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中原画风” 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上海展
    2. 淮阳春雪(国画) 156×157厘米 方照华 8月5日,中国美协指导,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上海市文联、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的“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上海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180件精品力作携黄河文明的历史烙印与时代气息,与海派艺术展开深层次碰撞。这是“中原画风”全国巡展的第29站。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河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文利介绍,这些作品是河南省老中青 [详细...]
    1. 爱好溪山为写真 ——黄宾虹山水之旅与艺术创作
    2. 西泠桥上望南北高峰图轴(国画) 150.1×82.1厘米 1954年 黄宾虹 浙江省博物馆藏 8月7日,由深圳美术馆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爱好溪山为写真——黄宾虹山水之旅与艺术创作”展览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涵括黄宾虹各时期山水画代表作,并辅以对联、信件、手稿、印章等重要展品及文献,构建出一条完整的“山水之旅”脉络。展览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起笔,到“浑金朴石入画来”,再至“写将浑厚华滋意”,依循其行旅足迹与艺术转变,带领观众步入他“观自然、得古意、成笔墨”的艺术世界。展览精选 [详细...]
    1. 以视觉叙事传颂长江儿女精神
    2. 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油画) 185×500厘米×2 1983年 唐小禾 程犁 湖北美术馆藏 关于“长江”主题的展览选题是湖北美术馆近年来持续策划的重要方向,体现了湖北美术馆加强地域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近日,“奋楫逐浪天地宽——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的‘长江儿女’”在湖北美术馆开展,该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同时也是湖北美术馆以20世纪湖北美术史专题收藏研究体系为基础,对馆藏作品深入研究、活化利用的又一重要成果。 展览标题“长江儿女”,凸显了展览策划的内在逻辑和视角的延伸。这里的 [详细...]
    1. 边疆美术的多元交响与精神探求
    2. 新曼巴(水彩、粉画) 140×183厘米 1972年 朱乃正 中国美术馆藏 2025年仲夏,“和美边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幕。展览适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是一次兼具艺术高度与时代厚度的文化盛事。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以各具风格的笔触,描摹边疆自然与社会,勾勒多民族文化的丰赡面貌和壮丽画面,展现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革新、不断丰富的广阔视域。 作为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此次展览汇聚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背景下的边疆题材力作,为美术史研究和区 [详细...]
    1. 涅瓦河畔的遐思在东方回响——国博全景呈现列宾艺术人生
    2.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段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作曾让无数中国观众初识列宾的名字。 作为“中俄文化年”的重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共同推出“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印刻在几代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草稿)也出现在展览中。 纤夫悲 [详细...]
    1. 从医人到医国——孙中山与粤港澳文物展在澳门揭幕
    2.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从医人到医国——孙中山与粤港澳文物展近日在澳门博物馆开幕。 展览汇集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近百件/组珍藏的历史图片、文献典籍和珍贵实物,分为“救国思想发源地”“革命活动策源地”“家人亲属桑梓地”“伟大精神纪念地”四个部分,回顾孙中山先生在粤港澳三地的成长轨迹与革命实践,展示他及其家属与三地的深厚渊源。 展览设有声音、视频装置,让观众通过声画如临历史现场,并将推出网上虚拟实景展览,方便公众观赏。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代局长郑继明致开幕辞表示,粤港澳地区深深塑造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与视野。展览全方位展现孙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深切缅怀其“天下为公”之精神,期盼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 本次展览由中山市文化 [详细...]
    1.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发布
    2. 8月9日,《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科学出版社举行。 作为该书的主编和副主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罗运兵和凡国栋,分别介绍了随州周家寨汉墓考古发掘和简牍整理的情况。作为汉墓,周家寨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500余枚西汉前期的简牍。 在编号为M8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一枚纪年木牍《告地书》。《告地书》是汉代墓葬中的一种特殊文书,写明死者的身份,请求阴间官吏接纳,如同给阴间的“介绍信”或“户籍迁移证明”。周家寨M8出土的《告地书》木牍明确记载墓主为“桃侯国都乡高里公乘路平”。也就是说,墓主人名叫路平,是桃侯国都乡下辖的高里人,其爵为公乘,为乡绅或小吏。得益于饱水环境,该墓完好地封存了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与几百枚简牍一起出土的笔、砚、签筒、六博盘等文具,以及签牌所记奴婢名籍, [详细...]
    1. 《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影筑时光之城
    2. 书籍尺寸厚重却十分轻便    【书衣之美】   清末民初,西方来华人员较之前不仅人数大为增加,且职业种类也更为多样。他们中间不仅有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还有汉学家、艺术家、记者、探险家、考古学家及教师等。其中,不少善于观察并勤于记录者,或是用文字写下了在北京的所见所感,或是用画笔、相机为北京的历史瞬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一书,以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西文文献中的北京图像为对象,甄选了分别由英、法、德、拉丁4种文字写成的145种302册珍本中的共1041幅图像 [详细...]
    1. 《山间微风》的创作灵感
    2. 山间微风(版画)   《山间微风》的创作灵感,是我在山间度假时获得的。夕阳西下,远处的山脚下村舍绵延,河水缓缓流淌,我和朋友在民宿墙角的阴影中或站或坐,一瞬间仿佛都被暖暖的斜阳迷醉了,大家安静下来,感受到初夏山间的一阵微风。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初夏是一个充溢着生命力的季节,拂面的是律动自由的风之气息。回到工作室,我心中总是忘不掉夕阳下的那一刻,便想用作品记录下来,不在于对现场的还原,更着力在对感觉的呈现。   作为一名版画创作者,我苦恼于瞬 [详细...]
    1. “有‘画’对你说” 绘就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图景
    2. 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画’对你说” 绘就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图景   在鲁迅美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讲授被热烈互动取代,师生围绕学校老艺术家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展开深度研讨,镌刻着历史记忆与红色基因的艺术珍品,成为叩开思政教育之门的钥匙。这种以艺术为媒、让思政课“活态化”的教学创新,正是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实践的“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在艺术与思政的交融中播撒红色种子,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铺就了特色育人之路。 艺术资源赋能:让红色经典成为思政“活教材”   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视觉化、具象化的表达更易引发共鸣。学院精准对接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以“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紧扣“思政+艺术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87(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