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老九集邮幽默画展在山西省文化馆开幕
    2. 老九漫画艺术40年全国巡展来到山西太原,8月8日,老九集邮幽默画展在山西省文化馆开幕,山西省文化馆副馆长李日泉主持开幕式,山西省文化馆馆长黎凤来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老九集邮幽默画展的举办和老九教授的讲座将丰富山西省开展的全民美育文化活动。 著名漫画家老九先生在漫画展开幕式上 著名漫画家、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老九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漫画展的特点,本次展览的上百幅作品,是自己的代表作——老九集邮幽默画的一次集中展示,是从四十年创作的数千幅作品中精选出的,展品分为“环保篇”、“体育篇”、“世象篇”三部分,环保漫 [详细...]
    1. 吴门画派名家王锡麒先生辞世
    2. 吴门画派名家王锡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7日凌晨在苏州离世,享年87岁。 王锡麒,一九三八年出生于苏州,幼喜丹青,自学至今。对吴门画派唐寅、仇英画风有深研,擅长人物画。所作秀逸清新、格趣高古、自创新意。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及海外展览,并被发表、收藏入典。历年获海内外书画大赛首奖十多次,曾应邀赴澳门、新加坡、台湾讲学及书画艺术交流。 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台北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举办王锡麒画展, 二零二三年六月于苏州市美术馆举办王锡麒中国画展。出版有《王锡麒画集》《王锡麒人物画选集》。现为民盟盟员、苏州吴门书画院院长、苏州民盟书画会会长。 王锡麒先生的逝世是美 [详细...]
    1. 展览预告/“盈盈秋葵”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
    2. 展览名称 “盈盈秋葵”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12日-2025年8月22日 开幕式时间 2025年8月16日 下午3:00 展览主题 以“葵花”为题材,展现艺术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写生创作的艺术成果,弘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参展艺术家 李 [详细...]
    1. 《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新书首发
    2. 《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5册)新书在辽宁省博物馆首发。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5册)7日在辽宁省博物馆首发。该书是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项目以及2021年至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被列入“敦煌文献全集”。 据辽宁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博馆藏敦煌文献数量达百余号,是中国散藏敦煌文献中内容丰富、质量极高的一批收藏品。所藏写卷中不乏许多敦煌文献珍品,对敦煌学、敦煌文献及其鉴藏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由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郭丹编著,基于对辽博所藏敦煌文献的全面整理,进行 [详细...]
    1. 何以中国丨一纸风华传古今 “年画+”绘就新画卷
    2. 沿着京杭大运河蜿蜒北上,当游船抵达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时,桨声灯影间已是另一番天地。一方充满人间烟火与艺术气息的古镇,杨柳青木版年画在这片沃土中生长,又反哺着这座古镇的文化血脉。 千年古镇寻根脉 丹青流韵话传承 清晨的杨柳青古镇,薄雾轻笼着蜿蜒的石板路。街旁的老作坊里隐约透出温润的墨香。在“玉成号年画坊”敞开的门楣下,只见画师右手用棕刷蘸上墨汁,在木版上匀速推刷,左手顺势引纸覆版,运腕压印。揭起时,一条鳞片饱满的鲤鱼跃然浮于宣纸之上。 “杨柳青年画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至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年画坊”第七代传承人张宏介绍道,“杨柳青年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做工又比较精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详细...]
    1. “共护千年文脉 同绘时代新章”,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阐释专家座谈会举行
    2. 8月6日下午,“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故宫站”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阐释专家座谈会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主办,标志着中轴线保护传承工作迈入深化协同新阶段。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历史研究、艺术传播、国际交流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中轴线的核心文化价值展开了深度阐释,并就其未来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及国际化传播路径进行了务实研讨,凝聚了广泛共识,形成了守护中华文脉的强大合力。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围绕北京中轴线的当代价值 [详细...]
    1. “古逸清雄——刘从明书法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开展
    2. 青年书画家是最具活力、潜质与创造力的美术创作群体,昭示着美术的未来。为进一步激发山东青年书画家的创作热情,凝聚我省青年美术人才力量,鼓励青年书画家勇于突破的锐气,反映山东青年美术创作特性,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山东青年美术创作人才,为他们的创作实践和展览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山东画院特在一楼开辟青年艺享空间,推出年度常设展览“不负韶华•山东青年艺术家美术作品展”。此系列展旨在反映当下山东青年美术创作成果和面貌;扶持更多高素质青年美术人才的成长;展示当代山东青年在美术创作、学术探索等方面的成果,为美术力量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力量。 院长寄语 [详细...]
    1. “齐物自有序——方家八人作品展”将在广州开展
    2. 前言 在当代岭南文化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个艺术世家——方家,他们以笔墨为舟,在时代的长河中溯流而上,用三代人的艺术实践谱写了一曲“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文化之歌。方家成员大多于不同时期毕业于美术学院,受过学院派的良好训练,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们始终与时代同行,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见证了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至今的艺术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强音,到80年代思想解放的创作觉醒,从90年代市场经济下的多元探索,到21世纪数字化浪潮中的跨界突围。他们同属方家,但每人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追求与表达方式,从传统到当代,从岭南到国际,在充满 [详细...]
    1. “默然的征象——陈光龙个展”将在南京美术馆开幕
    2. 陈光龙实质是一个内向的人,不熟悉的朋友常常会被他表面闲逸散淡的外象所蒙骗,其实他不仅做事张弛有度、严谨细致,而且是个有太多思想的智者。正如陈佩斯所言,自己平时不喜欢说笑,因为他把笑声都留给了舞台。陈光龙日常佛系的神情背后,掩盖的是其丰富而独立的精神世界。 前年他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做了一个名为《游心问象》的个展,“游心问象”恰恰暗合了他的创作状态及其内在的精神指向,正所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李泽厚先生认为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是贯穿中国文化的主线,同时强调艺术审美是先具象再抽象。而陈光龙正是从“有意味的形式”向“心象”的内在精神转化。陈 [详细...]
    1. 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形式美感”——岳海波读李勇《魏老肖像图》
    2. 李勇《魏老肖像图》 李勇,清高不喜奉迎,不屑与我等同流,没事在家“爬窝”。日日思君不见君,只能夜夜带孩子。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带孩子。……他自己都说,玩物丧志?带孩子才丧志呢!其实那叫淡泊。之前,他的学生给他做了一个写生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我替他转发了。在“这一刻的想法……”里,我写了,“李猛爷,天才,服服的。”其实这不仅是我这一刻的想法,而是贯穿我一生的“这一刻的想法……”。 李勇是天才,爹妈给的,没办法。李勇画画,在意识上超过我等三十年(起码是超过我三十年)。我现在整明白的事,李勇多少年前就身体力行了。李勇最注重形式美感,他画得这幅魏老像,看得出是抱孩子之余的消遣之作,但依然能看出才情,寥寥几笔依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李勇对“形式”的钟情,有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31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