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中国美院三大展览在杭启幕 以艺术语言讲述“两山”理念
    2. 8月12日,观众在“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现场拍照留念。曹丹 摄 8月12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系列展”在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三大主题展览,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表达,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2025年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此次系列展包含“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壁路薪传:中国美术学院敦煌艺术藏品及文献研究展”三大主题展览,旨在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 [详细...]
    1. 口述史视角下的非遗保护:传承人叙事中的文化逻辑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在于“人”,尤其是那些掌握传统技艺、承载文化记忆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记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个人经历、技艺传承过程和文化理解,揭示非遗背后的文化逻辑,即特定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同样,传承人口述史也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研究者之间互动、合作产生的新的叙事文本,其中既蕴含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身的文化记忆,又能在研究者的引导和交流中产生基于当下语境的新内容,从而呈现当今时代非遗保护的现状。传承人口述史的背后是其对技艺的再现,也是非遗价值内涵的再构建,饱含着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文化社会、身体实践、经济发展等话题的深层次联系。   我们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可以发现非遗传承并非简单的技术传 [详细...]
    1. “艺蕴双奥——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奥运博物馆震撼亮相
    2. 8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北京奥促会(北京奥促中心)、市体育局共同策划推出的“艺蕴双奥——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开幕。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展览汇聚全国美术界记录描绘双奥的精品力作,将那些赛场上的拼搏、赛场下的温情、场馆中的巧思、城市里的变迁,转化为永恒的艺术经典。这些艺术作品镌刻“双奥之城”的荣光,承载着艺术家对“双奥”记忆的回望、对中华体育精神和北京冬奥精神的诠释,更是对体育之美的讴歌——既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韵律之美,更是拼搏之美、团结之美、梦想之美,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勇于拼搏的时代风貌,真实地见证了中国体育事 [详细...]
    1. “滴翠——李恩成中国画作品巡展(聊城)”将开幕
    2. 李恩成生于齐鲁,长于乡野,虽故园湮于城市,然心中月光恒在,故其笔下野草即乡愁,笔墨即归途。 滴翠作品展,以自然为卷,铺陈一场可步入的声色盛宴。观众循香而行,恍若坠入鸟语花香、碧草虫鸣的幽境。 布展之巧,于微处见真章,美学空间疏密有致,绿植错落如生;案几上瓜果盈枝,带着晨露的呼吸;笼中蛐蛐低唱,枝头翠鸟啁啾,一呼一应间,生命的绿意与草虫的灵性悄然共鸣,仿佛置身于自然之境。 2024年三月份从聊城莘县画蔬菜开始,到六月份的两次新疆之行,七月份的河南辉县早市,十月份的柳江农贸市场,十二月份的贵州黔灵 [详细...]
    1. 时代气象 太行风骨
    2. 《 太行雄魂 》198cmX238cm 2024年 祁海峰的山水画讲究神韵意境,而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语言的使用,使他的山水画更加立体、厚重、质感。在气韵生动中呈现出来的巧妙布局、章法有度,在一点一笔的精微中展现出来的气势磅礴与宏伟气象。中西绘画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他的作品中发生着对比和碰撞。祁海峰在创新的同时,没有丢掉对文脉的把握,而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散点透视的绘画方法,也为祁海峰的水墨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艺术语言的形成,本质上是观念碰撞的产物。当不同艺术思潮相互激荡,催生出全新的观察视角与宇宙认知,这种思维方式的革新最终会 [详细...]
    1. 侯滨·油画 | 执笔数十载,探索心灵与表现自由之脉动
    2. 侯滨《暮年》布面油画 160Ⅹ120cm 墨色浓淡间,自有一方乾坤。油画家侯滨先生执笔数十年,点染山川,敷彩人物,其笔底波澜,竟将南北风物与人生际遇凝成奇观:早年齐鲁大地之深厚,后来沪上烟云之斑斓,最终归向内心意象之绚烂——这岂止是画风的嬗变?分明是生命之河于画布上奔流不息,在色彩深处的回响。 侯滨先生画艺之根,深扎齐鲁厚土。昔日任《山东青年》美编,又执掌山东青年美协,其为人也,厚道谦逊,学识渊博。笔下的插图,灵动鲜活,透出不凡才情。而其油画之途,初显便有怀斯之风。怀斯笔下那荒寒孤寂的意境,曾悄然渗透于侯滨早期作品肌 [详细...]
    1. 搜妙创真 厚重清逸
    2. 《五峰书院》67cm×94cm 2021年 纸本设色 约1994年前,张谷旻一度迷恋西北景观,以细笔作大画,构筑奇雄神秘,具有宗教感的西部幻境。1994年后又转画江南,风格为之一变。所画九华禅寺、西湖园林或者古歙村居,大都岭岫出云,静无人迹,也没有鸟飞与风动,似乎是对烟雨江南的幽寂凝视。笔法沉实,风格以浑厚为基调,内含清峻。墨色滋润而有枯涩,晴光明灭,苍翠欲滴。概言之,其笔墨可用笔随形运、墨从笔变、笔骨墨韵、相得益彰来概括。他重视笔墨与形象的统一,拒绝将笔墨与形象造境割裂开的“线条游戏”,但他的笔墨又不仅是造型工具,而仍有独立于造型之处的表现性。 [详细...]
    1. 艺术再现北京中轴线之美
    2. 为纪念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由北京市文联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日前在京举办。 展览呈现了画家杨留义以北京中轴线15处核心遗产要素及其周边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城市山水画。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技法,将巍峨的宫殿群、庄严的礼仪空间、古朴的坛庙建筑以及市井烟火气,巧妙融汇于丹青画卷之中,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和人文精神。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杰出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主办方表示,值此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举办此次画展,旨在通过艺术视角,让观众重温申遗成功的喜悦,感悟中轴线所蕴含的“中正和合”哲学思想 [详细...]
    1. 石朴艺术展在京举办
    2. 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守真——石朴艺术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共展出石朴山水画、书法作品近百件,是对石朴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深度探索。 石朴,1950年出生于陕西岐山,擅长山水、书法。他潜心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原理,思考其中的民族特色,在艺术创造与理论阐述两个方面都有不俗成果。他的山水画,取法明清诸家,近师黄宾虹、黄秋园等名家,一路沿承中国山水画文脉并不断精进。 展览分为“弘道在人”“搜妙创真”“书画同源”三个篇章。观众不仅得见《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磅礴气象,体会《市声消远近》的虚茫之境,还能感受其书法作品的苍拙厚重。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在致辞中表示,石朴先生数十载潜心翰墨,深耕传统,始终秉持文化自信,笃行中华书画正脉。 [详细...]
    1. 敦煌情 飞天梦——刘璟的敦煌题材画作
    2. 水月观音  刘 璟作   紫禁城朱墙之下,敦煌风沙却从未远去。2024年,“敦行艺韵——刘璟作品展”首展于皇城艺术馆举办,由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担任总策划,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主办。近期,该展将以广东珠海为首站,进行全球巡展。驻足刘璟画作前,一种奇妙的时空联结悄然发生——故宫博物院的庄重殿堂与莫高窟的千年风沙在此刻交织。刘璟这位从敦煌大漠走出的画家,正以笔为舟,在传统与当代的激流中,划出一条独特的艺术航行之迹。   刘璟现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员,生于敦煌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38(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