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胡硕堂|国学清思:四象和合 论《西游记》团队结构的美学智慧与管理哲学
    2. 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个完美的组合——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管理美学典范。这个团队像一件精妙的青铜器: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器身上的饕餮纹,凌厉而警觉;八戒的九齿钉耙如云雷纹,圆融中暗藏锋芒;沙僧的降妖宝杖象回字纹,沉稳而绵长;唐僧的锦襕袈裟则是那层温润的包浆,将一切锋芒内化为雍容气度。这个不多不少、刚柔相济的组合,恰如《周易》所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动态平衡中演绎着最精妙的管理哲学,对当代臃肿低效的组织机构构成了绝妙的反讽与启示。 一、四维结构:团队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取经团队的精妙首先体现在其结构的完整性上。若用现 [详细...]
    1. 鲁迅的面容
    2. 有一种人的面容,虽死犹生。 那面容高悬在历史的天空,照彻广袤无边、四季轮替的大地,每当节令迁变,他便将开放性的热力倾射出来,注入万物,激活生机。他总是具有一种恒定的表情,一种被历史所赋予的庄重气象。他犹若一种模式,每当人们谈论某类专门的命题,某类颇有些沉重而追远的命题,诸如民族精神,诸如国民性的自强与觉醒的时候,他便会显现,并化作千万种替变的面容。他又不仅是一种模式。他犀利的语辞,尖锐的笔锋,以及包裹其间的爱憎分明的赤心,触及几代人心灵的深处,进而糅变为一种绵延生长的谱系特征,一种撼动人心的人格力量。 鲁迅的面容,正是这样的面容。 [详细...]
    1. 鲁迅的烟火
    2. 这几年常去绍兴,即使去绍兴的目的与文学无关,也会找出时间去鲁迅纪念馆看看,时间长短不计,去一次,就有一次不同的感受。 鲁迅纪念馆门前,竖着一块长方形的图版,复制着一幅很有名的版画,鲁迅左手夹着一根烟,烟火很旺,他抬着头,正向着远方眺望。“鲁迅”的左侧,有“鲁迅故里”的字样,字体是集鲁迅的字,瘦硬、疏朗,下面是街道,应该就是鲁镇吧。 不花哨,很朴实,到过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人,对这面墙,这幅图,是有深刻印象的,在此留影,更是自觉的选择。 就好比鲁迅的文章与观点总在舆论的漩涡里,鲁迅其人,也是常常被人争论。比如鲁迅吸烟的图像, [详细...]
    1. 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
    2. 戴政生 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 120×230cm 黑白木刻 2015年 每当我参观重庆市80多年前的抗战遗址,其中的重庆市南岸区抗战遗址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指挥中枢,至今保留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渝中区周公馆周恩来抗战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精神堡垒”,后改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更名为解放碑;重庆大轰炸遗址,见证了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展示了“六五”隧道的历史事件;北碚梅花山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烈士纪念馆等,心情十分压抑沉重,同时十分敬佩和敬仰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详细...]
    1. 《重于泰山》与艺术使命
    2. 代大权 贺秦岭 重于泰山 450×310cm 黑白木刻 2012年 在当下主题性创作、宏大叙事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重于泰山》却是不在主题性创作计划之内、却在内涵上体现了主题性创作主旨的创作。 画作最上端有一行贯通画面的小字,言明此画是献给红一、红二方面军。我的祖父、伯父、父亲、姐姐,他(她)既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党员,也是我至亲至爱的人,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他(她)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甘冒生命之险去参与这一宏伟的事业。不想明白这一问题,我和长辈之间就会有隔阂与距离。随着社会生活的历练,自己的认知也不断提升,终于明白了他(她)尽其一生所 [详细...]
    1. 彦涵:一手拿枪,一手拿刻刀的战士画家
    2. 彦涵 奋勇突击 15.8×24cm 版画 江苏省美术馆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无辜同胞,不能忘记在抗战中牺牲的革命英烈,更不能忘记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彦涵就是一位在抗战中做出过贡献的、值得尊敬和纪念的杰出画家,被称为“一手拿枪、一手拿刻刀”的抗日战士。 彦涵,原名刘宝森。“彦涵”是他抗日战争时给自己起的笔名。191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市,自幼喜好画画。1935年,19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1937年11月,日军进逼杭州,学校被迫西 [详细...]
    1. 李桦:刻痕铸丰碑
    2. 李桦 怒吼吧!中国 20×15cm 版画 193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我的恩师李桦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校,1930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李桦先生旋即于10月愤然回国。 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李桦先生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习木刻。1935年创作出首幅经典佳作《怒吼吧!中国》。画中是一个男性人体,全身被绳索捆绑,颈部被牢牢绑在一个木桩上,左脚跟抬起却再也站不起来,右手也抓不着近在咫尺的一把小刀,双眼被捂住了,只能极力张嘴怒吼!这幅画从诞生至今已过去了90年,依然被公认为经典。他不仅表达了先生的艺术理想,更承载了那一代人历史的、文 [详细...]
    1.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亮相南京
    2. 李桦 父与子 18.2×13cm 版画 江苏省美术馆藏 抗战铸伟魂 信念耀千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亮相南京 8月23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抗战铸伟魂·信念耀千秋——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一楼一号厅开展。 砥柱中流立,烽烟肝胆淬。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中流砥柱,擎起民族救亡旗帜。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组织救亡图存运动,到卢沟桥事变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 [详细...]
    1. 重温抗战历程 宣示人民必胜
    2. 孙常非 夜袭阳明堡 30×51.5cm 版画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重温抗战历程 宣示人民必胜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汇集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300 [详细...]
    1. 刻刀下的 烽火岁月
    2.   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不可摧的勇气,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战胜凶残的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那段烽火连天、民族危亡的岁月里,一批满怀激情的版画家以刀为笔,将版画这一兼具传播性与战斗性的艺术形式,转化为唤醒民众、抗击外侮的精神号角。   李桦先生于1935年创作的《怒吼吧!中国》,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精神的深刻象征。该作品正在中国美术馆“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上展出。李桦先生的一生,是艺术与家国紧密交织的一生。他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刻下民族的苦难与怒吼,用黑白分明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脊梁与气节。他的作品不仅是艺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28(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