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当博物馆邂逅AI
    2. “逛博物馆走哪条路线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AI数字人每天都会被问到五花八门的问题。近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爱可声数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展示了以AI文化引擎平台为核心的博物馆AI多模态全场景讲解服务体系。 从参观前的个性化预览与规划,到参观中的沉浸式导览与互动,再到参观后的分享互动与延伸探索,AI几乎成为人们逛博物馆的“万能搭子”。 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陈祯锋介绍:“公司从2024年7月开始推出AI数字人导览系统,目前已与全国超50家博物馆合作,为每个博物馆打造独立的博物馆知识库大模型。观众参观博物馆时,能够与数字人互动,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内容。系统的‘打卡’分享功能也让年轻群体更喜欢参观博物馆、传播博物馆文化。对于青少年来说,其AI笔记功能让文物知识学习起来更智能。” [详细...]
    1. 天津市召开2025年艺术创作暨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会议
    2. 6月5日,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2025年艺术创作暨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26年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 会上,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传达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生产创作工作会会议精神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交流座谈会会议精神。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等院团代表围绕繁荣艺术生产创作、做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和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工作经验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据悉,天津市有40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2025年资助,资助总额近2700万元,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引领和支持下,完成了京剧《楚宫恨》、评剧《珍珠衫》人才培训班等多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曲《枕着光的她》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闫 [详细...]
    1.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展出优秀作品12万余件
    2. 近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举办,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王娇萍、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等参会。 此次博览会以“工美中华 向品而兴”为主题,展出陶瓷、雕刻、织绣、文房四宝、香器漆器、红木家具等全品类工艺美术优秀作品12万余件,现场成交额约3000万元,达成意向订单约1.45亿元,直播销售额约480万元,线上预售金额约1530万元。此外,金融特色产品精准注入企业,成功促成现场签约项目3个,福建工艺美术企业在现场获得银行签约授信4370万元。 博览会同期举办2025“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2025工艺美术文创设计大赛、中国工美产业发展论坛,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师工匠非遗精品展。其中,“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共评出 [详细...]
    1. “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启动
    2.   6月5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大采风活动启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老艺术家代表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马小龙,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以及中国文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中国美协各艺委会在京负责人、全国文艺家协会有关负责人、老艺术家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   诸迪在讲话中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践行党的文艺方针、践行文艺创作宗旨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捕捉时代精神、塑造人民形象、创作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是文联协会发挥“两个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必然 [详细...]
    1. 走进毕加索与达利的艺术世界
    2. 毕加索陶瓷作品《严巴布》。 山西博物院供图   山西博物院“毕加索 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日前对公众开放。展览汇集西班牙毕加索、达利等23位艺术家的75件经典作品,涵盖雕塑、油画、陶瓷、混合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盛宴。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西班牙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时期,以毕加索、达利为代表的西班牙艺术家以强烈的创新精神,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探索艺术的无限 [详细...]
    1. 石虎重彩画展亮相安徽
    2. 参观者拍摄《伏娲纹铭图》。 安徽省美术馆供图   近日,安徽省美术馆推出“兹山无尽——石虎最后十年重彩画展”,并围绕“隐居对石虎创作的影响与意义”举办学术交流会。此次展览主要呈现了石虎晚年隐居岭南期间创作的30余幅重彩画,其中,18余米长的巨幅布面重彩作品《伏娲纹铭图》首次向公众展出。   石虎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画坛的创新者之一,在借鉴西方当代绘画艺术的同时,始终强调中国文化的渊源,其艺术创作涵盖重彩、水墨、油画、书法、诗歌等领域。20 [详细...]
    1. 考古“问秦” 文物“述往”——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印象
    2.    【带你一起看大展】      近日,“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五大单元,共展出223组(693件)文物,呈现了秦人西迁陇右、西陲创业、崛起关陇、实现统一的创业历程,系统揭示了秦文化的形成脉络与鲜明特征。  “蕞尔小邦”的崛起之路   200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成立课题组,启动了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项目。本次展览是对20年来早期秦文化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详细...]
    1. 巧夺天工续古今——浅谈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2.   中国古代书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记录着文明演进的历程,承载着岁月变迁的痕迹。无数山河在画家的笔下成为永恒,无数文士曾将胸中逸气吐露于纸墨之上。宣纸、绢帛作为书写与绘画的主要媒介,因其轻薄柔软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这一特性也使得它们在舒卷、张挂时极易受到损伤,因此,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应运而生。 烘云托月精装裱   明代科学家、文字学家方以智在《通雅》中记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表背’也。”即通过在书画四周及背后托裱数层纸、绢等材料,以达到保护画心、方便赏玩展阅、延长书画作品寿命的目的。“三 [详细...]
    1. 为劳动者传神写照
    2. 精益求精(中国画)王海滨    【艺旅心笺】      创作荣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的中国画作品《精益求精》,源于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劳动者们精益求精宝贵精神的深切体会。   在赴冀中能源东庞矿采风写生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体会到劳动者们精益求精的精神。东庞矿是河北省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远程操控”一键启动智能化开采,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矿井“采、掘、机、运、 [详细...]
    1. 紫禁城里的动物世界——故宫珍藏动物题材绘画撷英
    2.    【策展者说】       近日,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的“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成了不少“亲子游”的打卡点。   动物绘画历史悠久,在早期的岩画、彩陶、墓葬壁画上,先民就描绘和创造出大量的动物形象。到了隋唐、五代以后,善于专门描绘动物的绘画名家不断涌现,动物绘画逐渐脱离图腾神性,步入世俗。根据主题,动物绘画主要分写生纪实、人文教化、祥瑞灵吉三种类型。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上迄五代、下至清代,共计63套117件绘画作品,带观众走进画中“动物世界”。 物种图鉴   “写生”是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