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山间微风》的创作灵感
    2. 山间微风(版画)   《山间微风》的创作灵感,是我在山间度假时获得的。夕阳西下,远处的山脚下村舍绵延,河水缓缓流淌,我和朋友在民宿墙角的阴影中或站或坐,一瞬间仿佛都被暖暖的斜阳迷醉了,大家安静下来,感受到初夏山间的一阵微风。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初夏是一个充溢着生命力的季节,拂面的是律动自由的风之气息。回到工作室,我心中总是忘不掉夕阳下的那一刻,便想用作品记录下来,不在于对现场的还原,更着力在对感觉的呈现。   作为一名版画创作者,我苦恼于瞬 [详细...]
    1. “有‘画’对你说” 绘就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图景
    2. 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画’对你说” 绘就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图景   在鲁迅美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讲授被热烈互动取代,师生围绕学校老艺术家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展开深度研讨,镌刻着历史记忆与红色基因的艺术珍品,成为叩开思政教育之门的钥匙。这种以艺术为媒、让思政课“活态化”的教学创新,正是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实践的“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在艺术与思政的交融中播撒红色种子,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铺就了特色育人之路。 艺术资源赋能:让红色经典成为思政“活教材”   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视觉化、具象化的表达更易引发共鸣。学院精准对接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以“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紧扣“思政+艺术 [详细...]
    1. 水色间的肌理之美——浅析水彩画创作的质感表现
    2.    水彩画,是以水调和颜料进行创作的绘画形式,其艺术表现的优势与难点,皆源于绘画材料的特性。纸与笔的种类、水与颜料的比例,甚至着色时间的细微差别,皆可令水色呈千百面貌,或轻若晨雾,或重如玄铁,或柔若凝脂,或坚如磐石,虚实变幻间生出万千气象。    在水彩画创作中,对于不同质感的表现颇见功力。从人物的皮肤、衣饰,到金属、陶瓷、织物、玻璃等不同材质的静物,再至缥缈无形的云雾、水流等自然景观……画面中丰富质感的准确传达,皆依赖于画家运笔、用色的精准,而水恰恰是极难掌控的媒介,干湿之间,处理方式的毫厘之差,都可能使画面效果相去甚远。可以说,水彩画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画 [详细...]
    1. 艺为人生 家国情怀——徐悲鸿的跨文化民族美术实践
    2.    【艺火传薪·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   如何阐释20世纪中国美术?如何理解在艰难时代中坚守爱国热情和艺术理想的艺术家们?如何探研中国近现代美术对于“文化自觉”的理论实践?这些都构成了回溯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作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枢纽人物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一代宗师”徐悲鸿的艺术人生承载着回答这些命题的重要线索。   今年是徐悲鸿诞辰130周年,他用毕生的艺术探索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开拓新径,以非凡的胆略和才识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杰出成就和艺术精神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重要财富,不仅成为 [详细...]
    1. 待看繁花映水明——沈周《东庄图》中的无尽夏
    2.    【藏品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院藏一级文物、明代沈周《东庄图》,是园林绘画中的精品,描绘了苏州东庄之中各处风景,原本应为24帧,每帧都有书法家李应祯的小篆对题,记录所绘景物名称。沈周创作后不久,该册就散佚了3帧,只存21帧。《东庄图》没有明确纪年,风格上用笔圆润劲健,设色明丽清雅,可见沈周从细到粗、从繁入简的转变,应是中年所作。   园林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类重要题材,历史上著名的有卢鸿《草堂十志图》、李公麟《龙眠山庄图》等,画后董其昌的题跋将《东庄图》与它们比较,在其看来,沈周的这件作品“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 [详细...]
    1. 绿水青山新画卷之江大地满目春 浙江省政协举办书画作品展
    2. 日前,“绿水青山新画卷·之江大地满目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浙江省政协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本次书画作品展由浙江省政协主办,各设区市政协协办,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承办。浙江省政协主席廉毅敏宣布开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致开幕辞,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长孙文友主持开幕式。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因之成为之江大地的生态底色、发展成色和共富亮色。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上,浙江经历了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 [详细...]
    1. 在天博感受方寸间的“微凉”意趣
    2. 近日,“时有微凉意——天津博物馆扇文化主题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有70%文物为首次展出,类型涵盖羽扇、纨扇、折扇、扇面书画、缂丝、古籍等。 本次展览以“中国扇文化”为脉络核心,深入解读扇子的历史演变与精妙工艺,展示扇面书画的笔墨神韵,讲述扇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集中呈现其跨越古今的永恒魅力与蓬勃生机。 中国扇子种类繁多、造型精巧,经过名人雅士挥毫题墨、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成为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式美学。中国扇面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以小见大,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历代文人在咫尺扇面上挥毫弄墨,盈尺之间,山水花鸟,巧思而 [详细...]
    1. “中原画风”将180件豫地精品 带到申城
    2. 8月5日,“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上海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该展是中原画风全国巡展的第29站。数据显示,当日观展人次突破2.3万。 展出的180件作品,汇集河南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近些年来的精品力作,基本代表了河南美术近些年来的最高创作水平,其中多件作品曾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些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或描绘中原大地壮美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或展现新时代河南人民精神风貌、生活百态和奋斗历程,或探索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多元融合和审美追求,通过多元的观察视角多样的表达方式,全景式展现了河南 [详细...]
    1. 千年古寺呈现“扇韵遗香”
    2. 由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佛教协会主办,杭州香积寺承办,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画院创作研究部、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学术支持的“扇韵遗香——当代青年艺术家扇面精品展”于8月1日至8月31日在杭州香积寺展厅举办。 杭州,古为南宋之都。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初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这座千年古刹见证了杭州从南宋古都到现代名城的变迁。 此次展览汇聚了16位特邀艺术家、39位青年艺术家的55幅书画作品,涵盖团扇、折扇、扇面等多种形式。 据策展人汤思佳介绍,展览主题“扇韵遗香” [详细...]
    1. 上海启动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
    2. 书香上海,再启华章。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将同时启动,邀请市民读者参与城市文化地标征集,共同打造地铁沿线的“书香风景线”。 该活动依托上海地铁日均千万客流、覆盖全市500余个站点的网络优势,征集地铁站点周边蕴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鼓励采用手绘、数字绘画、影像等平面形式,为每个地铁站点赋予专属文化标识,将上海书展的文化氛围从展馆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即日起,上海市民可通过Metro大都会活动专用小程序提交地标作品并参与投票,共同为上海文化地标建设贡献智慧。征集截止日期为8月31日。活动将评选出10个人气奖和覆盖全市513个地铁站点的地标奖,并举办线下专题展览,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