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隐者的面孔——党震绘画作品展”将在山东画院美术馆开展
    2. 唐代诗人贾岛(779-843 )在《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从诗句中流露出的淡定从容,可知诗人贾岛肯定不是在说单纯找人的事情,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表达他们的哲学观与人生观。在这首诗中贾岛通过对松树、深山与烟云等这些环境中近景、远景等元素的细节刻画,突出了诗中没有出现的“隐者”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禅意,呈现出一幅千年前农耕时代诗情画意的山水图卷。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来到西安附近的终南山,开启了他的“寻隐之旅”,其后 [详细...]
    1. 庞茂琨:历史与当下对话的镜像
    2. 庞茂琨 苹果熟了,1983 布面油画 150H X 100W cm 庞茂琨先生的几个系列作品汇集在一起,展现出他多年来持续不懈、沉潜专注的艺术精神。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教学和管理艺术学府的繁忙中画出那么多风格精微的作品,从中蕴含的首先是他沉浸于绘画劳作的深度。但是,他的系列作品汇集起来的更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在那里,古今交错,实景与虚构交融,历史与当下交织,构成一种巨大的超现实图景。 经典是一种镜像,观看古代经典作品便犹如面对一面镜子,在其中可以看到自我,从视觉的面对面变为文化的对话,在经典作品所描绘的历史、社会、生活的情境中还可以看到今日的 [详细...]
    1. 心画总随人代变,山水所会寄千里
    2. 山泉有声 200cm×200cm,纸本水墨,2020年 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内心都会有“名当世而垂后世”的雄心。眼下绘画界,有画才的人大有人在,而能静心读书,摈弃习气的不多。换言之,肯在画学上下功夫的人不多,深以为忧。 徐境怿是个才思敏捷、修养全面的人,肯读书,肯钻研,喜欢刨根问底。读研期间,常常问我一些画论的问题,或笔法、或墨法、或结构、或用意⋯⋯明董其昌之画学,肥炙丰膳,饮啖如吸川,不屑为山泽癯儒,故其画清远精意,用意高雅。徐境怿虽为女性画家,而身上有俊拔之气,一点也不输须眉。 所以,她在读书上力求诗书画印的融通,避 [详细...]
    1. 优秀作品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灵光乍现的一刻
    2. “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痛苦要来自心灵和大脑,而不是躯体劳作的痛苦。”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当代著名画家袁武。 水墨人物画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袁武在创作中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立足于写实人物画传统,笔墨凝重洗练,极大地彰显了人物画的表现力。 袁武时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直接模仿一个人的笔墨方法,因为就算你学得再熟练,也是别人的东西,模仿的时间久了,就会失去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好的作品不仅仅需要你的技术和经验,更需要创作者灵光乍现的那一刻。 袁武十分重视写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画 [详细...]
    1. “纯音静气——李亚光作品展”在苏州开展
    2. 前 言 亚光的画里有好多当下画家朋友遗落的心里纤毫。 亚光的画让人感受到久储的心底静气,常润发出某种朴实与诚恳……这种气息既在他身上,也在画里。读亚光的作品如体会夏季乡野地里的虫鸣,起起伏伏,远远近近,有无法让人忽略的纯音静气。因此,亚光的绘画既有书卷气,又兼具生活的泥土气,寓俗于雅。他一任生活的过往而不惜,穿过年代隔阻倾听心中的回响,对于绘画艺术创作来讲这足够了。 亚光画画用笔枯湿结合,沉实不失畅快,下笔清灵,充满生机。就作画而言,他推崇潘天寿的“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这是体悟自觉与不自觉的境界,绘画用笔的 [详细...]
    1. 最大限度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纯净的生活之美
    2. 陈朋,惊蛰之十七 101.5cm×35.5cm,纸本设色,2024年 审美品格是学院教师“写生精神”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写生是完全可以讨论“美”以及“美”的相关问题的。不要把写生仅仅圈养在习作训练的范畴,这应该是一种共识。其次,“写生审美”有“造型审美"和“笔墨审美”。对人物造型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作者的造型观念和对于造型本身的美学诉求。当代中国画人物画写生流派纷呈,最根本的流变首先体现在各家对人物造型趣味的求索上。“写实造型”是学院写生的长项,得益于长短期作业结合、课堂写生与下乡写生结合的写生训练系统。 艺术语言品格是审美品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详细...]
    1. “甘永川&顾炫——笔底春风双人联展”将在上海开展
    2. 笔底春风 在春之伊始,艺术家甘永川、顾炫以笔为引,带来《笔底春风》双人联展。这不仅是画作的简单集合,更是艺术观念的深度交流。 甘永川借细腻笔触与精妙晕染,于静态画面展现生命的跃动与坚韧,深入探索生命哲学,构建独特自然美学。顾炫画风源自宋代工笔花鸟,传承工整细腻的神韵,同时大胆增添色彩,突破传统设色的平淡,赋予画面强烈视觉冲击。在构图上,他们都有意识的融入当代视角,打破常规,以新颖布局呼应现代审美,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当二人作品同陈一室,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又和谐交融,形成独特艺术张力。本次展览以纯粹艺术语言,诚邀观者 [详细...]
    1. “花间解语·艺海同心——许晓彬、易甜甜花鸟画联展”在广州开展
    2. 3月18日,“花间解语·艺海同心——许晓彬、易甜甜花鸟画联展”在广州陈树人纪念馆启幕。展览由陈树人纪念馆、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联合主办,共展出两位艺术家创作的60余幅花鸟画佳作。作为岭南画派重要文化地标的陈树人纪念馆,此次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盛宴,致敬自然之美,吸引众多书画界人士、艺术爱好者及市民到场品鉴。 作为当代花鸟画领域的代表性画家,许晓彬与易甜甜虽师承同源,却展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许晓彬的作品以“古意新境”见长,其笔下工笔花鸟细腻精微,设色清雅,既有宋元院体画的严谨法度,又融入文人画的逸趣。作品以层叠晕染的墨色勾勒脉络,画面静谧 [详细...]
    1. 山东博物馆改革创新进行时
    2. 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的民俗博物馆参观 3月15日,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再次迎来一个火热的星期六:孩子在家长陪伴下感受兵学文化的魅力;来自各地的游客组团前来一睹汉墓竹简真容……博物馆馆长彭梅透露,每逢周末,博物馆日均接待观众超4000人次。2021年以来,共有上千个研学团队超10万人次来参观。 过去几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活化利用兵学文化资源,开设“银雀山简书探兵学”研学项目,设置“不朽的银雀山汉简兵书”“铸器成兵 兵卫山河”“银雀山简博士开课啦”等主题课程。同时,依托博物馆资源开发精品文物系列、竹简系列、特色建筑系列、银雀花 [详细...]
    1.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历史中的美学典范向大众走来
    2.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 历史中的美学典范向大众走来 ——记“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地处黄河上游、雄踞陇山之侧的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是纵贯东西的战略要地,亦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马家窑彩陶的神秘刻符、秦公鼎的浑厚铭文、居延汉简的率意笔触、悬泉帛书的流畅篇章、敦煌藏经洞的精心写本、肃府本《淳化阁帖》的细腻刻石……甘肃一直是汉字源流与书法演进的有力见证;木板地图的疆域守望、模印画砖的生活百态、经变壁画的恢宏叙事、纹饰藻井的曼妙形态……经丝路传入的异域风情与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99(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