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评《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
    2. 《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 郑炳林郑怡楠辑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术界将敦煌文书中关于修建莫高窟的功德记、敦煌名人墓志铭以及评价逝者功过的邈真赞等人物传记文献,简称为敦煌碑铭赞。笔者以为,敦煌碑铭赞是敦煌文献中颇具特色且极具研究价值的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敦煌学研究的重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郑炳林、郑怡楠辑释的《敦煌碑铭赞辑释(增订本)》,上、中、下三册共辑录敦煌碑铭赞文书216篇,160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外所 [详细...]
    1. 梨枣清风向小园——《中国古代园林版画菁华》絮谈
    2.    编者按    古典园林,是古代文化生活中颇有意趣的场域。古代园林版画,则将古典园林的阴晴雨雪收录在书卷中,将古代园林艺术与园居生活定格于纸上,供观者卧游。近日,七卷本《中国古代园林版画菁华》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该书择明清园林版画之菁华,以经折装形式影印出版,欲令善本珍椠化身千百。今日,本版约编者撰文,为读者介绍该书,解读明清园林版画的意趣。 一   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本身即是艺术品——从选址到布局,从凿池到垒石,无一不经过精心设计,造园大师用借景、隔景、障景等视觉手法, [详细...]
    1. 仰观于天:艺术作品中的天文与星空
    2.    今年2月,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包括月掩土星、金星伴月、月掩火星、“七星连珠”等天文现象,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古往今来,人们对天空总抱持着浪漫的想象与寄托,斗转星移,周而复始,春秋代序,生生不息。古人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制定历法、设定都城、建构文明。在世界艺术史中,天象是一个重要的母题,艺术作品中的星空不仅是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的明证,也是观照内在世界的记录。 早期建筑:与天象休戚相关的艺术   建筑是一种注重选址、方位、材质和采光的在地艺术。在中国古代词源学中,“建筑”的“建”字就是从天象观测中发展而来的。一年 [详细...]
    1. 林海钟北京大展“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2. “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于3月25日下午15:00在人美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人美美术馆、浙江山水画研究会承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钱晓鸣策展,丘挺任学术主持。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中国美协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文旅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南方》杂志顾问、新华社《瞭望》杂志原副总编辑、《中国记者》杂志前总编辑徐民 [详细...]
    1. 量子纠缠中的绘画重生:晨晓《新富春山居图》与数字时代的美学范式革命
    2. 亚运舞台文明维度的实验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凌空跨越钱塘江的瞬间,杭州亚运会特邀艺术家晨晓创作的高科技裸眼3D版《新富春山居图》,借助黄公望笔下沉寂六百年的富春山水在量子比特的震颤中苏醒。以每秒2.56PB的视觉数据流冲刷着人类视网膜的神经极限——这不仅是传统水墨和色彩艺术的数字化复现,更是一场文明维度的实验。当元代文人的笔墨基因链和晨晓高科技裸眼3D版《新富春山居图》与人工智能的算法矩阵产生量子纠缠时,艺术史在5G-Advanced网络与光子计算的共振中,重构了美的存在论根基。 算力觉醒:传统美学的量子化转译 黄公望算法的神经解码工程,中科院团队通过7特斯拉超高场磁共振扫描《富春山居图》真迹,在亚微米精度下捕捉到黄公望笔触的量子指纹。数 [详细...]
    1.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建园65周年·水韵植影——画不完的植物园水彩画展”将开展
    2. 《以水为镜 观照永恒》 ——“画不完的植物园”水彩艺术展序 值此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建园65载华诞,厦门水彩画会十六位同仁以八十余幅当代水彩力作,构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艺术桥梁。当水色在纸面晕染,我们不仅是在描绘园林的草木风华,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永恒美学的哲学思辨。 这座被亚热带季风浸润的植物王国,在65载岁月里始终保持着未完成的生长状态。正如水彩艺术特有的流动性特质,画家们在密叶疏影间捕捉到永恒的动态平衡:郑起妙用写意的笔触播报着植园春讯,黄永生用抽象笔触解构光影密码;林再福笔下勾勒着多肉的奇趣,杨晓光的色块间跳跃 [详细...]
    1. “墨局——当代七人展”将在石家庄市美术馆开展
    2. 前 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可染先生在纵横比较中外绘画的种种同异之后,以十分自信的口气多次表示,墨法才是中国画的根本,是中国画自立于世界美术之林的法宝,中国画大宗师无不在墨法上力争上游。为了强调墨法的根本性,或本体性,李可染先生甚至自创了一个名词“墨玄”,用以表述他心目中墨法的至关重要、玄妙无穷、不可言喻。他还因此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墨天阁”(这也是他一生中用过的六个斋号的最后一个),在他看来,墨就是天,墨与天齐。这使我想到老子哲学以玄喻道,因道体不可言说,故强命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反对五色观物,认为五色令人目盲,反之,玄门恍惚而其中有精。后来唐代王维也 [详细...]
    1. “中国视觉——当代艺术七人展”将在武汉开展
    2. 前言 当东方美学邂逅英伦风情,一场跨越经纬的艺术对话正在苏醒。七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俞晓夫、郭润文、闫平、王克举、王文生、黄鸣、王心耀以画笔为舟楫,在欧亚大陆两端架起视觉的虹桥。 本次展览以双重维度构建艺术对话空间:在纵向探索中,七位艺术家以数年沉淀的代表作及即兴写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俞晓夫作品笔锋纵横,画面构成极富想象力,让情节与氛围共筑视觉诗学。郭润文是古典油彩的炼金术士,以亚麻布为镜,照见人性深处的永恒微光。闫平作品极具表现性,色层堆叠出生命的岩浆,在物象与自然的裂隙中,迸发原始美学的爆破力。王克举的绘画,山河入色谱,用笔入刀 [详细...]
    1. “澍雨——阴澍雨水墨作品展”将在京开展
    2. 偏锋画廊将于3月29日推出“澍雨——阴澍雨水墨作品展”,这是艺术家在画廊的首次个展,其作品在偏锋画廊近两年举办的“心令如山”“LISTINGⅡ”群展中均有呈现。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洋担任策展人,着意以个案探究的方式,于物我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一花一木、一瓜一果中体察艺术家对当下社会情绪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阴澍雨的写意花鸟画叙事在细微处见大道,从单纯间表素怀,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与宽广视野,如静水深流,连接着过往与未来,自然与心灵,传统与当代,悄然拨动着每一个阅读者的心弦。 阴澍雨,河北霸州人。2 [详细...]
    1. “士江南:邢士强作品展”将在济南开展
    2. 教育经历对于艺术家来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于艺术的基本理解以及今后创作发展的走向。士强的大学时期在山东艺术学院接受了系统的传统绘画教育;而之后在法国留学七年的经历,使西方现当代文化思潮与法国特有的浪漫在其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美学博士,使他的艺术创作又多了一层更具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归的自觉。 因此,士强这组取材江南风光的作品,明显显现出了一种混杂的风格,湿润的绿色以及沥沥的水渍,自然是对于江南风物的提示和感受,而穿插在其间的线条将画布分割的同时,又暗示着当代艺术对于摆脱照物写生传统示范的努力。而恰恰这些有无之间的退迹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300(s)   5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