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美育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   美育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审美品格、涵养道德情操,还能培育其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学校需主动深挖工匠精神和美育之间的联系,将美育教学开展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让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弘扬和践行。本文立足美育教学实践,通过系统探讨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旨在构建可操作的实践策略,为美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树立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健全美育教学体系   在素质教育发展新时期,学校教师需树立起领先的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健全美育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工作。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工作,引领其不仅要关注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还要通过美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在日常美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 [详细...]
    1. 自动主义绘画对当代高等艺术教育中构图的启示
    2.   20世纪初,艺术家安德烈·马松,运用自动主义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自动绘画”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启发后来者的创作,推动“自动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超现实主义分支中自动主义的构图方式是否源于潜意识,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当代艺术教育,以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灵感与创作力缺失的情况,进而推动前卫艺术的发展。   自动主义创作方法:偶然与无意识地进行艺术探索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主动引入偶然性来‌弱化理性控制‌,从而接近潜意识的真实表达。但这一过程仍受艺术家对偶然性的选择性引导,而非彻底消除意识意图。使用自动绘画制作的作品的关键特征之一,是生成促进多重联想的暗示形式。超现实主义将其创作机制理解为一种‌主动解构理性‌的过程,通过梦境逻辑、自动书写和双关语等手法,打破传统语言与思维的线性关联,从 [详细...]
    1. 印象派绘画对西方绘画传统的突破与创新——以莫奈与德加的作品为例
    2.   印象派绘画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市中心的一个摄影工作室举办集体画展,展览取名“无名艺术家展览会”,展出作品165件,参展画家共30多位,其中包括莫奈、毕沙罗、德加、雷诺阿、塞尚等人。展出的画作突出描绘光线和色彩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依靠绚烂多变的光色、随意开放的构图和模糊不清的轮廓吸引观众眼球。由于这群艺术家作品的风格与传统学院派(尤其是安格尔式的)古典风格反差过大,当时的部分批评家和公众对这些作品充满了诧异、愤怒和嘲讽。一位批评家对莫奈画的《日出·印象》批评道:“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一张草图,根本不配作为一幅完整的绘画。 [详细...]
    1. 水墨丹青入画图:探寻现代建筑里的黑白意境
    2.   走在今日中国的任何一座大城市,国际化风格建筑都构成了我们熟悉的天际线。然而,在这份现代感下,一种关于文化身份的焦虑也随之产生:我们的建筑除了国际式风格,还能有何种选择?答案或许不在西方,而在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里。中国水墨画,这一沉淀了千年哲学与美学的艺术形式,能为当代建筑师提供无尽的灵感源泉。尤其是其核心的“计白当黑”与“墨分五色”理念,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建筑色彩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黑白配色游戏,而是一种深层的空间哲学和美学体系的重构。纵观近年来的建筑实践,从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到王澍的象山校区,从张永和的二分宅到马岩松的山水建筑概念,无不体现出对水墨美学的当代转译。这种转译不是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精神的当代诠释,一种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计白当黑:建筑中的留白智慧   水墨画讲究“无画处皆 [详细...]
    1. 李松朋 | 砚边随笔
    2. 李松朋 《钩深致远》 隶书的正脉在汉隶。经典的汉隶碑刻基本都是立于庙堂之上,是面向大众彰显文教的范本。其文、其书、其刻应该都是当时各领域的高手所为。这种碑刻既要显示文字的可读性与教化功能,又要具有相当审美包容性的书写形式美。从隶书的萌芽到简牍隶书的成熟,再到碑版隶书的盛行,汉隶的审美逐渐从古拙转为简易,然后又变为典雅。尽管汉代以后,隶书风格竞起,但有大成就的隶书书法家都是在传承汉隶典雅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隶书审美和技法的丰富性。隶书的正大气象,也应该是在典雅的基础上,兼顾文字的可读性、书法的艺术性与书法家的审美个性,彰显传统艺术审美中沉雄、浑厚、博大、自然之美 [详细...]
    1. 地域文化视角下近现代陕西章草的复兴与创新研究
    2.   陕西,作为周秦汉唐的定都之地,承载着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章草艺术,在近现代焕发新的生机,既延续古拙厚重的书风,又融入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质,形成独具风貌的艺术群体。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地域文化如何滋养、形塑并推动近现代陕西章草的创新发展。   陕西地域文化的特质   ☆厚重与深沉雄大   陕西山河环抱,历史上长期作为政治与文化中心,积淀了深沉雄大的文明气质。从西周青铜铭文的庄重严谨,到秦篆汉隶的恢宏大气,再到唐楷的法度森严,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宏大肃穆的审美传统。这一文化基因为章草注入了浑厚古朴的 [详细...]
    1. 凛冬破冰——民营美术馆的生存重构与价值重生
    2.   民营美术馆作为国内特有的对非营利性质、非公立美术馆的称呼,事实上在广义上是指“由非政府人士和机构投资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和社会教育功能的现代美术馆”。   回顾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历史,从1991年第一座民营美术馆——炎黄艺术馆落成至今,已经走过30余年的岁月。   行业现状   2010年前后,民营美术馆迎来井喷式爆发。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我国65%的私人美术馆创建于2011年之后。   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以“美术馆”名义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为1227家,但正常运营的仅有979家。其中,成立10年以上还在正常运营的仅有343家。   近年来,民营美术馆行 [详细...]
    1. 她用艺术诠释《诗经》植物之美
    2.   张丽霞 《韭》 纸本设色 80cm×45cm   9月26日,由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指导的“葳蕤的诗经——张丽霞画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展出张丽霞创作的约50件《诗经》草木题材作品。   张丽霞,字葳蕤,现为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妇女书画家协会主席、河南省美术馆典藏部负责人。她深耕《诗经》草木题材绘画,其《诗蕴千秋》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商颂·玄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她的美术创作项目《葳蕤的诗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 [详细...]
    1. 10年巡展长沙收官,中原画风实力圈粉,中国美协贺信称赞
    2. 刘金阳 《山水有清音》 版画 100cm×90cm 10年巡展长沙收官,中原画风实力圈粉,中国美协贺信称赞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9月24日上午,“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湖南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中原画风全国巡展的第31站,更标志着这一历时10年、走遍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大型美术文化工程圆满收官。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详细...]
    1.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坐热气球俯瞰百里山水画廊
    2. 9月29日,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暨第四届京西山水嘉年华在京西月季洲启幕。本次活动以“凌空览福 潮玩山水”为主题,将打造北京首个热气球潮玩艺术生活节,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潮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盛宴。 本届嘉年华最大亮点在于将热气球元素与京西山水文化融合。在月季洲主会场,色彩斑斓的热气球腾空而起,形成壮观的热气球矩阵,与永定河畔的秀丽山水交相辉映。游客可乘坐热气球凌空览胜,从空中俯瞰永定河百里山水画廊的壮美景色。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门头沟区推出自然生态、非遗文化、潮流艺术与公益活动等四大特色百余场次活动,其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