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伊秉绶秋水园书作书写年代考
    2. 临董其昌行草诗轴 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年)的《临董其昌行草诗轴》,已知最早出版于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印行的《默盦集锦》,之后相继16次出版于日本兴文社《墨迹大成》等海内外书法专辑。历年大量的出版介绍,使其成为一件见重艺林的清代传世名迹。此作为纸本水墨,高136厘米、宽37厘米,以行草相间的字体书写:“欲持一樽酒,远飞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临香光书,雨窗四兄过予秋水园属作并正,默盦弟伊秉绶。”钤朱文“默卿”印及一白文印,残不可辨。此作未署年款,但款识内容中透露出书写年代的端倪。   “雨窗”其人,为阿林 [详细...]
    1. 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聚焦“科技赋能艺术”
    2. 由中国摄协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系列活动日前在四川省巴中市启幕。本届手机摄影大展以“人人都是创作者”为主题,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创作,全方位展现手机摄影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进一步推动移动影像技术的创新与普及。活动现场,由主办方联合业界专家、学者编撰的《2025中国移动影像趋势报告》同期发布,报告系统展示了移动影像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为手机摄影创作的未来方向提供全新视角与思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梅,vivo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本届手机摄影大展共设置“长焦与微距”“组图”“风光”“人像”“夜色”“运动”6个单元,不限投稿作品的手机品牌与型号,以“科技赋能艺术”的创新 [详细...]
    1. 郭怡孮《怡园艺话》等系列新书发布
    2. 4月2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郭怡孮《怡园艺话》等系列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郭怡孮,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以及张继海、杨建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中国美协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范迪安和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书面致辞。 此次座谈会首发新书共五种,分别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怡园艺话》(郭怡孮卷)、《人民美术家郭怡孮卷》、《美术家郭怡孮传》、《传承大家——郭怡孮》、《郭怡孮绘画展文献集》。《怡园艺话》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文丛”之一,郭怡孮精心挑选了37篇与艺术相关的文章,包括对亲朋师友的回忆、人生经历的感悟与游历,以及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三个部分。 《人民美术家郭怡孮卷》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属于“人民 [详细...]
    1.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将开展
    2. 前 言 海,是永恒的凝视者,亦是流动的边界。当花鸟画遇上海洋,传统笔墨中含蓄的“小景”骤然舒展为浩渺的“气象”——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邀约当代花鸟画名家名作临海展出,既是对海子诗意的视觉转译,更是对东方艺术自然观的一次深度叩问: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花鸟画如何以笔墨重构生命的诗性栖居? 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觉醒 传统花鸟画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内核,而当代创作在延续这一基因的同时,赋予其批判性视角。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文人隐逸的寄情,转而以平等的姿态与自然 [详细...]
    1. 刘万鸣|AI永远取代不了艺术家
    2. 刘万鸣 《仰观》 123.5cm×33cm 科技与艺术是一对绝妙的结合。很早以前,我们就鼓励艺术创作要积极拥抱新科技、新发展、新趋势。在绘画、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有的作品借助科技手段以更完美、丰满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如今,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和艺术在人类文明光谱中交相辉映。尽管AI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工具,但是再强大的算力都无法复刻艺术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艺术创作的宝贵之处在于真情流露。古往今来,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无不诞生于创作本体对物象的深度感知和情感投射。AI所生成的图像纵然能模仿形式的外壳, [详细...]
    1. 当敦煌遇见乌兰巴托主题交流活动在蒙古国开幕
    2. 当日,嘉宾在活动上观看展览。新华社发 为期三天的“敦煌文化周”——当敦煌遇见乌兰巴托主题交流活动4月3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拉开帷幕。活动旨在让更多蒙古国民众近距离了解敦煌文化,增进中蒙两国民心相通。 [详细...]
    1. 让中国艺术史可视可感——在馆藏经典中品味古今艺术之美
    2.   从战国时期“三弦钮螭纹镜”,到宋代佚名画家所作《山鹊枇杷图》,再至清代“白地红彩龙纹双耳瓶”,一件件艺术珍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从徐悲鸿的油画《人物正侧面速写》,到李桦的版画《怒吼吧,中国》,再到卢沉的中国画《霜林醉酒图》,一幅幅美术经典见证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筚路蓝缕与蓬勃生机。   正在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展览,从2万余件馆藏中精选近500余件,分为“古代中国艺术”和“现代中国美术”两大板块。其中,“古代中国艺术”板块包含铜镜、画像砖、俑、陶瓷、书画等各类藏品,时间跨越两千年;“现代中国美术”板块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并呈现 [详细...]
    1. 全国简帛书法艺术展在湖南长沙开幕
    2. 冯冲 李白《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其五》 180×97cm 3月29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与传播工程办公室、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简帛书法艺术展”在美仑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123件来自全国书家的简帛书法作品,其中优秀作品17件。这批作品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简帛书写风格,从传统中挖掘,从创新中诠释,展现了简帛书法艺术的艺术特性和人文精神。展览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简帛书法艺术的研究与传播,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 中国 [详细...]
    1. 陈浩捐赠书画篆刻作品展在海宁举行
    2. 3月30日,“浙江书法村”——新桥艺术中心“微斋别馆”开馆暨西泠名家陈浩作品捐赠仪式在嘉兴海宁海洲街道新桥社区艺术中心举行。这不仅标志着海洲街道新增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也将为海宁市学习书画艺术的基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浙江省慈善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加元等省市级领导,浙江博物馆原副馆长鲍复兴、江西省书协副主席杨剑等西泠印社社员代表,及其他艺术家代表等共同参与活动。 今年,为推动新桥“浙江书法村”创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陈浩将自己近50年创作的、共计228件部分代表作,无偿捐赠给新桥社区,并亲自设计了“微斋别馆”,以保存其艺术作品,供各界人士学习、欣赏、研究,弘扬传统书画技艺。开幕现场,陈浩还被聘为新桥社区“荣誉村民”,他向海宁市图书馆、海宁市档案馆捐赠了《微斋别馆藏品集》。 陈浩 [详细...]
    1. “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在安庆开幕
    2. 赵朴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题页 1985年 2025年是赵朴初先生(1907—2000)逝世25周年,也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30周年并第25次会议在中国召开。日前,“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在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展出,展览与上海博物馆合作,持续至6月20日。 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始于1995年5月,共同构建了三国佛教的友好“黄金纽带”,对推动三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其首倡者、领导者、组织者就是三国佛教徒所爱戴的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 赵朴初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