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非遗在当代:从“固本”到“求新”再到“赋能”
    2.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人民艺术论坛暨“人民艺术·匠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开幕。展览不仅聚焦多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贵项目,呈现数十项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还呈现了人大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模态数字资产建设知识工程”的研究成果,通过空间智能交互的方式在数字化场景中实现“感知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让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非遗创新 必须尊重其形式和内涵 步入展厅,融合静态陈列、动态展演与创新设计的展陈令人耳目一新。绚丽多彩的珠绣图卷,秸秆扎刻的琼楼玉宇,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非遗在当代的丰富功能与时尚表达一览无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模态数字资产建设知识工程”成果展示区也颇具人气。不少观众戴上虚拟现实(VR)设 [详细...]
    1. 2025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启幕
    2. 11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人民政府、朝阳区人民政府、荣宝斋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在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启幕。本届文博会以“古韵今辉·魅力文物”为主题,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办会方式,集中呈现北京市“十四五”期间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的标杆性成果,并同步启动“一展双交”(即“展览+交易+交流”)三大板块活动。 会上,《“北京指数”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揭晓,数据显示,北京现有文物拍卖企业和文物销售单位数量在全国占比超1/2;文物艺术品年交易流通达数十万件,全国占比超1/3;拍卖市场年交易额占全国拍卖市场交易额的近2/3。2025年上半年,北京文物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为89.74,同比上升10.57%,显示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活力日益恢复,呈现回暖向好的发展态势。 [详细...]
    1.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云南大理召开
    2. 11月22日至23日,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并讲话,云南省副省长徐浩出席并致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全国非遗保护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新成就。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十四五”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谋划“十五五”非遗保护传承重点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活态传承、守正创新、合理利用的工作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 [详细...]
    1. “邓圣中国画作品展”在深圳举办
    2. 近日,由深圳千机天空艺术馆、ARTCLOUD艺术云与南海会联合主办的“邓圣中国画作品展”在深圳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邓圣40余件作品,为画家多年来积累的精品力作。 邓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生于江苏徐州,现定居北京。其作品聚焦于传统文化意象表达,所作花鸟画笔法雄强,生动活泼,饱满充实,有郁勃之气;画人物多作高人逸士,笑傲山林,往来云水之间,观鱼赏梅,听琴放鹤,别有一番洞天。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详细...]
    1. “升腾——赵冷月书法作品捐赠回顾展”于嘉兴举办
    2. 11月20日,“升腾——赵冷月书法作品捐赠回顾展”在嘉兴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雅昌文化集团承办。 作为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五地系列展的重要一站,展览集中展出52件(套)赵冷月的书法精品,涵盖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榜书六大书体,完整展示了他在“碑帖融合、变法求新” 中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国强在致辞中表示,赵冷月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丰碑式”人物,他始终将“家国情怀”融入笔墨,不仅是个人对“书道”的极致探索,更是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坚定守护,这份“以艺载道、以文化人”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传承与弘扬的核心要义。 赵冷月,浙江嘉兴人 [详细...]
    1. 苏峪口瓷窑址“活”化利用记
    2. 二〇二三年考古发掘区回填之后航拍照。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窑址。   经过2021—2024连续4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揭露出包括6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在作坊区内发现辘轳遗迹、瓷土加工池、釉料缸、加工石英遗迹、烘坯遗迹、灶及研磨石等。同时,在窑场周围0.3公里的范围内还发现了瓷土、石英、煤、石灰、水源等制瓷原料和燃料,是一处具有瓷器生产闭环系统的窑址。 [详细...]
    1. “宅兹中国”的文明意涵
    2.   器以藏礼,文以载道。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何以“中国”,关键在“中”。“中”本意为旗帜号令,后指时空方位,最终引申为理念准则。“宅兹中国”,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四方之中国”,更是文明意义上“共同体之中国”,蕴含着疆域一统、治理一统、德礼体系等丰富内涵。 以“择中建极”定疆域一统   周人本是生活在“西土”的“蕞尔小邦”,经过古公亶父、季历、文王和武王数代人的接续奋斗,自西徂东,克大邑商而建新王朝。武王翦商后 [详细...]
    1. 理解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的一把钥匙——《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读后
    2.    【图书评介】   经济史作为一个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运行机制和绩效的学科,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提炼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传承中华文明的治理智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迅速,新的史料层出不穷,新的数据不断挖掘,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之下,彭南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分为3卷6册,共计200余万字,呈现出长时段、大背景、体量大、创新性等研究特点。   史观是史学著作的灵魂。《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通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中国近现代手工业 [详细...]
    1. 看古人如何画肖像
    2.    【览事速递】      肖像画是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以“写照”“写真”“画影”“小像”“留影”称之。如果想亲眼见证中国古代肖像画的独特魅力,不妨走进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在举办的“如是观——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该展通过“敦伦明理”“移情逐景”“千秋永昌”三大板块、70余件(套)明清肖像画,立体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人物肖像画的面貌及艺术价值。   《明人肖像册》是明代肖像绘画的集大成之作。这套册页中,11幅为官员朝服像,只有1幅徐渭便服布衣像不同于其他。“证件照”式的写真方法对画家的笔墨功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人物骨骼、 [详细...]
    1. 竹编家具:传统工艺也“摩登”
    2. 凳、椅及屏风的制作采用不同的传统竹编工艺    【享设计·悦生活】      竹子是一种天然、环保的可持续材料,拥有优美的色泽和优良的韧性。竹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匠心与智慧。今天,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让竹编以新的面貌走进当代人的生活,成为许多设计师探索的方向。由设计师徐明宇推出的竹编家具系列,囊括形制各异的台案、坐具、屏风及灯具等。该系列作品的一大设计亮点在于以现代几何语言重构竹材的表达方式,赋予家具设计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时尚感。   创作之初,设计师首先试图从各类艺术形式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94(s)   5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