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
    2.   博物馆文物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印记。当下,博物馆文物的维护与推介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与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的涌现,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创新研究开辟了新路径。本文着眼于相关创新范式与技术实践,力求为博物馆系统提升文物保护和传承效能提供借鉴。   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数字化保护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分辨率摄影及三维扫描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外观、结构信息的采集领域。高分辨率相机配合高清数字摄影,能够精准捕获文物表面的细微纹理、色彩的微妙变化及各类细节特征,真实且全面地记录文物的外观信息。例如,陶瓷文物的釉色质感、绘制图案等特征可清晰呈现,为后续的研究、展示和修复工作提供直观、精准的图像资料。   三维扫描技术着重于撷取文物表面的三维坐标 [详细...]
    1. 米勒与库尔贝画作对比研究——以《拾穗者》《路遇》为例
    2.   19世纪法国两位伟大的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与让·弗朗索瓦·米勒都以其现实主义画作闻名,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画作。米勒出身于农民家庭,对民间农事活动有着真挚的感情,其画作多描绘底层劳动人民务农场景,多具有现实意义。画风朴实、敦厚、浓郁,有着平静但又不平凡之情调。他热爱生活,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对艺术的热爱,用画笔记录生活和现实。而库尔贝出身农场主家庭,家境殷实,一生曲折坎坷。他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心悦诚服的领袖,其画作多运用鲜明的色彩表达其眼中的世界,同时透露出他的骄傲。本文从构图与色彩的角度分析米勒《拾穗者》与库尔贝《路遇》的异同及背后的原因。   《拾穗者》与《路遇》的   构图异同   在《 [详细...]
    1. 浅谈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建筑空间叙事
    2.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期崛起的中国画流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推动了传统水墨的现代化转型,还以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成为近代中西艺术交流的缩影。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通过实体空间传承岭南画派的精神内核,成为当代建筑与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建筑的功能逐渐转向空间叙事。建筑空间叙事指通过空间布局、材料语言、流线设计等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体验。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其空间设计既需回应画派自身的艺术特征,又需平衡历史传承与当代阐释的关系。本文以岭南画派纪念馆为对象,揭示其空间设计与艺术精神、历史记忆、公众参与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化对岭南画派文化价值的理解,为未来文化场馆的设计提供方法论启示 [详细...]
    1. 明清时期徽墨业制作与发展条件研究
    2.   【摘要】徽墨制作,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工艺,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作为人工制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门类,徽墨的制作技艺是我国人工制墨工艺的巅峰,代表了中国墨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于明清时期徽墨制作特点及这一时期发展繁荣的条件进行分析,找寻徽墨盛行原因,展示徽墨工艺之美。   ◆王颖   墨是中国传统书画用品,奠定了中国印刷术的物质基础。人工制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出现了人工松烟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墨情况仍是如此,只不过在产地上进一步扩大。这个时期制墨者在汉代制烟工序上进行了调整,改善了工艺与配料。中国古代著名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涂本),在印刷时采用了彼时最为上乘的墨与纸张——品质绝佳的徽墨,以及江西竹纸。 [详细...]
    1. 当雕塑美学邂逅钧瓷意境——娄高强刘静伉俪钧瓷艺术的诗意探索
    2. 许昌禹州神垕的一个小院里,住着娄高强和刘静这对神仙眷侣般的钧瓷艺术家。在窑火与诗画相遇处,刘静夫妇以钧瓷为纸,以釉彩为墨,勾勒出一个流淌着千年文脉的艺术世界。他们的指尖在泥坯上起舞时,《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凄美,《西厢记》中月下相会的缠绵,那沉淀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在钧瓷的窑变里获得了新的生命。 为事业孤注一掷 “老师做砖雕做了一辈子,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很多在他的手里活过。”多年以后,回想起跟张存生老师在黄河边学习砖雕的岁月,刘静依然感触颇深。过了这么多年,老师的教导犹在耳畔。“多摸摸不同的材料,找到让你热爱的那一种。”夜深人静的时 [详细...]
    1. “雨过天青·平顶山”当代陶瓷创意设计展在平顶山市美术馆开展
    2.   展览现场   近日,“雨过天青·平顶山”当代陶瓷创意设计展在平顶山市美术馆开展。展览旨在深入挖掘中国陶瓷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精神标识,培养陶瓷创意和设计人才,传承与弘扬陶瓷文化,进一步叫响“汝瓷之源”“汝窑为魁”,推动全国地域陶瓷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展览自发布征稿启事以来,从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300多件(套)投稿作品中,共评选出 [详细...]
    1. 李剑晨作品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2.   李剑晨 《庐山云影》(局部) 水彩 54cm×39cm 1980年   近日,“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李剑晨(1900—2002)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作为最早将欧式水彩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他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开创与发展付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   李剑晨对自然、社会、人生、艺术抱有满腔热情,一生致力于水彩画的创造、传承、改革与发展,勇于探索,勤于创作,留 [详细...]
    1. 凝碧中原 太行红旗飘扬
    2.  杨钧文 《起宏图》 纸本设色   4月15日,“新时代的红旗渠高速——凝碧中原·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写生作品展”在河南省文联美术馆开幕,共展出24位参展作者精心创作的96幅书画作品,全面展现了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的精彩风貌。   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丈量着豫北大地的经纬,更在悬崖峭壁间凿刻出新时代的精神丰碑,被誉为“红旗渠高速”。2024年夏秋之际,来自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南省书画院的24位书画家,深入太行腹地采风写生,历时6个月深入太行山隧道、吊篮和工棚,将建设者的豪情与太行的 [详细...]
    1. 黄永玉新作展亮相上海世博馆
    2. 4月16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展。该展集中展示了黄永玉在90岁以后创作的彩墨、版画、雕塑等200余件作品,并系统性地展出了他的手稿、出版物及文献档案。 黄永玉曾说:“我这辈子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了。”因此,黄永玉的上海人生成为本次展览叙事的新视角,特别呈现《行囊》《消灭打手》等上海主题代表作,还原“冒险家乐园”如何滋养出艺术家骨子里的新潮与锐气,并向这位“百岁艺术顽童”对生命的炽热凝视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围绕不同的艺术主题,展览划分为“要到上海来”“生肖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花常好人长寿”“ [详细...]
    1. 伯安的性格
    2.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之一·圣山之灵》(局部) 纸本水墨设色 1991—1994年   李伯安走了,但他春天般永不消失的腼腆的微笑、大姑娘般的温柔、烈焰一般的炽情、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异常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然而,他确实是去了,不会再回来了。   工作的时候,我与伯安在一个办公室,桌子对桌子,相处长达25年。他若有什么兴奋或不快,有什么创作萌动或构想,我总能第一时间听到。我们是相互倾听心声、互为慰勉的挚友。   我当时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画册编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