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颜彩的慢板——戴家峰油画作品展”将在常熟开展
    2.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慢”成为一种稀缺的哲学,而艺术正是对抗时间的良药。画展启幕之际,我们以“慢”为线索,走进艺术家戴家峰的视觉诗篇,感受其笔下颜彩沉淀的东方意蕴与生命哲思。 本次展览呈现了戴家峰先生近年创作的48件油画作品,涵盖果实、风景、植物三大主题,记录了艺术家从写实到写意、从物象到心象的多元探索。戴家峰先生的作品以东方文人的内敛气质为底色,融入西画的技法与构图,其画面常以平行透视与稳定造型构建静谧空间,色彩沉郁古朴,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诠释当代语境下的诗意。 常熟作为江南文化重镇,虞山画派以黄公望的艺术精神为源,其师古创新的理念,融合 [详细...]
    1. “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览(成都站)”开幕
    2. 2025年4月21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览(成都站)”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 “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作为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的届展,创办于2014年,先后在云南、贵州、北京、甘肃、新疆举办并在多地区进行巡展,激励和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家关注、热衷并投身于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托起民族美术事业生生 [详细...]
    1. 到成都市美术馆:白天看展 晚上学艺
    2. 学员在青年夜校学习国画知识 成都市美术馆供图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美术馆的“艺术夜巴适(bus)青年夜校”入选“优秀公共教育项目”。这一项目自推出以来,迅速在蓉城掀起晚上学艺热潮,为城市的夜间生活注入浓浓的艺术气息。 将夜间开放优势与美术馆资源巧妙整合,成都市美术馆打造出“白天看展、晚上学艺”的文化生态,让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生活节奏契合。该馆工作人员介绍,青年夜校的艺术课程设置了国画、西画、数字绘画、摄影四大模块。以国画课程为例,老师现场授课,学员在学习的同时,还能结合馆内展览进行二次创作,而且授课内容同步在线上免费 [详细...]
    1. 初心如故 躬行致远——故宫博物院志愿服务历经二十载
    2. 故宫志愿者在为观众讲解 故宫博物院供图 2004年12月5日,《北京晚报》上刊发了一则简短公告:故宫博物院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却如同寒冬埋下的种子——次年春天,经过严格选拔的首批志愿者,身着醒目的“故宫黄”马甲,站在展柜前,开始了他们在紫禁城的志愿服务…… 自2004年12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以来,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历经20年发展,已成为故宫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20年来,664名志愿者累计20万小时暖心服务,帮助逾百万人次观众触摸到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脉络,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 [详细...]
    1. 中国画在罗马讲述“生机盎然的世界”
    2. 意大利时间4月21日,“生机盎然的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作品国际交流展”在意大利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闭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该展由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中国国家画院、意大利罗马市文化局、帕拉博览会特别机构、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中欧艺术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以及众多当地艺术家出席闭幕式。 本次展览为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而策划,展出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55位艺术家的55件作品,以水墨为媒、以丹青为桥,向意大利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展览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开幕,得到意大利媒体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罗马美术学院前副院长、中欧艺术基金会副主席保罗·劳迪萨,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副馆长露西娅·卡尔左娜,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加布里埃莱·西蒙吉尼表示,被 [详细...]
    1.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 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 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10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2024年中国考古乘势而为、砥砺前行。三部委联合发文加强考古和大遗址保护用地保障,中外联合考古专项规划、《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过去一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18个“考古中国”在研项目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 [详细...]
    1. 宋代香文化:暗香疏影 与古为新
    2.    书房是文人的小天地,除了经史子集和文房四宝这些功能性的硬件以外,还要有各式各样的小物件去装饰、点缀这方天地,以共同构成充满“闲趣”的文人空间。因此,书房往往会聚合众多的元素,“秋水夜看灯下剑,春风时鼓壁间琴”(贯云石《神州寄友》),都是书斋中充满雅趣的时刻。此外,桌上有氤氲的香炉,手中有把玩的杂件,瓶中有插好的花,也都是文人读书之余所追求的享受。文房趣味涵盖极广,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在同一个空间中存在、交融,并在整体上形成一种“联觉”的趣味。   古代文人不仅想方设法让书房变得“有意思”,还试图把所有这些“闲事”都做成学问。譬如瓶花,它不仅是桌 [详细...]
    1.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2.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担任策展人。 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学生演唱炎黄艺术馆馆歌 展览开幕式在赵季平先生作曲、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学生演唱的《炎黄艺术馆之歌》中开启。仪式由炎黄艺术馆研究员赵凯主持。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贾春旺 , 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 何毅亭 , 原全国政协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详细...]
    1. “寂·嘿——刘西洁水墨人物画展”将在山东艺术学院开展
    2. 寂·嘿——刘西洁水墨人物画展 “寂·嘿”是一场以静默为底色、以深沉为内核的水墨艺术对话。刘西洁以传统笔墨为根脉,"在简古中发纤秾,于淡泊处寄至味",将南北画派的精神融汇贯通——既有浙派人物画的浑厚华滋与书写意趣,又承长安画派的苍厚朴茂与生活纪实。他的作品得梁楷、石恪人物画减笔之法,重构水墨人物的时代图景,从《蔡元培》《周树人》的文化先行者,到《裸》《少女》系列的浮世族群,皆以水墨为媒介,深入时代褶皱,捕捉灵魂的躁动与安顿。在全球化语境下,他既坚守宣纸与毛笔的东方灵性,又融入西方构成与光影的现代语言,使水墨超越“形神”之争,直指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困顿,于现 [详细...]
    1. “无限之限——中国当代油画研究展”在南京美术馆开幕
    2. 4月21日上午,“无限之限——中国当代油画研究展”在南京美术馆开幕。活动由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志平主持。知名艺术家张华清、沈行工、俞晓夫、郭润文、朝戈、金田、黄鸣、梁恒等齐聚一堂,共话油画艺术的时代使命。本次展览以中国哲学思想的“象”为内核,通过“具象—意象—抽象”的学术脉络,系统梳理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呈现传统与当代交融的艺术探索。 展览以“无限之限”为主题,换言之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深层价值在于揭示中国油画从“技法借鉴”走向“本体自觉”的必然路径,通过持续自我设限与突破的辩证运动,在全球化与在地性的张力中建构新的艺术范式。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