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开幕
    2. 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本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馆展出。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多元艺术形式铺展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生动诠释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对推动新时代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展作品涵盖美术类作品51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320余件、摄影类作品290余件。这些作品聚焦时代主题、植根火热生活,以丹青之韵、金石之趣、光影之美,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将为广大观众献上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本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出,将持 [详细...]
    1. 新时代昆仑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
    2. 10月16日,“共话昆仑赓续文脉”新时代昆仑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系统研究阐释昆仑文化精神内涵,深入发掘昆仑文化时代价值,提升昆仑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其地理标志昆仑山脉横跨青海、新疆等多个省区。2025年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尕日塘秦刻石证实秦代已打通中原与青藏高原的交通联系,记载秦始皇为寻昆仑仙药遣使至扎陵湖区域的历史。 座谈会主题发言环节,六位专家从多维度阐释昆仑文化。吉狄马加聚焦“昆仑神话的现实意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互鉴”,韩子勇探讨“谱写昆仑文化新的精神谱系”,赵宗福解析“河源昆仑的文化构建与未来发展”,仝涛分享“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与大昆仑考古工作”,汤惠生解读“马家窑彩陶纹饰中的昆仑文化”,胡芳汇报青海 [详细...]
    1. 老手艺铺就致富路
    2. 孤山泥狗子。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清晨,江苏靖江孤山脚下的泥哨工坊里,山东村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周红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查看着新一批泥坯的质量,它们即将在她和村民们的巧手下,变身为传承两百多年的“孤山泥狗子”。   作为今年我国发布的17个新职业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俗称为“乡村CEO”,逐渐成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详细...]
    1. 青海“秦刻石”持续引发学术关注
    2.   6月8日,本报刊出中国社科院学者仝涛有关青海“秦刻石”的释读成果,并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昆仑石刻”(后被国家文物局确认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学术争鸣。学界认为,这场争鸣,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迄今,这场学术盛事还在引起广泛关注。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等从历史地理角度思考“秦刻石”的价值。他们认为,从汉武帝对“昆仑”地望的判断、“昆仑”和玉出“昆仑”概念的形成、秦始皇时代的地理知识、秦始皇采药的目标、当时的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判断,秦始皇派人去“昆仑”采药完全有可能会经过今扎陵湖北岸,石刻证明为真,就可作为这一事件最确切的物证。   每当说起档案,人们往往率先想起收藏在档案馆等机构中的纸张、文件。在一些档案工作者眼中,青海扎陵湖畔暴露在自然环境里的“秦刻石”也是一件历史档案。有来 [详细...]
    1. 长沙书法大展促古今对话 95件作品承古融今显潇湘气韵
    2. 10月13日至20日,“墨舞潇湘——湖南省书协会员书法大展(长沙展区)”在湖南省文化馆举办,共展出95件长沙籍或在长沙工作生活的省级会员作品。 长沙作为湖湘文化核心传承地,书法文化底蕴深厚:唐代《麓山寺碑》奠定了湘地书法实践基础,宋代岳麓书院楹联题刻则丰富了人文内涵,近现代红色文化语境下的书法探索更是注入时代活力,形成“承传统、融地域、显时代”的发展特色。而本次展览以长沙为文化坐标,核心学术意义在于搭建“长沙书法传统与当代创作”的对话平台。 此次展览由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长沙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参展作品是对长沙地域文化的主动回应:部分作品以 [详细...]
    1. 吉林省立法创新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吉林省博物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据悉,该《条例》是吉林省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博物馆专项立法。 9月23日,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53条,明确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各方职责、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等。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韩金华介绍,为适应博物馆发展实际需要,《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特色、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和藏品资源等,编制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博物馆事业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条例》规定根据实际需求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各类博物馆,建立 [详细...]
    1. “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2. 2025年10月11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承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沈鹏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文化互鉴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精选当代100位老、中、青女书家代表性作品100件。她们的作品取法经典、气象正大,立足传统、融汇当代,不但从中华文化沃土中汲取养分,更扩大了国际视野,在文明互鉴中延伸中国书法的表达边界。 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 主办单位:中 [详细...]
    1. “在场——八零油画学社2025学术年展”在宜春美术馆开展
    2. 10月14日,由宜春美术馆主办的“在场——八零油画学社2025学术年展”在江西宜春美术馆1、2、4号展厅开展。该展览作为宜春美术馆展览系列之青年艺术项目,由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开幕式及研讨会将于10月17日上午在宜春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作为八零油画学社的学术年展,由23位青年艺术家组成,每人4幅作品,共计约9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在保留个体与个体之间原有独立艺术风格的差异之外,成员自身的创作路径和思考方向也在不断精进,呈现出八零后一代探索和实验的创新精神。 “八零油画学社”自创立以来,已走 [详细...]
    1. “朴质的诗性——陆庆龙艺术作品展”将在江苏美术馆开展
    2. 前言 在中国当代美术的多元图景中,陆庆龙先生以锚定乡土的人文根系与熔铸中西的语言革新,构建起兼具生命厚度与美学张力的艺术世界。他的创作始终与大地脉搏、人民呼吸同频,以质朴却掷地有声的表达,完成对平凡生命的崇高礼赞——这不仅是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的鲜活实践,更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永恒真理。 苏北水乡的肌理,是他艺术基因的最初刻写。故乡的田埂、河汊与炊烟,不仅赋予他捕捉日常诗意的敏锐,更塑造了他“以大地为画布”的观察视角。这份与故土的血脉联结,从未因创作疆域的拓展而淡去,反而沉淀为其作品中最恒定的情感底色:无论是人物的皴纹,还是风景的肌理 [详细...]
    1. 黄阿忠·画架私语 | 绘画当有格调,色彩应入诗境
    2. 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油画,用稀薄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类似中国画中的线和块,笔触清新脱俗;完整的、简约的、舍去细节的描绘,使画面透出诗性。“无求”是修炼的结果,“自由”是精神的寄托。那些灰颜粉色组合是心境的表达,他画博洛尼亚郊外的风景,阳光是淡淡的、浅浅的,天是灰灰的,情感是幽雅的。如同李贺的锦囊,莫兰迪的瓶瓶罐罐里装的是他日常搜集的情感。 阿尔贝·马尔凯是法国画家,名气比起同为野兽派的马蒂斯、德朗来说,要小很多。他笔下的色彩深邃而内敛、宁静而悠远,灰调与酒香混合成诗意;他将自然界的光影变化、物体的质感与情感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那种简洁大气,架在塞纳河的桥上,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32(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