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光阴的故事——二十四节气艺术展”亮相深圳
    2. 近日,“光阴的故事——二十四节气艺术展”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荣宝斋广州有限公司协办。展览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本次展览策展人岳洁琼表示,2018年策划展览时,她便将“惊蛰”定在深圳展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崛起与惊蛰“万物复苏”的象征意义高度契合。这座城市的崛起,唤醒了中华民族追赶时代的磅礴生命力。本次展览,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积极邀约近40位艺术家和设计师,专门以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气为创作母题,将他们对此文化宝藏的深刻感知与多元研究,转化为新时代的节气视觉文化作品。 [详细...]
    1. “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巡展至银川站
    2.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深入基层·面向大众——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地区巡展”在宁夏美术馆开展。 作为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总展示的第十七场,本次展览从“第五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中精选出近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时代风貌,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各民族多彩的生活面貌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展览以“多情的土地”“多彩的民族”“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美好生活”四大板块,既有对少数民族传统、历史和风俗的呈现,也有对民族地区现代文明生活的反映。创作者们用细腻的视角,生动描述了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图景,也让观众近距离的感受到各民族的生活风貌。 [详细...]
    1.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在京开幕
    2. 3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与观众见面。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以宝藏历史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和展示现当代艺术创作的美术馆共同合作,使传统与现代共处同一空间,由此而梳理文脉,展示创新轨迹和文明历程。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先后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文博单位合作举办了“墨韵文脉”系列展览,形成了“墨韵文脉”展览品牌,旨在使蕴涵中华文化基因、寄寓民族审美理想的古代艺术精品,不断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同时,建立新时代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共享、合作新范式,为观众搭建起一座沟通古今的艺术之桥。 此次展览延续“墨韵文脉”系列展览主旨,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 [详细...]
    1. 探秘“与美为期”:工业革命碰撞出的艺术繁花
    2. 童话故事《世界尽头的井》 莫里斯创作并设计 (伯恩-琼斯绘制插图) 近期,一场回溯设计本源的艺术盛宴“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亮相。2024年恰逢威廉·莫里斯诞辰190周年,这场跨年展宛如一场庄重且华美的视觉盛宴,向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致以崇高敬意。此前,它已走过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多地,相较于之前的几次收费展,上海巡展是公益性质的免费展览,值得一看。展览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精心遴选了123件(套)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紧密相连的典藏珍品。该馆本就是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产物,如今这场展览落地上海世博会 [详细...]
    1. 增设“美术作品”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 当前,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以“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茅盾文学奖”为代表的全国性奖项,在舞台艺术、文学出版、影视创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这些奖项通过政策激励、资源整合和舆论引导,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但在美术领域(包括美术创作、展览策划、艺术评论等),尽管存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美展)等活动,但奖项单一,全国性权威奖项的丰富度上仍然缺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提出,在“五个一工程奖”已有戏剧、电影、电视剧(片)、网络文艺、广播剧、歌曲、图书、理论文章等门类中,新增“美术作品”奖项。在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的基础上,于“文华奖”中增设“美术作品”奖项。 如今美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传播的时代,建议对主题鲜明、学术价值高、公众参与度高 [详细...]
    1. 搭建平台让青年美术人才更快“冒尖”
    2. 近年来,青年美术人才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及各省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在建构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方面,均展现了强大的实力,甚至成为了主力。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金奖获得者的主体为80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60%的作者为80后、90后。但如何更加充分地调动、激发全国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理论研究人才的潜能,全方位、整体性地推动更多青年美术人才脱颖而出,如何在美育普及化、高等美术教育扩招的情形下,更快更好地发掘、培养“种子选手”,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依旧是亟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建议,要有组织、全方位地打造国家级青年美术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可以中国文联为指导、中国美协为主办单位,长期、持续推进中国美协新时代青年美术 [详细...]
    1. 建立“终身教育书院”,打造“学习型养老”模式
    2.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求。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不仅因环境问题,更因缺乏文化生活与社交,产生“被安置”的孤独感。而艺术、文化、教育是滋养心灵、激发创造力的关键。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的赋能下,养老院有望从传统的“护理中心”转为“文化书院”。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可形成以下模式: 第一,建立“终身教育书院”,优化养老环境。设置书画室、音乐厅、手工艺工作坊、科技体验区等文化空间,鼓励代际共学,促进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互动。 第二,设立老年艺术与文化课程。如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课程,增设数字艺术、短视频创作等新内容,吸引“年轻化”老年 [详细...]
    1. 优化中国画学人才选拔机制,重塑新时代的艺术风骨
    2. “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现场 在实现精神共富目标的过程中,现有的美术人才队伍在数量与质量方面,仍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建议坚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构建中国画人才培养体系。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学多次受到西学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东西方艺术交流互鉴,西方艺术、西方绘画逐步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中国画学的话语权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近几年的全国美展中,彰显中国画传统笔墨精神的佳作凤毛麟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性、特色化的中国画学教育的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数量较少,招生规模有限,全国考 [详细...]
    1. 2025“两会”上的美术之声
    2.   国产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为美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北京召开;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美术界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以“科技”赋能“艺术”   以AI赋能时代进步,活化传统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聚焦构建中华美育创新体系,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美育创新,为“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注入新的活力。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技术突破,为重构新时代美育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全国政协委员、林茂在提案中提到,要让年轻一代在“数字敦煌”“AI诗词”等中建立文化自信。让偏远山区学生可通过VR“走进”最好的艺术 [详细...]
    1. 数智时代: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2. 邹强 三头六臂显神通 新闻漫画 在数智时代的大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场历史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以实操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拥抱新技术,为新时代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技术赋能,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角色设计、场景生成、动画制作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快速生成多样化的角色造型和场景布局,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同时,虚拟现实、增强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4(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