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美术教育,借AI之力谋新篇
    2. “Look in my eyes, tell me why!”唐伯虎在屏幕上挑眉发问,王羲之在直播间激情开麦……最近,“老祖宗在线怼人” 的视频火爆全网。借助AI,包括书画家在内的众多历史名人纷纷“复活”,带着岁月沉淀,操着网络热梗,和现代人唠得火热。这股复古潮可不只是图个乐,它也悄然给美术教育递上一把创新钥匙,解锁诸多可能。正如网友调侃:“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大脑。” 顺着这股AI带来的创新之风稍作观察,不难发现,AI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资源。过去,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受限于书本上有限的资料。如今,依托AI图像生成技术,即使是受损严重的文物艺术品,也能得以修复还原。以敦煌莫高窟部分褪色、模糊的壁画为例,AI通过图像分析与历史资料整合,能再现其昔日的绚丽色彩与精妙笔触。同时,AI可依据学生兴趣,智能 [详细...]
    1. 《何物》:墨色阶梯间的交响
    2. 《何物》由同一开本、两个不同翻阅方向的部分组成。    【书衣之美】    “那些‘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日常之物,越来越让我着迷,享受描绘日常的这份安静,挺好。”在这本名为《何物》的书中,收录了独立策展人何明精细的器物绘画。书中所绘器物都是他家中购置的日用老物件,每幅作品辅以简短的字句,书写着作者的所思所感,揭示了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个人记忆。该书由设计师赵清担纲装帧设计,在近日于德国莱比锡揭晓的2025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脱颖而出,获评荣誉奖。   在设计师赵清看来,作者的这些墨绘作品有的适合横构图,有 [详细...]
    1. 山林胜景皆入画境——画家笔下的北京“三山五园”
    2.    【览事速递】    春光明媚,漫步山川,行走园林,目力所及皆是画境。   画家如何表现山林胜景?正在北京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展出的“京西揽胜——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上,观众可以寻赏画中佳境,品味笔墨丹青中的古景新韵。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包括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皇家赐园、私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等。这里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映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王明明的《曹雪芹金秋著书图》中,红叶 [详细...]
    1. 把生活的感动讲出来——百年黄胄的艺术人生
    2.    【览事速递】    人们常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提起黄胄,很多人会想到那些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毛驴,他画的毛驴可谓臻于化境。然而黄胄说,自己是人物画家,画毛驴只是为了练笔墨。   广东美术馆新馆正在举办的“百年黄胄:把生活的感动讲出来”大型纪念展上,观众可以大饱眼福——不仅能够看到画家笔下载歌载舞的人群、策马驰骋的少年、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能够看到稚拙的鸡雏、丰硕的葡萄,以及疾跑、蹦跳、行走的毛驴。   黄胄(1925—1997),历任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详细...]
    1. 从西汉《神乌傅》看简草的艺术特质与当代价值
    2. 汉简《神乌傅》(局部)   在东海之滨沉睡两千余年的尹湾汉简,于1993年出土。其中《神乌傅》简册,在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双重价值。这件书写于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墨迹,其内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完整汉赋实物,其“简草”书体更印证了中国书法从篆隶向章草演变的历史进程。   “简草”既非纯粹的古隶俗写,亦非后世成熟的章草,而是两者间的过渡形态。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早在秦国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就出现了一些跟后来的草书相同或相似的草率写法 [详细...]
    1. 写形只是手段 写神才是目的——关于素描与中国画发展问题的思考
    2. 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   西方素描法自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在中国画的革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人对素描的学习与技法融合,映射着中国画近代的发展历程。如今,高校中国画专业依旧普遍将素描作为招生考试科目之一。中国画教育是否需要素描?我们又能否从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出发,针对当前学院制中国画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良举措? 素描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西方绘画技法传入中国的历史颇久 [详细...]
    1. 心系桃李 情志丹青 绘写山河
    2. 秦岭 武当瑞雪 200×240cm 水墨纸本 2024年 2025年4月13日,“情志丹青——秦岭教授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将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当天也是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纪念日,学校以师生作品展为窗口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创作成果、社会服务和美育传播的成果。 秦岭老师1991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教师,教学、写生、科研、创作几十年如一日。秦岭老师用一份沉甸甸、高质量的创作与育人成果,向学校建校105周年献礼。展览作品艺术精湛,画面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礼赞,以一个小切口呈现了湖北美术学院绵延百余年学脉与 [详细...]
    1. 丽水中游——骆献跃水彩新作欣赏
    2. 骆献跃 丽水通济堰 57×38cm 水彩画   值此天地气交、草木萌动之际,“丽水中游——骆献跃水彩新作展”于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徐徐展开。   骆献跃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古训,其水彩艺术结合了中西方艺术的技法用笔,远观写实,近看写意。本次展出的百余幅水彩精品,堪称一部流动的《丽水风物志》。观其《瓯江帆影》,晨雾氤氲处有深远之思,桅樯林立间得平远之趣,云山掩映中显高远之致;品其《古堰春晓》,以水色破形,借光韵传神,将千年通济堰的斑驳肌理化作水彩画卷中的笔意趣味;在作品《暖风》中,艺术家以水色皴染之法,再现冬日傍晚的瓯江徐徐吹来 [详细...]
    1. “兵团伟业・时代华章”主题美术作品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巡展开幕
    2. 4月11 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挂牌成立10周年之际,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主办,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宣传部、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承办的“兵团伟业・时代华章”主题美术作品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巡展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幕。兵团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申曜林,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李燕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伊犁州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耕耘,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主席刘灿霞主持。 此次巡展共展出作品57幅,均由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兵团美协副主席尤山带领 [详细...]
    1. 那个在海南画速写的陕北人
    2. 张雷武 速写 十四年前,名叫张雷武的人策划、组织和实施了一项“名人画名县·中国油画名家走进米脂采风写生活动”,由政府支持,预示着当地决策者对旅游文化的创新性及前瞻性,我有幸被邀请之列。 陕北老区,全国有名。米脂就在其中心地带,是全国仅有的以当地盛产的谷物命名的县城。更有“米脂婆姨绥德汉”这句人尽皆知的俗语和闯王李自成的名号,我久向往之,便慨然应允。一路上,黄土高原那广袤无垠和博大雄浑,让我这个南方人,倍感诧异。尽管是一片翠绿,但那些裸露的悬崖和焦黄的山洼,无不诉说着往日的闭塞和苦难。这里的人们,就是唱着“信天游”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999(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