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姜寿田丨走出清代碑学——当代书法的世纪转换
    2. 沈尹默《始奏已有》十言联 从书史整体逻辑来看,清代碑学是失范断裂的歧路旁出,与整体书史构成了对立紧张状态乃至改写。因而在清代碑学已经过去将近两个世纪的当代,理应走出碑学时代,对碑学予以瞻顾回望与反思清理。因为清代碑学带给整个书史尤其是近现代书法史以太大的冲击颠覆以及由此而来的困惑和窘境,从文化形态到审美观念,从笔法到风格,从文人化大传统到民间书法小传统,清代碑学以对帖学的宰制与颠覆,而使书法史谱系完全断裂、改写。 由于碑学观念预设的策略化,使碑学晚期所倡导的旨在化解碑学危机的碑帖融合成为书法史的效果历史。它牢固地控制住近现代书法史的创作观念 [详细...]
    1. 临摹悟笔墨,写生捕生机丨丘挺:以“三位一体”传递山水精神
    2. 丘挺《千壑幻雪之二》 绢本水墨 130cm×69.5cm 2025年 山水画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的风景画。山水画是基于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方式与诗意表达的艺术创造。从禅宗的“明心见性”与“灵山只在我心头”可知,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这同时也支配着文学艺术,尤其是造化与心源论,在山水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山水画的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不同风格的演变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历史环境与人的心性状态。由此而看山水造境,是写照万物和表现内心的合一。山水之观照与经营,由心理率物理,都是以人臆度的远与高、深与阔、收与放 [详细...]
    1. 张晓锋 | 用当代视觉语言与思想观念表现内心的山水精神世界
    2. 《洇灰絮语之二》,54.5×39.5cm,纸本水彩,2024 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山水画是民族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趣的重要载体。传统山水画以其笔墨语言、空间营造与哲学内涵,构建了东方艺术独特的审美范式。当水彩艺术语言与中国山水相遇时必将会迸发出新的艺术火花,以水彩为媒介,对山水进行当代释义,既是对古典文脉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水彩以水为媒、以彩为韵,其透明轻快的质感、水色交融的偶然性,与传统山水画追求的“气韵生动”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而来源于西方绘画体系的水彩画的色彩观念与造型逻辑,又为中国山水绘画的探索注入了不同的视角经验和实 [详细...]
    1. “王沂东艺术作品展”将在山艺美术馆展出
    2. 10月中旬,由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参与承办的“王沂东艺术作品展”将在山艺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由山东艺术学院主办,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共展出王沂东先生素描、油画等不同媒介的代表作66件,全面呈现王沂东先生求学、求索的艺术历程。王沂东先生在探索中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语系,在中国当代写实油画领域开辟出了一片独特的天地。 [详细...]
    1. 董浩:我本是画家
    2. 很多人童年记忆中的“董浩叔叔”从中央电视台退休后,又在书画舞台上给不少人带来了惊喜。他心态豁达,岁月似乎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言谈之间依然神采奕奕,已过花甲之年的他精力充沛,画画写字从来不戴老花镜。“我平时睡眠很少,主要就是画画、临帖、抄写心经。退休之后反而更忙了,想到那么多老先生教我做人从艺,还是想给社会多留点东西。画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东西,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也不需要把绘画当成生意,绘画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自由世界,是我内心想追求的一种大自在。”董浩说道。 近年来,不少影视明星、主持人都在尝试艺术创作,也一度引发关于“专业”和“业余”的争论。在董浩看来, [详细...]
    1. “跨越山海·寄情大千——韩璐玄境水墨作品展”在杭州正式开展
    2. “跨越山海.寄情大千”韩璐玄境水墨作品展预展9月28日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幕。同时,这一天也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馆16周年的纪念日,古老的文明遗存与当代的视觉艺术在这里相遇,是山海的希冀,也是翰墨的笃守。 此次展出的135件作品,是韩璐教授近二十年来的玄境水墨探索实践作品,是他二十年来在水墨艺术上不断“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艺路缩影。“玄境”是一个富有东方神秘色彩和浪漫逍遥意味的概念,充满想象的空间延展性和不确定性,是对“道”的极简诠释。 本次展览由“造化心源”“澄怀味象”“感物道情”“乘物游心”“葳蕤繁祉”五个篇章组成,为大家完整呈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韩璐教授从传统水墨到意象彩墨,从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到对心灵世界的表达,渐而跨越到对水墨玄境空间的奥理冥造,这种艺术探索轨迹与创作观念的改变都 [详细...]
    1. 持正而立:曹俊以76幅新作在荣宝斋书写文化自信
    2. “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近日在北京荣宝斋当代艺术馆盛大开展。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人们还沉浸在假期的快乐当中,不少家庭带着孩子、艺术爱好者约上同好,专程将这场展览作为假期收尾的“文化彩蛋”。作为曹俊与荣宝斋十年之约的第四场展览,此次展出的76幅新作涵盖新宋式、宇宙、荷花、屏风、书法五个系列,以“坚守正道、传承经典”的核心命题,为观众铺展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东方美学长卷。 主题“持正”:锚定传统的精神坐标 “持代表坚守,正代表正道、经典。”曹俊在开幕现场为观众解读展览主题的深意。这一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既是对南齐谢赫“骨法用笔”等古法的接续,也传承了北宋李成、范宽山水作品中敬畏自然的磅礴气象,更延续了元代文人画家以笔墨彰显人格风骨的精神内核。 [详细...]
    1. 文脉永续焕彩时代——“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丰硕的保护成果赓续中华文脉,以创新的传承实践夯实民族文化自信根基。 摸清文物家底,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实现文物六大类63个细类新发现全覆盖、全国所有县级普查单元新发现全覆盖。在古城古镇古街、古代石刻、工业遗产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发现。 “十四五”时期,各级财政持续加大文物保护投入,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扎实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实现集 [详细...]
    1. 千字说文之“为霜”
    2. 作者供图    【千字说文之“为霜”】    《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勾勒出自然界流转变化之理。其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前后语义的呼应,更体现在声律的协调。按照古代蒙学韵文的要求,上下句需兼顾对仗与平仄。“云腾致雨”四字为“平平仄仄”,与之相对的“露结为霜”应为“仄仄平平”。逐字分析,“结”是入声字,属仄声,“露结”二字正合“仄仄”之序;“为霜”二字则应为“平平”,“为”在此读作平声(wéi)。这一声律特征印证了“为 [详细...]
    1. 宋人的广告
    2.   古代社会虽然长期存在“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统治者往往秉持着重农抑商的思想,但商业活动由于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勃勃生机。   以宋代商业繁华的汴梁城为例,那时就存在不少与今天的广告颇为相似的商业宣传方式。   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人比比皆是,商品琳琅满目。汴河两岸店铺林立,街道上游人如织。穿过城门进入内城,更是一派热闹繁华光景。   在市场布局上,汴京打破了唐朝市坊分家的格局,商铺开设较为自由,除了固定铺面,游商还可沿街叫卖或摆摊设点。由于商业兴盛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04(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