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叙事之外·语言逻辑的东方表达——2025王裕亮油画展”在福州开幕
    2. 《绿色水乡》 60x80cm 2016年 “叙事之外——语言逻辑的东方表达”王裕亮油画展,4月13日在福州市晋安区南平东路72号寻茗艺文空间盛大启幕。 “这次画展举办,是画家王裕亮对当下社会、对传统艺术理解,也是接续与传承。此次画展,是展出王裕亮各个时期作品”。油画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一种享受。从颜色上看,它浓烈、奔放。画展开幕式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豫闽表示,“画家王裕亮善于把综合材料的特殊肌理广泛运用到油画语言表现形式上,从这,可看到一个画家从具象到抽象之间,在坚守多年油画领域当中的实践探索。” [详细...]
    1. 蒯宪:淡定沉静的笔锋,自成君子之风
    2. 大鼎通临 136x190cm 蒯宪在书法中是随性的,以其“书者,心画也”“天人合一”的审美趣味,体现了人、情感、艺术和谐统一的境界,他的作品淡定、沉静、高雅,给人一种君子之风的气象。其书作大都是自作诗词联语,或抒情,或纪实,或评论一寓于书。故读其书作,可以了解其人气质秉赋、文采思绪。其书立意简远,取法高古,长期浸淫在秦汉以上金石文字中,厚积薄发,迥异时流。 “书者,心画也”,蒯宪说,“我并不认为书法家自然就是思想家,只是想强调书法创作过程以及书法作品所呈现的理性思维和文化价值追求。”蒯宪认为,书法作品的思想内容犹人之灵魂、军之统帅,由性灵而 [详细...]
    1. 山岚是游走的淡墨,苔痕是沉淀的宿墨
    2. 《印象山水彩墨四系列之1-1》水墨 45x33cm 2024.5 清晨推窗,远山仍隐在薄雾里,像一幅未干的山水卷轴。灰白的天际晕开几笔淡墨,山脊的轮廓被雾气洇湿,化作深浅不一的青黛,恍若蘸了饱水的狼毫,在宣纸上轻轻一拂,便让山与水在朦胧中相拥。 我常想,水墨山水最妙处在于“留白”。云岚缭绕处不着一笔,却教人望见空谷幽深;溪涧蜿蜒处墨色渐枯,倒似听得见石上清泉泠泠。午后独坐山亭,看日光将山影揉碎成斑驳的墨渍,松枝在风中摇曳,宛如焦墨点出的苍劲老笔。一只白鹭掠过水面,翅尖沾了山色的青,倏忽间又融进天际的留白里,仿佛天地本就是一幅未完成的画。 [详细...]
    1. “北疆意境 艺路探寻——赵福油画作品展”在呼和浩特开展
    2. 赵福《常青树》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艺志愿者协会、内蒙古自治区风景画学会主办,呼和浩特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育中心、列夫当代美术馆承办的“北疆意境 艺路探寻”赵福油画作品展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本次展览共展出画家赵福精心创作的36幅油画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草原、山川、河流、村落等北疆元素尽入画中,生动展现了北疆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画展中,赵福老师不仅展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还分享了独特的文化养生理念,尤其是美与养生的紧密联系 [详细...]
    1. 赵峰 | 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与众不同的魅力青岛
    2. 天的尽头是海240cm×190cm 不久前,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山东画院主办的“见形叙事——赵峰作品展”举办。展出的作品是赵峰近些年来的部分写生和中国画肖像作品,题材涵盖人物画和山水画两个板块,风格上也多有探索和尝试。展出获得了颇多业内关注和好评。 “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赵峰应该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大男孩。刚上大学时,他长得又高又瘦,一脸的稚气,一个阳光下的少年。我给他上过素描和白描课,给我的印象是他对艺术的敏感性特强,一点就透,是一个天生搞艺术的料。赵峰在学生时期就显得比其他人有思想、有胆识。”著名画家梁文博回忆说,赵峰在一年级下学期, [详细...]
    1. “艺美北疆·青山无尽——范治斌水墨作品回乡展(山水篇)”在呼和浩特开展
    2. 前 言 这一季的写生结束了,带着厚厚的一叠画稿,我回到城市里。在城市里面对北方,横亘在不远处的这座青山。在眺望,就是一抹深沉静美的花青色。记得在儿时,我总会不经意的看她,她就在那儿,像一位慈祥肃穆的长者,也深情的注视着我。如此,我的内心感到踏实。 大青山,我的家山,静默的护佑着这座城和她的子民们。城市在变换,人民在生息中更迭,我也从少年步入中年。而她,不曾改换过容颜。如今我归来,情真意切,为她画像,就像一个经历过风雨,突然想念母亲的旅人。那些山中的常有,树绿着、花儿也开了,有牛羊在缓坡吃草、有禽鸟在枝头与山谷里的泉水唱和。我和我的画友们 [详细...]
    1. “三生有兴:杨大伟、孙磊、李安源作品展”将在南京开展
    2. 前 言 记得几年前,我和杨大伟在济南参加孙磊策划的一个活动,记不清是谁提议我们仨做一个三人展,大家一拍即合,这个计划因某些原因中断,转眼几年过去了。 所谓志同道合,大抵是可以形容我与大伟、孙磊的交往。从职业身份来看,我们三人虽都被冠以“理论家”的称谓,而由于我的研究领域偏于古典,大伟、孙磊则立足于现当代,侧重于策展与艺术评论,因此在当代艺术圈尤显活跃。虽则理论得甘于为人作嫁衣,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决不做空头理论家。这也就是说,我们的老本行还是实践,尽管因各种原因而疏于绘画,然一旦投入创作,我们的状态都是真诚的,又是自信的。 [详细...]
    1. 高山仰止——刘罡笔下的 “海岱气象”
    2. 大美岱岳 53cm×7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刘罡画泰山,我觉得有四重境界:望岳、登岳、入岳、拜岳。因为泰山对他来说是高山仰止的对象,这四重境界都有。他的题跋里会用“拜岳”这两个字,也就是在他的心目中间,泰山是一个精神意象。当然,我们中国的名山大川都具有精神意象的特点,绝对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大山,是经过数千年文化的积累,文人墨客对它各种文化和精神的赋能,然后积淀到今天,每一座自然界大山同时也是一座积淀深厚的文化大山。像泰山顶上孔子庙重修的时候,我去拍片子,在建筑垃圾底下刨出清代的一块摩崖石刻,正对着孔子庙,刻辞是:“泰山山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出乎其类, [详细...]
    1. “大道之源——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将在青岛开展
    2. 前 言 大道之源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国画的源远流长,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历经历代不同的革新变异,形成了整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意识体系,它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画的写意理论就是儒道思想和禅宗的结合,“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 这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就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中国画的精神是宇宙万象产生之根源,运行之规律、周流之气机、往复之轨迹,是万事万物 [详细...]
    1. 郭石夫 | 绘画艺术是文化,不是技术的表现
    2. 郭石夫《春藤》 当今一些人,实在是一些伪艺术家,他们玩弄的不过是异地剽窃的伎俩,拿了一点外国的皮毛的东西来吓唬中国老百姓,又拿了一点中国的小玩艺儿去吓唬外国人,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低层次的。 齐白石讲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我看太似不一定媚俗,不似也不一定欺世。这是观念上的差异。齐老先生的画,太似者有之,不似者亦有之,但均不媚俗。 画非有霸气不可,做人不得有霸气。画之霸气乃强霸之霸,即神思独运,写尽自然风神,完我胸中意气,令人阅后有惊心摄魄之感,潘天寿讲“一味霸悍”,就是这个道理吧。 什么是艺术创造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0(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