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博物馆来了年轻人
    2.   “这是我们学生唐佳怡在‘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上作的分享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丁兴华的语气中难掩自豪,“我们正用最前沿的‘天眼’,去探寻青铜文明的密码。”   在文博专业实验室里,丁兴华指着电脑屏幕上色彩斑斓的遥感图像介绍,湖南省宁乡市黄材盆地的山脉河流被标记为不同的光谱色,这是该校与宁乡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深度合作的成果之一。作为拥有全国首批文物专业博士点和湖南首个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在合作方面具有优势。   炭河里遗址,如今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土台,现存面积2.3万平方米。20世纪以来,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青铜瓿王等众多青铜器相继在该遗址及附近区域出土。   23级文博专业的本科生张雨,刚刚结束炭河里实习,这段经历让他收获满满。“在 [详细...]
    1. 阴阳:消长有序,互济共生
    2.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作者供图   “阴阳”观念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诗经·大雅·公刘》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以“阴阳”象征地理方位;宋玉《九辩》有“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道出了四季更迭中阴阳的运行无法与人世悲欢同步的悲伤;杜甫《望岳》则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杜甫将“造化”与“阴阳”相对,也就把自然现象与哲理呼应起来。   “阴阳”是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根本特征,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脉 [详细...]
    1. 著名书法家助力鑫邦生化“抗逆提质、单产提升”高峰发展论坛
    2.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代表着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当下的农药行业正经历“一证一品"政策、价格内卷的考验,更加需要井冈山精神的指引和启发。11月19日,以“聚势破卷·鑫启未来”为主题的鑫邦生化“抗逆提质、单产提升”高峰发展论坛在革命圣地井冈山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位核心客户汇聚井冈山,感受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与鑫邦生化紧密团结,坚定信念,闯出新路,走向胜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麻吉亮,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江西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同,鑫邦生化董事长李志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干支行行长尹高华,安徽省禾谐植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华,郑州郑氏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昊,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谌鹏飞,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详细...]
    1. 动漫产品为何让人觉得“买得值”
    2. 一般认为,文化产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资产价值、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其中,资产价值指文化产品因材质、品牌等带来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指文化产品因实用性带来的使用价值;情绪价值则指文化产品能引发消费者情绪感受并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情感价值。 文化产品的情绪价值在当今消费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体验。二是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容易焦虑、感到孤独等,需要具有情绪价值的文化产品来进行调节,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尤其热衷“为情怀买单”。三是文化产品在资产价值、功能价值大抵趋同的情况下,需要情绪价值来实现差异化和品牌化。 可以说,能否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市场角逐的核心。作为文 [详细...]
    1. 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2. 11月23日,“正道同行——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蔡达峰说,80年前,以马叙伦、王绍鏊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开启了奋斗不息的光辉历程。80年来,民进风雨兼程矢志不渝,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合作共事,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优良传统,谱写了光辉篇章。在本次展览中,民进会员以真挚情感和精湛作品赞颂光辉业绩、诠释初心使命、宣传优良传统、表达坚定信念、描绘美好前景,这将激励民进奋进新征程,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续写多党合作的民进新篇章。 今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 [详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发展报告(2025)》正式出版
    2.    “十四五”期间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非遗馆”)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馆建成开放。作为非遗传承体验设施的重要类型,非遗馆也日益成为一类热门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促进人民群众共享保护成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文化功能与社会效益持续显现。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共同编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发展报告(2025)》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系列的重要成果,也 [详细...]
    1. 2025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艺术与科技周在京开幕
    2. 11月22日,2025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艺术与科技周暨从“学习”到“存在与创造”论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鲁晓波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邓岩主持。论坛嘉宾、以及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参加开幕式。 本届艺术与科技周以“学习的价值”为主题,旨在通过跨学科对话,推动对人机共生时代认知变革的理解和展望。活动议题涵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知识体系的演变、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识活动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实践如何启示学习的当代价值等。在1周7天不间断的学术活动中,将集中 [详细...]
    1. 创新设计点亮珠绣艺术
    2. 金奕奕珠绣作品《绿岛》,张红娟指导。金奕奕供图   珠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独特品种,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珠绣以针为笔、以珠为墨,在织物上勾勒出璀璨的文化脉络。   据考古资料显示,古人在新石器时代已采用穿有珠、管或贝类的发绳装饰额头,在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各种形制和材质的珠饰品。中国出土的珠绣实物可追溯至汉晋时期。据史料记载,隋代“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唐代《杜阳杂编》记载同昌公主的嫁妆中有“神丝绣被”,并详细描述称“其上缀以灵粟之珠,珠如粟粒,五色辉焕”,尽显盛唐气象。宋 [详细...]
    1. 上博展出宋元明清铜器精品
    2. 北宋政和四年铜牛鼎(河北博物院藏)。 王初 摄(人民图片)   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展览日前亮相上博东馆。展览基于上海博物馆藏宋、元、明、清铜器,并汇集亚洲、欧洲、美洲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辅以同时期书画、陶瓷、珐琅器等,总计约178件(组)展品,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展出。   作为重大仪典中的礼器,中国古代青铜器承载着工艺技术与文化信仰的双重内核。宋、元、明、清时期,中国铜器功能逐渐从礼器走向实用器,工艺日臻精妙。匠人们博采众长,设计出更多元的器型,铜 [详细...]
    1. 天津西青:杨柳青,正青春
    2.   一夜北风,大运河两岸的树木略显骨感,可河湾环抱的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却生机勃勃。蓝天映着碧水,青瓦衬着白云,阳光唤醒了一家家年画作坊,尚未干透的木版印样散发着淡淡墨香,手工刻板的铮铮声和敲击键盘的咔咔声演绎着非遗和AI的交响。   杨柳青,这座以“画”闻名世界的小镇仿佛就是一轴画卷。   走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一幅清代《五子夺莲》的古年画色泽依旧鲜艳,高清投影的AI复原图让画中人“动”了起来。   讲解员小李笑着说:“以前讲年画故事靠比画,现在好似放着卡通我配音。大学生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   一位年轻女孩戴着VR眼镜,手持操控笔。一瞬间,一个“虚拟工坊”出现在她眼前——刻板、上色、套印……古老的工序被数字化重构,让她在五分钟内“学会”一幅小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504(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