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2. 展览现场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团队供图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近日,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在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开幕。本届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为主题,由在国际建筑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策划,12位(组)建筑师通过展出以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立交城市、更新城市、未来城市为主题的10件(套)展品,探讨在工业文明向智能时代转型的今天,中国建筑师如何从中华 [详细...]
    1. 传·真:平凡中映照出时代的深意
    2. 暖(国画) 240×210厘米 2024年 李传真 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领域的重要代表,艺术家李传真的首次大型个展“传·真:为劳动者立传——李传真作品展”近日亮相中国美术馆,这是一次对其二十年来聚焦“劳动者”主题艺术探索的全面梳理与深度呈现。44件绘画作品及多部珍贵影像资料,围绕“老一代农民工”“新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以及“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三大群体构建起清晰的叙事主线,引领观众深入探索劳动者的多重世界与时代印迹。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致辞中这样评价道:“李传真以其真挚的情感与感悟去表现‘人’,她的作品中既蕴含着源于生活的真情之 [详细...]
    1. 周石峰: 兴会烟霞 放怀丘壑
    2. 烟锁晴光(国画) 205×210厘米 2020年 周石峰 艺术史也是风格史。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审美表现和艺术语言方面开疆拓土,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构建自己鲜明的美学体系。对钟情于中国画又不甘心一味重复古人的画家周石峰而言,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成熟,在于他始终站在荆楚文化的历史脉络中,在本土语言与当代性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 周石峰认为,大凡处在创作前沿的山水画家,都在沿袭和创变方面极为敏感,他们不仅有一流的技巧,同时也深入研究传统,学习前人优秀的笔墨经验,更是在理论上、精神上高瞻远瞩,全局把握山水画发展的文脉精神,从而能更好 [详细...]
    1. 陈履生:灯火传薪照后学
    2. 5月29日,知名艺术评论家、美术史学者、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陈履生的艺术生涯,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史。他让沉寂的文物讲述故事,让冷僻的史论焕发温度,更让艺术之美滋养大众。他以美术史家、画家、博物馆建设者等多重身份,在60余载光阴中构筑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灯塔。 1956年6月,陈履生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78年,陈履生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刘海粟等大家,两获“刘海粟奖学金”,自此开启他美术史论研究的征途。1982年,陈履生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攻读研究生课程,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美术史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美术史论家温 [详细...]
    1. 节日与节气中的华彩
    2.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美术馆近期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献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岁时华彩——民间美术里的节日与节气”。此次展览精选中国美术馆藏的近80件(套)非遗珍品,汇聚剪纸、年画、彩塑、风筝、农民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中华传统节日与节气的文化魅力。 民间美术作为农耕文明的鲜活见证,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诗意想象。从春节年画中祈福纳祥的愿景,到端午五毒图里趋吉避害的智慧;从七夕牛郎织女的浪漫演绎,到重阳菊花寄寓的尊老情结……这些作品不仅是民俗生活的艺术凝练,更是一代代民众精神世界的璀璨投影。 [详细...]
    1. AI时代,如何构建良好的美术生态?
    2. 由AI绘制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作品未经允许被他人借助AI修改后销售,这种行为如何认定?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举办的“检·艺知产服务站”启动活动上,检察官对一起人工智能生成物侵犯著作权案的案情进行详细讲解。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未经许可从网络平台下载他人美术作品图片,采用科技手段生成与原作实质性相同的图片,并制成拼图通过网络平台对外销售,且涉案金额达到入罪标准。目前,通州区检察院以该犯罪嫌疑人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AI技术的出现,美术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AI滥用、美术作品被侵权等现象。如何应对美术行业面临的这些难题?日前,“坚守艺术原创,共筑美术新生态”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研讨会上,法律专家与美术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期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建设,呵护美术 [详细...]
    1. 新疆克孜尔石窟:精心修复 焕发新彩
    2. 工作人员在给石窟壁画表面除尘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供图 除尘、灌浆、注胶、加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明屋塔格山崖上的克孜尔石窟,于日前开展的壁画修复、加固等保护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据了解,克孜尔石窟始建于3世纪末,历经数百年开凿,成为新疆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现存349个洞窟,壁画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今年4月以来,克孜尔石窟壁画 [详细...]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在京开幕
    2. 6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活动。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共同主办。展览分为传统工艺、表演艺术、乡村振兴和学术成果4个主题展区,通过实物展陈、现场展演、多媒体互动等方式,集中展示140余所研培计划参与院校教师和学员的1000余件(套)优秀作品和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回顾和系统呈现研培计划实施十年的经验成效。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8月底。 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先后有149所院校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非遗传承人 [详细...]
    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启动
    2. 6月1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在北京启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遗保护中心以及30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办。活动包括“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和“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成果展通过“滔滔长河”“巍巍高山”两个篇章,系统全面介绍我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10年成果,将持续至10月31日;展映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映44部第六批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综述片。 记录保存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实施国家级非遗代 [详细...]
    1. 文物非遗新光彩
    2. 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与“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两大主题,全国各地文旅部门积极行动、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极具创意、内涵丰富的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真正“活”在当下、润泽生活。 在陕西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门前的广场上,一场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互动体验活动正在进行。“第一步,站好丁字步,挺胸直立,我们要像旗杆一样矗立于大地之上……”年仅12岁的变脸表演者李奕晨登台教学,周围的小观众纷纷响应,稚嫩却有力地完成戏曲基本功动作,赢得阵阵掌声。新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活动以“展演+展示”“品鉴+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非遗。“非遗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要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热爱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9(s)   1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