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刀锋下的时空对话
    2. 学生李佳颖创作的版画《太奶奶讲那修渠的故事》   “《修渠能手马有金》这幅作品是我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我想把红旗渠的故事刻到画里,让更多的同学知道我们林州有条‘人工天河’——红旗渠。”申钰丹是林州市西街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版画社团指导老师葛晓亮的带领下,她和同学们相继创作出《红旗渠十大工程》《林州五部曲》等系列版画作品。4月初,记者采访了该校版画社团的师生们。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以血肉之躯,仅用“一钎、一镐”在资金缺乏、险恶施工条件、缺衣少食的生存环境中,历时十年修建的长达1500公 [详细...]
    1. 《松风阁》诗帖浅析
    2.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也是少数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且极富创新意识的书家之一。其书学思想极富哲理,书法风格独特,在书法史上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袭古人、仿晋唐法帖的书风在当时十分流行,黄庭坚就汲取营养于禅宗思想之中,并将禅宗美学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其中,他最具代表性的大字行书作品便是《松风阁诗帖》。本文通过对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的分析,探究创新对书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展现了其婉转的艺术风格,其中的线条行云流水,自然柔美。他严谨有序的章法,以及十分和谐的整体布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笔法上,作品以藏锋为主,结合露锋,藏露相宜 [详细...]
    1. 让AI赋能创意设计全流程
    2.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设计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将AI作为辅助设计的驱动力导入整个创意设计生成的流程,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机交互共创,聚焦创意和以决策为核心,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在这个流程中,AI的介入包括概念、学习、设计、评估、反馈、优化及呈现等系统生成过程,同时AI就成了生成创造性设计概念、形式和结构的思维工具。   人工智能生成设计的趋势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在欧洲等国家已上升至战略高度。美国作为全球AI研究的领军者,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欧盟为加强在AI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欧洲人工智能战略”计划。日本的NEC、富士通、松下电器等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也成了AI的技术先驱。加拿大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的处理以及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 [详细...]
    1. 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与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实践模式研究
    2.   引言   美育是高校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社区文化建设对营造和谐社区氛围、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美育课程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协同融合,不仅能够拓展美育教学的实践场域,还能激活社区文化创新活力,最终形成双向赋能的育人格局。   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与美育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   ☆对高校美育教学的革新:社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高校美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高校美育课程与社区合作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文化场景,使美育教学更具生动性与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推动:高校美育课程的介入为社区文化建设带来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创新理念。学生的参与可以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 [详细...]
    1. 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将海报设计首秀献给北影节
    2. 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将海报设计首秀献给北影节 用藻井等视觉元素展现中国文化 万花筒中变化出的绚丽图案,取材于故宫万春亭的盘⻰藻井;万花中心,北影节⻛⻋logo形成七彩光圈,穿过光圈,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高悬在夜空之上……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海报刚发布,就引发热烈反响。 这张海报的设计者, 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霍廷霄。作为中国电影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他获奖无数,代表作包括《炮打双灯》《英雄》《十面埋伏》 《白鹿原》《⻓津湖》等,但设计海报,这还是第一次。 [详细...]
    1. 郭石夫谈艺 | 画道本在心源,笔墨随人修为
    2. 郭石夫,《双喜图》 画面虚实的运用,山水画与花鸟画有所不同。山水画中的虚实是讲层次的变化有虚实,笔墨的变化有虚实。笔虚为虚,笔实为实:形象实者为实,形象虚者为虚。在花鸟画里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则不然,写意花鸟画里的一点一线皆为实,不画处皆为虚,画面上一切形象、笔墨、色彩、线、块、面的安排都是疏密松紧的变化,而不是虚实的变化。这很像中国戏剧的表演。以中国传统的京剧来说,舞台上是不要背景的,道具也极其简单,集中突出演员的演技。以京剧《三岔口》为例,剧情表现的是黑夜里两个人物在没有一点光亮的暗室里摸黑打斗,而舞台上却是灯光明亮,观众可以把演员的一招一式看得十分清楚,通过 [详细...]
    1. 卢虓谈《满城文韵共烟火》创作历程
    2. 《满城文韵共烟火》 197x21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中国文化中有其独有的时间观念,将其看作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流动,是与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观念中,时间被认为是可以往返穿越的,而不仅仅是线性的前进。 中国传统绘画恰恰回应表达了这种时间性,宣纸可以如实地记录下每一笔在纸间划过的痕迹。毛笔在纸上的运动过程有无限可能,表达出无限的时间走向。中国画有着一个记录创作历程一样的功能,通过笔、墨、纸把时间凝结在了一个点上,使观者可以感受到时间的静止、流淌、延伸或压缩。 [详细...]
    1. “他和她的十年——李猛&尹莉莉双人展”将在成都开展
    2. 比起夫妻,他和她更像是画友。因为一个梦,山西人尹莉莉寻梦到遥远的乐山,又因为一幅画,她与安徽人李猛结识:“我是先被他一幅画吸引的,他的画比他本人更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约会,她穿了一件素雅的白裙子,手里抱着自己的作品集,这多少令外人惊讶的举动,却成为了两人今后的日常。 十年来,他们聊的最多的是艺术,陪伴彼此最多的是创作。从那次约会开始,他和她的生命逐渐紧密相连。 十年来,他和她的艺术追求也殊途同归。李猛以西方油彩突破了古典园林固有的淡雅和灰度,但在大面积的色块氛围上保留了中式审美平面化的留白韵味;而尹莉莉笔下的色彩,在与传统墨色融合的同时又 [详细...]
    1. 旧影——在水墨洇染中打捞时光
    2. 旧影·1,39cm×46cm,纸本设色,2025年 宣纸上的墨色晕开时,总让我想起老胶片显影的瞬间。那些民国文人的旧影在显影液里浮沉,在生宣的肌理上舒展,化作《旧影》系列里深浅不定的灰。水彩的透与水墨的滞在此相遇,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老宅窗棂上的西洋玻璃,将斑驳的光影折射成历史的棱镜。 水彩的不可控性常带来意外之喜。稀释的靛蓝颜料突然在砚台边缘绽开,化作窗外一树迟开的丁香。这种“偶然的生发”,竟与钱钟书《围城》里那些信手拈来的妙喻暗合。我索性用羊毫蘸取花青,让墨色在水的引导下自然渗透,宣纸背面渐渐浮现出琉璃厂书肆的轮廓,像记忆里层层叠叠的底片 [详细...]
    1. “墨花吹雨,笔绘春风——夏吉宏写生作品展”在安徽开展
    2. 展览简介 吴门画派一脉,素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昔沈周踏遍吴越烟云,文徵明九攀九华险峰,唐寅纵览闽浙气象,仇英摹古而自出新意,皆以步履丈量天地,以笔墨叩问本心。此派写生非止于形似,更重“以景寄情”——沈周《夜坐图》中疏林寒舍托孤影,长跋《夜坐记》直抒“万籁有声,皆为我生”之哲思,将写生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诗行。 当代画家夏吉宏承吴门文脉而开新境,以“写生为舟”,载文人精神横渡现代性长河。其笔下不再囿于传统山水,转而凝视工业文明肌理与社会性景观:霓虹街巷中的人群聚合、娱乐场景的狂欢切片,皆被解构为隐喻当代生存的视觉符号。50幅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6(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