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以一场主题为“游目骋怀”的狂草艺术纪念张弼600周年诞辰
    2. 11月8日,纪念张弼诞辰6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 公元1425年,张弼出生于华亭县(今上海奉贤陶宅村);2025年,大家聚于张弼故里,以一场主题为“游目骋怀”的狂草艺术盛宴,纪念这位明代狂草巨擘的600周年诞辰。 本次展览以“游目骋怀”为主题,恰是对狂草艺术精神内核的最佳注脚。“狂草四人展”展出胡抗美、张旭光、张学群、王厚祥四位的作品,“当代狂草名家邀请展”邀请15位在当代书坛深具影响力与探索精神的狂草名家。借此机缘,完成一场跨越六个世纪的历史对接,并在张弼故里的文化场域中,重新审视狂草艺术的古典精髓与当代意义,探寻那根自晋唐以来便奔流不息的,也是最具“浪漫”与“自由”情怀的狂草艺术精神。 步入当代,狂草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语境,已与张弼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快节奏的 [详细...]
    1. 高二适书法艺术展走进安徽
    2. 高二适 如山好友频送瓜来 32.5×43.5cm 行草信札 1975年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11月1日,“天下一高——高二适书法艺术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精心遴选高二适各时期作品近百件,系统地展示高二适在诗歌和书法领域的追求与成就。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高二适(1903-1977)不仅以“狂草新体”独步当世,更以诗、书、文、史、哲的综合修养和峥嵘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学术精神和清刚风骨。 作为学者型书法家的杰出代表,高二适始终秉持“以学养书”的创作理念,平生治经史诗,博精国学,晓畅周易,在学术研 [详细...]
    1. 李文宝师生探索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
    2. 11月6日,由西泠印社指导、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主办的“刻古铭今——西泠印社李文宝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展览开幕式在西泠印社孤山还朴精庐举行。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李文宝现代书刻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全体师生的70余件佳作,涵盖现代书刻、综合材料装置等多元艺术形式,系统展现了师生们对传统书刻文脉的深耕与革新,以及在跨媒介表达中的探索突破,完整呈现了工作室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教学过程中,李文宝引领学员以刀刻笔墨为基、以材料为媒,在传统书刻技法的研习中筑牢根基,在综合材料的创新运用中拓展艺术边界,形成了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意趣的创作风貌。 展览持续至11月11日。 [详细...]
    1. 杭州迎来两场高等书法教育作品展
    2. 11月3日,由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向未来·8090高校青年教师书法创作展暨教育论坛”在杭州世界旅游博览馆热烈绽放。 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丁向阳,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郝风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徐海,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刘利,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钱晓芳,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仁坚,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书法研究》顾问李伟国等 [详细...]
    1. 十九载墨耕,“行草十家展”走进湖美
    2. 11月1日,由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书法报》、廊坊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墨韵江城——行草十家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今年的行草十家展以“墨韵江城”为主题,此次展览的作品全部为八尺以内,大家在有限的空间内各显其能、尽情发挥,激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如胡传海所体现出的神逸,张学群所体现出的散逸,王春新所体现的雅逸,王厚祥所体现出的纵逸,洪厚甜所体现出的拙逸,李远东所体现出奇逸,张纬东所体现出的韵逸,刘京闻所体现出的峭逸,王乃勇所体现出峻逸,林峰所体现出的畅逸。 参展的10位书家都是活跃在当今书坛的实力派书家,他们身份各异,年龄悬殊,但是他们因书法结缘,19年展览的磨砺让每位作者在艺术上不断地进取,充分感悟书法的魅力,他们既继承传统、弘扬经典,又能够推陈出新、各抒己意,根植经典, [详细...]
    1. 文化脉络中的美术教育觉醒——评《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
    2. 《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 万竹青/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鲜少关注“美术”学科如何从传统“画学”演进为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进程。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万竹青副教授的专著《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正是一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的学术力作。该书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既考察了各个时期课程制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又分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倾向,为美术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范式,更为当代美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历史镜鉴。本书的章节设置以教育思潮的演变为逻辑展开,分为以下几章。 作者在“导论”中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 [详细...]
    1.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读《百年中国教科书图文史·美术》有感
    2.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文史·美术》 石鸥/主编 胡知凡/编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及其胜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将美术教科书的发展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也是如此。胡知凡教授编著的《百年中国教科书图文史·美术》(广东教育出版社2024年12月第1版),不但弥补了同类研究书目的空白,也同样反映和折射这一历史观,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是历史叙事观。对美术教科书的态度,首先反映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历史态度。书中的内容框架和叙事结构限定在“百年”时空中,即1840年—1949年这一时间概念中,这个百年是中国 [详细...]
    1. 蒋丹书画作品展亮相河南郑州
    2. 10月31日,由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书画院、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丹阳市文联等主办,镇江市美术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丹阳市美术馆等协办,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书画世界》学术支持的“丹青抒怀——蒋丹书画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汇聚了蒋丹近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60余件,具有很强的个人面貌和代表性。作为张大千师弟顾莲村的弟子,蒋丹作品中既有神采俊逸的飞龙走笔,又有氤氲灵秀的山水意韵。尽管题材各异,表现方法不同,但每件作品都饱含作者丰沛的创作激情,见证了作者传承创新的进取历程,使人深切感受到江南的缠绵意蕴和文人风骨。 蒋丹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丹阳市美术馆馆长、丹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丹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据悉,展览展至11月16日。 [详细...]
    1. 俯仰之间 风规自远——余绍宋书法艺术赏析
    2.   余绍宋的书法在年少时即闻名乡里,到北京后,见识愈广,交名家、睹名迹,凭借深厚的家学渊源与宽广的视野,博览约取,不拘成法、融碑帖于一炉,形成刚柔相济的面貌。及至晚年更达到秀美不失跌宕、飘逸而不失雄浑的境地。   余绍宋,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来、觉庵、映碧斋主人等字号。46岁后号寒柯,抗日战争期间曾用沐尘遁叟等别号。浙江龙游人。清光绪九年(1883)十月生于衢州化龙巷。   出生于诗书传家,祖父辈皆善书的家庭氛围中的余绍宋,幼承家学,少年时十余年间奋发苦读,日课书法,多以小楷抄写古典著作。家庭的教育与熏陶,为他的一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还能见到他十几岁读书时习字所留下的《古文约抄》十册,铁画银钩,颇具晋唐风韵。他字写得好,城里许多人请他写对联,曾见他17岁时 [详细...]
    1. 守正与创新——近现代徽州美术的又一高峰
    2. 徽州是一块浸染着程朱理学与徽商精神的土地,历来文风昌盛,艺事斐然。明末清初,以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异军突起,艺术上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画家健康纯正的品格,用倪瓒、黄公望之法写黄山实景,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绘画宣言,与正统的“四王”之泥古陋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调清冷,意境幽寂,笔墨简淡,开创了徽州美术的高峰。清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战乱的频仍,徽州商帮的衰落,以及文化风尚的变化,新安画派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失去了师法造化的灵魂与特立独行的风骨,创作活力大不如前。进入晚清民国,中国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转型,在这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宏大背景下,黄宾虹、汪采白、黄士陵、虚谷等一批植根于徽州文化沃土,同时又放眼世界的徽州籍艺术家,以群体的姿态登上了美术舞台,在艺术领域承前启后,开创了徽州美术史上群星璀璨、成就卓著的又一高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2(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