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2025嘉德春拍开幕,集结近6800件艺术珍品
    2. 5月7日,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本季春拍集结近6800件艺术珍品,涵盖艺术品拍卖全部门类,包括张大千《日蚀》、齐白石《雨后山居》、仇英《江南春并吴门名贤题咏》等名家大作。 本季春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拍品门类包括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金石雅玩及古典家具、珠宝翡翠钟表,5月7日—10日预展,5月11日—13日拍卖。第二阶段的门类为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佳酿臻茗、邮品钱币,5月21日—24日预展,5月25日—28日拍卖。 其中,20世纪艺术板块群星璀璨,包含不少前辈大家的重磅作品。吴大羽《花之魂》完美诠释“ [详细...]
    1. 丘挺:坚持对诗性精神的探究和执守
    2. 桃花源三|纸本设色 35.5×95.5cm|2022 当代水墨在中国走过那么多年,它一直有一个往前探又往回看的不断循环,如何激活我们最核心的那部分精神性的东西,这是当代水墨的任务。 —— 丘挺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我试图通过诗意的表达,描绘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桃花源世界。这个意象既包含困顿与忧郁,也蕴含着美好与希望, 这样的精神家园或许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 在艺术创作领域,每位艺术家基于不同的成长经历,都会形成独特的创作视角。过去40年来,我们既能看到宏大时代叙事的作品,也注意到越 [详细...]
    1. “厚谊齐鲁 梦笔新安——林存安作品展”将在山东新闻美术馆开展
    2. 序 言 林存安难能可贵,他在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同时,又努力通过智慧和才情建构了另外一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的笔墨世界。展览展出的仅是他近些年创作的一些作品,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年存安先生的作品大有长进,不管是巨幅山水画,还是精到的小品,都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 作为当代徽派山水画传承人,林存安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山水画历史,饱览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画作,熟读五代宋元美术,尽阅明清与当代山水画,尤其对渐江、萧云从、查士标、梅清和戴本孝等新安画派大师的作品认真临习,深刻领悟黄宾虹、赖少其这两位在近现代徽派绘画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师作品的精神内涵。在把握传统山水 [详细...]
    1. “以画言志”与“感性直觉”——论中日绘画艺术中的构成与叙事
    2. 在2025年东京国际艺术大赏展的展览画册中,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中国著名画家丁绍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与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荒波》。两幅作品分属两国不同的文化体系,却被并置呈现,既是策展者对于“东亚精神图式”的一次视觉对话构想,也恰恰为我们探讨中日绘画表现力差异与文化心理的深层比较提供了契机。中日绘画在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既有共通根脉又具独特演化路径的美学体系。中国绘画偏重于“以画言志”,追求艺术构成与内在精神的统一;而日本绘画则重在“感性直觉”,强调形式装饰与刹那美的捕捉。本文以丁绍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与东山魁夷的《荒波》为切入点,透过对作品形式、叙事结构与审美意涵的分析,揭示两种文明在时间观、生命意识与艺术使命感上的深层分野。 一、构成与装饰:中日绘画形式语 [详细...]
    1. “心象游踪——冯东东作品展”将在重庆美术馆开展
    2. 前 言 象,作为一种意义存在时,往往超越了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而作为中介则显现其主体与其背后的世界。以「象」作为表现媒介,映射出「心」的无限可能性。「心象」中的作品和画家的绘画过程,将画家的本我,反映给了自己,同时反映给了观者,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自我投射与重新认知的过程,更是通过象征和表现的语境再现了真实生活的诗意、欲望、记忆、反思。当下的我们,恰恰需要感受这种中间地带,感受作品在心象与现实的反射错位中,对本我与周遭,现实与梦幻,人类与动物的真挚情感。 此次展览囊括了冯东东多维创作的作品,其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画家早期至最新作品。 [详细...]
    1. 沧溟墨典出版,画论再谱新篇——《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2. 5月7日下午,“沧溟墨典·宋明远作品展暨《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隆重举行。 本次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人美美术馆承办,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中康联公益基金会承办。活动共展出《宋明远海水画谱》部分原作及其代表性水墨海洋画作品170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王远在致辞中指出,《宋明远海水画谱》作为系统性的创作方法与艺术实践的集成,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尝试,既是对水墨语言表现力的有效延伸,也为艺术创作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式。为后学者和研究者理解海洋画这一新兴画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欣赏与研究基础。 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在致辞中表示,宋明远先生以海洋般博大情怀,紧随时代,他的作品 [详细...]
    1. 王清州书法作品绽放英伦顶级艺术院校
    2. 2025年4月13日,"五星出东方"中国艺术代表团走进英国顶级高校,正式开启为期七天的艺术交流盛宴 2025年4月16日上午9:00,中国艺术名家代表团抵达剑桥大学。 大家参观了剑桥大学的整体风貌,并乘船游览了剑桥大学著名的康河,剑桥泛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河畔两侧的剑桥师生也纷纷和大家挥手互动,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曾在此写下《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剑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详细...]
    1. 第三空间与无限的充实——赵红综合版画的本土美学
    2.   重庆画院的专职画家赵红,其艺术创作轨迹呈现出一条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清晰脉络。早年,她深耕于国画领域,尤其擅长花鸟写意,以笔墨传神,追求意境悠远。然而,赵红并未止步于此,她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革的脉搏,开始尝试综合材料绘画和综合版画的创作。这一转变并非偶然,是她对传统艺术的反思与突破,以及对现代艺术的积极探索。通过她创作观念的转变,我们清晰地看到,赵红的艺术从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摹,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她从花鸟写意的灵动洒脱,过渡到对严谨线型结构的理性构建,再到运用传统套印技法进行绝版水印创作的创新实践。每一步转变都饱含着她严谨细致的思考和对艺术真谛的执着追求,仿佛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最终闯入了一个属于她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摆脱了传统技法的束缚,挣脱了固有观念的羁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创作激 [详细...]
    1. 印象派绘画的光影表达研究——以莫奈《干草垛》《睡莲》为例
    2.   印象派绘画强调光与影的表达,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使瞬间成为永恒。其作品注重视觉感受,即使画面中没有明确的光影形状,也能让人感受到作品所追求的瞬间并非超验,而是艺术家摆脱传统束缚,结合感官体验和心灵感悟生命本质的产物,从而推动了艺术的持续创新。莫奈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其作品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使画面中的光影色彩较为突出,形成了朦胧与现实并存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梳理印象派绘画中光影运用的演化过程,以莫奈的《干草垛》系列和《睡莲》系列作品为例,对印象派绘画中的光影关系展开探究。   光影运用在印象派绘画的演化过程   光影,即阳光照射下的阴影。自然界中,大多数光影都拥有比较具体的形状,是画面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对光进行探索与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的认识 [详细...]
    1. 近期精彩展览导览
    2. 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 时间:2025年3月25日至5月5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展览展出了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创作创新上有突出成绩的七位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的代表性作品近百件。这些作品涵盖人物、花鸟和山水,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工笔画创作领域的文化思考和探索实践。 美在劳动——中国美术馆劳动题材雕塑展 时间:2025年4月12日至6月29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劳动题材雕塑作品展,是一次艺术与劳动的对话。展出作品既有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有写意语言的主题创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3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