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
麓山脚下,湘江之滨。何继善院士亲笔题写馆名的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矗立在潇湘校区西北角。走进博物馆,记者不由得被序厅的“大壁画”——一块2.3亿年前的创孔海百合化石所吸引。
这块出产于贵州关岭的海百合化石,见证了贵州从沧海变成桑田的历史。“开满花朵”的化石身姿摇曳,亿万年前它遨游海底时欢快轻盈的体态栩栩如生,通过化石仿佛能窥见一个缤纷多彩的史前海洋世界。
“海百合外表看似植物,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古老无脊椎动物,类似今天的海星、海胆。”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郑涵介绍,相互缠绕的细“茎”是它的柄,柄末端开着的“花”是它的触手,也叫腕。海百合体中央有口,周围有五腕,每腕再分为许多花状的羽枝,全体状如百合开花,故名“海百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