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乙巳墨象——当代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展”将在京开展
    2. 中国画以笔墨为魂,千年传承中凝结着东方哲思与审美智慧。从石涛“一画论”到黄宾虹“五笔七墨”,可以看出笔墨既是技法体系,更是心性之道的延伸。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中国画如何既承古法之精微,又破时代之藩篱?如何在“守”与“变”中构建当代语言?这是本次展览的核心追问。 本次展览邀请当代实力派中国画名家,以多元实践回应这一命题:或于山水、人物、花鸟中注入现代审美意趣,重构传统程式;或以水墨与综合材料、数字技术跨界对话,拓展媒介边界;或在抽象与具象的碰撞中,以枯笔焦墨隐喻生态议题,以氤氲水痕暗合信息时代的流动特质。这些作品共同诠释了“笔墨当代性”的丰富维度——它不仅是技 [详细...]
    1.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 观众参观展览。中新社 杜建坡 摄 由中国美术馆和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套),包括彩陶、简牍、画像砖、彩塑、临摹壁画等多个类别。 [详细...]
    1. 宋代女性的妆造
    2.   近年来,以宋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从《清平乐》《大宋宫词》,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人们除了喜欢里面古香古色的人物和故事,还对其中精美的服饰与妆容津津乐道。剧中宋代女性的雅致妆造,颇受青年观众青睐。随之而来的宋韵“新中式”风格,在穿搭、美妆等领域持续爆火,成为人们穿在身上的文化名片。让我们回到历史之中,从宋代女性的服装、头饰和妆容里,一睹她们的妆造之美吧。 和谐与含蓄的服装之美   两宋300余年间,日常女服形制基本统一,多为下身窄长裙、外罩长褙子,追求修长适体的视觉效果。长褙子为对襟上衣, [详细...]
    1. 张之纲与毛公鼎
    2. 张之纲致高云麓信札作者供图    【谈文绎史】   张之纲(1867—1939),字文伯,号君辅,晚号谢村老民,浙江永嘉人。张之纲幼年因父赴汉阴府任职而至湖北,暂居武昌。光绪十二年(1886)秋,因乡试自武昌返里,听闻瑞安孙衣言学识渊博,为一代经学大师,遂往求学。又与孙衣言之子、著名学者孙诒让相友善,交往密切,共同探讨周秦以上古文。两人朝夕研论,取长补短,各有所长。生平精研文学,晚年耽于金石之学。寓居上海期间,更专研钟鼎古字,曾有诗自况 [详细...]
    1.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深耕民族传统文化 打造教育生态系统
    2.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是立足吉林省、服务东北振兴、面向全国的高校博物馆。民俗馆积极进行本土实践,以地方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建立起包括博物馆(Museum)、大学(University)、中小学校(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社区(Community)的教育生态系统(MUPC),通过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育人目标。 凝练特色强引领   民俗馆深入挖掘东北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设有东北古代民族民俗、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3个基本陈列展区,并积极打造专题展区。各展区通过实物、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东北地区民族民俗历史及研究成果,让学生深度了解地方文化;同时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 [详细...]
    1. 丹青绘长江 文脉贯千年——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
    2.   千年文脉在尺幅之间奔涌,翰墨丹青于数字空间新生。日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武汉大学专题展‘月涌大江流’”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正式亮相。   本次专题展以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成果为基石,选取汉唐至明清的经典佳作,勾勒出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体历史脉络。拣选含有长江文化元素的典型画作,彰显地域特色,共展出300余幅历代名画高清调色打样稿。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肩负文化传承使命,历时二十载。项目团队跨越山海,搜寻散佚海内外的艺术瑰宝,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古代绘画数字资源库。这项工程不仅破解了古画“藏用两难”的困局,更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全球珍藏,填补中国艺术史研究空白。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彭蛟介绍,本次展览以“月涌 [详细...]
    1. “戴代相传——戴晓花鸟画作品展”将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2. 前言 我家楼下是紫竹公园,闲暇时间,我常去那里慢跑。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当你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段时,你会遇见各种不同的景物。有春天的牡丹、海棠花,有夏天的野鸭、夜鹭,有秋天的黄银杏与残荷,有冬天的冰雪和冰上滑冰的人。如果你在跑动中望向天际,又能看到天空中追随你飘浮的云,和不经意间划过天空的飞鸟。转瞬的动态凝固成图像,此时,是否能够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意义?也许,在我结识许多朋友的过程中,与所期遇的风景一样,是如此的不同。正如:绘画完成了一个十岁孩子修仙成道的梦想,找回那个曾经丢失了的花鸟鱼虫世界。从一个充满幻想的孩童,到出版社的美编,到四川大学—— [详细...]
    1. 王利军:心象山水,古典新韵
    2. 王利军 春消息 40x40cm 2011年 象,形象、物象之谓也;境,疆界、边界之谓也。“象外之境”,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是指在形象、物象之外蕴有更丰富更深刻更悠远的意境。中国画的境界,不仅是画家“形”与“神”,“情”与“景”意境的表达,更是“心”与“物”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宇宙心灵中的映射。 清人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详细...]
    1. “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 陈恩深的漆画作品《四月的漫步》 金粉闪烁其间,贝壳泛着迷人光晕,就连蛋壳镶嵌其中,也散发着别样的熠熠光芒……这便是漆画的奇妙世界。 3月11日下午,四川美术学院文脉与谱系研究展——分叉:树/陈恩深当代漆画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树”为意象,串联起漆艺八千年的文明根系与当代艺术的创新枝桠,既是对艺术家陈恩深五十载漆画艺术探索的一次全面呈现,亦是为川美建校85周年献上的学术厚礼。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段胜峰介绍,川美文脉启程工艺美术,特别是“漆艺”在川美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1940年建校伊始,在沈福文的 [详细...]
    1. “看见——王力克油画作品展” 在山东大学开幕
    2. 3月11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山东省油画协会主办的“看见——王力克油画作品展”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A座阳光大厅开幕。 “看见——王力克油画展”共展出王力克教授创作的风景、人物、静物油画38幅,作品以细腻笔触构筑了视觉的诗篇,既蕴含着对物象本真的哲思叩问,又通过油画材质肌理的微妙呈现,引导观众在凝视中重构自我与世界的审美对话,照见属于自己的人文觉知与审美启蒙。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9(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