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数字时代,站在科技前沿的美术馆
    2. 科技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美术馆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实体与虚拟的融合,这种融合对艺术发展和公众艺术体验带来了哪些影响?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文化引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美术馆高峰论坛和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会议”,聚焦上述问题,汇集了来自全球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博物馆管理者的前瞻性思考。 科技赋能与创新策略 实际上,不同地域美术馆的发展本就不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看来,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美术馆的藏品展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数字手段的使用,使得美术馆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馆藏作品、展出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 [详细...]
    1. 宋吉富:不能让文物堆在库房里“睡大觉”
    2. 宋吉富(左一)在绥芬河流域考古论坛上 受访者供图 为期5个月的“百年风雨 万里侨路——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展,正在山东省济南市展出,旅俄华侨使用过的银杯、钱币、烟袋、砚台等26件(套)文物,让观众了解到祖国北疆边陲东宁市与俄罗斯曾经的通商状况。 这些展品都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博物馆,这场展览是东宁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东宁市博物馆馆长宋吉富的得意之作。据介绍,东宁市博物馆已到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安徽省凤阳县开展联合展览,下一步还将在北京、上海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进行巡展。 今年56岁的宋吉富原本是一名发电厂 [详细...]
    1. 故宫志愿服务二十周年主题活动举办
    2. 4月20日,“初心如故,躬行致远”故宫志愿服务二十周年主题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活动并讲话。 王旭东指出,故宫志愿服务历经二十载,664名志愿者以20万小时服务惠及百万观众,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王旭东强调,志愿者通过展厅讲解、主题宣传及文化外拓等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无私奉献与故宫守护文化遗产的使命高度契合。故宫将持续优化志愿服务保障,并鼓励志愿者团队在博物馆建设、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作用。 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自2004年12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以来,如今已成为故宫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册志愿者198人。以故宫专馆讲解为起点,20年间,志愿者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拓展,逐步 [详细...]
    1. 工笔与写意简谈
    2. 工笔与写意只是一种表象的符号,其核心技法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书法用笔。 工笔与写意简谈 ■杨鸿圣 在很多人心目中,工笔画和写意画是中国画中根本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甚至将它们绝对地割裂开来。其实不然,工笔与写意只是一种表象的符号,其核心技法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书法用笔。因此,两者之间简单定义应为工细繁复法和粗犷减(简)笔法,但从本质上论都属于写意范畴——只不过一种是慢的写意,一种是快的写意,而物象的塑造和归纳则都来自写生。 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中国画的写生方法,它与西画写生不同的是,记录物象时特别注重取舍和移位法,再是不求具象,注重笔墨的韵味、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中国画写生是五代北宋时期提出来的,而且对三科分别有这样的阐述:花鸟画重写生,写其生动、生气、生 [详细...]
    1.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2. 不迷信头衔、职称、名气等附加因素,用自己的学识、修养独立地去评判美术作品的优与劣,才能避免陷入种种误区。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肖亚平 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对其优与劣的评判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部分人时常以画家的头衔、职称、名气等附加因素去判定作品的优劣。 其实,画家有没有头衔与作品的优劣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画家一旦有了“主席”“院长”“会长”等等头衔后,不仅自然而然地被部分人认为作品是高水平,而且画价也会一路飙升。正因如此,各类协会、画院、画会的重要职务成了部分画家角逐的目标。殊不知,当一个位高权重的画家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落到低谷时,伴随着画价的一落千丈,往日在一些人眼中的所谓“好画”似乎就失去了价值。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详细...]
    1. 美在劳动——中国美术馆举办劳动题材雕塑展
    2. 熊钢如 铸 5.5×14.5×16.5cm 陶瓷 1964年 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12日,“美在劳动——中国美术馆劳动题材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开渠厅展出。 在历史长河中,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从远古时期人类打磨第一块石器,到现代社会借助高科技进行复杂的生产创造,劳动的形态不断演变,但其核心要义——创造的激情、奉献的无私以及坚韧的毅力,从未改变。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这场劳动题材雕塑作品展,正是对此深情礼赞,它以雕塑为媒,将劳动精神与劳动者风采凝固成永恒。 劳动题材的雕塑作品,蕴含着丰厚的时代内 [详细...]
    1. 京沪画院画师艺术交流 “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赴沪展出
    2. 2025京沪画院画师交流展活动上海站,于4月18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美术馆呈现“一幅画的诞生: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本次展览带来北京画院28位艺术家的作品65件(组),展现画家们注重绘画的文化底蕴、从不同维度对艺术创作进行的探索。展览运用“点画”的概念,邀请批评家“一对一”对画家作品进行研究与评论,希望通过点评中所蕴含的“诚实的智慧”,引领观众欣赏和理解作品。 北京画院是画家之院,如何为画家提供好服务,搭建好平台,讲好他们的故事,是未来出人才、出作品,甚至出名家、出名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近几年,北京画院的工作聚焦到在职艺术家影响力的建构上,已经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每位艺术家拍摄纪录短片《技与道》,在网络平台及中央电视台播出,讲述北京画院画家的创作和创作背后的故事。二是在2 [详细...]
    1. 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暨诞辰八十周年 上海二大展览呈现“逸飞热”
    2. 陈逸飞 夜宴 布面油彩 1991年 今年是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暨诞辰八十周年,4月12日,为了纪念这位海派艺术家,“致敬逸飞——纪念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画展”在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由美术馆联合56位与陈逸飞生命轨迹深度交织的知名上海艺术家共同打造,展出118幅作品,以“集体叙事”的创新形式,首次呈现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展览呈现了陈逸飞的四幅作品,分别创作于1983年和1984年的画作,其中《后花园》《清晨》是他在纽约哈默画廊第一次个展的两幅珍品。陈逸飞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江南水乡风情油画,《清晨》是这一系列中 [详细...]
    1. “与时代同行”云南省第五届雕塑大展开幕
    2. 陈龙生 西翥灵仪 65×16×14cm 树脂 2025年 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云南美术馆、昆明传媒学院主办的“与时代同行”云南省第五届雕塑大展于4月11-25日在云南美术馆举办。 在云南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山峦叠翠、江河奔涌的壮美与多民族共生的文明记忆始终是艺术家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也为雕塑艺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雕塑作为一种能够跨越时空、直观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不仅承载着雕塑创作者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更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成为云南文化艺术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云南省雕塑大展 [详细...]
    1. 2025日本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启动
    2. 4月8日,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组委会正式发布消息,超越国境、艺术竟演——2025日本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将于10月22日至27日在尼崎市综合文化中心美术厅举办,颁奖典礼将于10月24日举行。 据展览组委会介绍: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已举办八届,今年为纪念大阪·关西世博会举行,将隆重举办第九届。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是由日中书画艺术交流协会主办,日本囯际艺术交流中心、社团法人京都中国书画院协办,是在日华人艺术家联合日本艺术家打造的国际性水墨艺术大型公募展览,以展示中国水墨艺术的精华,提升和促进水墨艺术的国际交流,大阪国际水墨画艺术展注重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独创性,自2017年创办以来,受到日本社会各界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展览得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大阪府、尼崎市政府等后援和支持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46(s)   4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