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以黑白木刻 纪念红旗渠百大工匠
    2.   展览现场   用刻刀为红旗渠建设者造像,用艺术为红旗渠精神立碑。3月25日,在红旗渠通水60年之际,“大渠青梦——张伟元红旗渠百大工匠版画艺术展”走进郑州美术学院,展出张伟元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100件木刻版画作品,为学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教育课和艺术观摩课。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新乡市文联主办,郑州美术学院、大河美术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新乡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详细...]
    1. 蒋世国丨虚幻而真实的美丽
    2. 《新美丽生活-49》 160×14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蒋世国的中国画并未一味追求传统的笔墨程式,但也和那种完全放弃笔墨、专以水墨媒材特性而进行抽象水墨探索的路向不同,他的中国画既具有水墨特质,也具有较浓重的写意用笔的韵味。譬如,在水墨特性上,不过于讲求传统笔法的运用,不完全按照枯湿浓淡的要求呈现完整的笔墨审美形态,而夸大水色块面性的融汇等;在笔墨特性上,他总是将浓墨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追求在淡墨里拉出色度的微差与用笔恣肆的意趣;其用色也不鲜浓或对比强烈,而是以水色湿笔写于画纸,适度的渴墨、毛涩的笔线巧妙而自然地隐显于那些淡雅的色墨中。他还较多地吸收了 [详细...]
    1. 王东声:艺术是一个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2. 王东声 篆书人生斯世八言联 248cm×62cm×2 纸本 2024年 艺术是一个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做艺术,感觉我更像是一个多边形装置,有多个切面和多条棱线。 说通俗点,自己一直处于“不务正业”的游走状态,东一下西一下,信马由缰,走走停停,不一而足,思维不断切换着频道,行为意识不断被新奇与执念撕扯。然而,一旦某一束神经被激励,也一猛子扎下去,不禁“兴来每独往”地投入。 由于我研究内容杂多,不单涉及水墨、书法和篆刻方面的创作与教学,还有过油画、美学、视觉设计、编辑与策展等多个领域的修习经历,完 [详细...]
    1. 王沂东 | 东方写实的诗意栖居
    2. 《穿锦缎衣服的妇女》布面油画 61×43cm1988 在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艺术长河中,王沂东是一位以独特视角扎根乡土、贯通中西的实践者。他的作品既承载着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艺,又浸润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深邃意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东方写实”风格。本次展览以 "诗意与乡土的对话" 为主题,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王沂东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完整呈现了他从早期扎实的造型训练、对西方古典写实技法的研习,到以乡土情愫为原点,探索自身独特写实主义风格的历程。 王沂东的艺术根脉深植于家乡沂蒙山区的土地。少年时代对农村生活的体验——灰石垒砌的房舍、雪后静 [详细...]
    1. 广东佛山:157家博物馆让公众在家门口触摸历史
    2. 广东佛山从2017年底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以“人城产文”深度融合思路,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得怎么样? 目前,佛山已有及在建博物馆157家、美术馆99家,共256家,基本完成了佛山市政府提出的将博物馆、美术馆总数分别达到100家的“双百”目标。 3月28日,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联合发布“博古通今·研创未来”博物馆研学品牌,打造“环千灯湖文旅漫游定制”等主题路线,深度开发“红色基因的活态课堂”“文物考古全纪行:掘宝·复原·传拓”“博物馆奇妙夜”“文物里的植物园”等课程,构建“博物馆+教育+文旅”生态。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表示,要让博物馆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让公众在家门口触摸历史脉搏,共享文化盛宴。 广东大观 [详细...]
    1. 芦海娇:篆刻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2. 哈尔滨亚冬会期间,芦海娇向中外游客展示篆刻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供图 最近,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芦海娇与学生们正忙着策划主题为“铭记历史·聚集力量”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法篆刻展。“书法、国画、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把它们发扬光大。”芦海娇说,篆刻作品的美学表达方式简洁、和谐,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走进芦海娇的艺术工作室,由书法、国画、篆刻作品构成的书香空间井然有序,书柜里的一枚枚篆刻印章尤其引人注目。这些是芦海娇的多年积淀,有描写百姓生活的《知足 [详细...]
    1. “远行”“往来”与“追寻”中的“目光交织”
    2. “远行”“往来”与“追寻”中的“目光交织”   ——“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1月22日至3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指导,广东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学成,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智涛,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 [详细...]
    1. 艺术为什么不朽?
    2. 吴为山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艺术为什么不朽? ——为“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而作 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的作品来到广东。这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应当说,这是广东美术界的盛会,也是中国美术界的盛会,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盛会。 广东美术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广东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之中,产生了诸多兼擅中西的岭南画派大家,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新中国成 [详细...]
    1. 中法艺术交汇融合的“大境界”与“新境界”
    2. 林蓝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法艺术交汇融合的“大境界”与“新境界” ——观“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广东美术馆,共同开启“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的帷幕。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不仅迎来了法兰西艺术院11位艺术大师的90余件艺术珍品,更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连接东西方的审美共振。展览既是对20世纪中法艺术交融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艺术创新发展的前瞻探索。 [详细...]
    1. 跨越时空的艺术传奇
    2. 王绍强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 跨越时空的艺术传奇 ——写在“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举办之际 “中西方融合”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更促进东西方文化在审美与思想融合上的美美与共。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中国艺术家远赴法国,寻求新知。在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下,传统与创新在创作中交汇碰撞,推动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同样,法国艺术家们也在东方的魅力中找到灵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将其精髓融入西方艺术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5(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