的绿色印记,艺术家们以鲜明的色彩与灵动的笔触,描绘新时代中国的自然风景与人 [详细...]
    1. “切梦刀——刘小婕个人项目”将在杭州开展
    2. 对流即将呈现“切梦刀—— 刘小婕个人项目”。此次展览推出了刘小婕近两年六个系列的代表作品。艺术家强调观看与知觉之间的微妙张力,邀请观者在流动的图像中感知个体经验与情绪的隐秘痕迹。展览将于10月7日晚7:00开幕,持续至11月9日。 “梦而可切,这把刀可谓锋利无比了。” 我曾幻想从李健吾那篇名为《切梦刀》的字里行间中去追寻某把刀的踪迹,但是同文章最后的结果一样,郁闷、无功而返。 然而,那是几个月前,我第一次在刘小婕的工作室里直面她的作品,相悖的视觉感受在我的心中此起彼伏——“柔软”悄 [详细...]
    1. 紀念馬秋岩先生誕辰
    2. 馬秋岩先生生於一九五零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於二零一三年三月初一心髒衰竭病逝,男,天津市人,當代著名國畫家,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生前為天津楊柳青畫社畫師兼美術編輯。 先生自幼習畫,無師而刻苦自 學,十六歲上山下鄉,支援邊疆建設,一去寧夏十六年,荒原放馬,自此為其畫馬創造了條件。 在百里荒灘,他與馬結成"知心朋友",食宿與共,櫛風沐雨細心照料它們的吃,喝,疾病觀察它們的喜,怒,哀,樂,急躁與嫻靜生育與繁衍,隨時記寫勾勒積素材盈箱。八零年返城回到天津繼續潛心學習繪畫,深耕創作數十 [详细...]
    1. 漫步者的光年——涂少辉星空创作中人与宇宙的感应共鸣及艺术表达突破
    2. 《羲和逐日》 200cm×230cm 综合材料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人类对星空的向往与探索古已有之,深层的心理渴求依然是人类对自我认知的验证。涂少辉是我认识的艺术家中特殊的一位。他自身喜好的驳杂、思维方式的发散都是他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力的由来。 新世纪以来在中囯画领域一度兴起对这一古老而伟大的艺术传统边界问题的探讨,这与人类探索宇宙边界的心理类似。涂少辉作品的出现恰逢其时,具有指标意义。 绢或不锈钢、颜料或钉子、毛刷或激光笔,一切似乎隔隔不入的表象,他智慧的用来投射并呈现一个客观的亦或是憧憬的浩瀚星 [详细...]
    1. 涂少辉 | 以绘画的方式认知天地自然
    2. 《五星联珠》 218cm×88cm 绢本综合(视频)201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回溯往昔,在中国画史上描绘宇宙星空的绘画作品上溯远古时期的岩画、洞穴壁画直至河姆渡文化时期更为鲜明,古时的画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有关日月星辰的意象符号,以绘画的方式认知天地自然,建立人与宇宙自然的感应关系。近十多年来笔者以现代天文学、宇宙科学等作为理论参考,结合天文观测和深空摄影实践创作了一系列的星空天文作品,侧重于从天文科学的视角出发寻找绘画的某个修辞路径与精神指向。 但艺术的出新不仅仅是在题材或者主题上的不同,更深层的动力源于艺术理念和知识观的更新以及体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16(s)   4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