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王沂东笔下的“写实”世界似乎浓缩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乡土中国
    2. 《深山的太阳》2005年 150cmx100cm 布面油画 在中国油画界,王沂东的“写实主义”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写实”世界似乎浓缩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乡土中国。农家女孩、新娘新郎、洞房、书信、扑克牌……无不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和地域色彩。 传统的中国服饰 王沂东画里的人物,身着旗袍、对襟褂等传统服饰,每一针、每一线都织就独特的东方美学。服饰上的图案绝非简单装饰:牡丹绽放,寓意富贵吉祥;凤凰翱翔,象征着美好与祥瑞。这些图案宛如古老文化的密语,静静诉说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向往与祈愿。 而独有的中国红,如同 [详细...]
    1. 陈湘波《四季·惊蛰》 | 清淡闲野,朦胧墨色中涤荡着无限生机
    2. 名称:《四季•惊蛰》 尺寸:143×156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份:1994年 《四季·惊蛰》是陈湘波1994年研究生毕业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早期非常具有代表性与颇具重要性的作品之一。此画表现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春雷响,万物长”。 此时的陈湘波初入社会,也是的人生的仲春时节,艺术之路也从此开始。 [详细...]
    1. 体验与隐喻——黄海蓉制造的消费时代欲望与虚妄场域
    2. 《智能时代》195cm×125cm 布面油画 2014年 从日常视觉形象的叙述到非日常视觉经验的隐喻,是绘画从叙事到观念最鲜明的特征。记得黄海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智能时代》在现场评选时,评委詹建俊先生就问笔者,这幅作品表达了什么?作为评委的我,不假思索地说,这幅作品很真切地揭示了当代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无形的看不见的逼仄空间,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是通过电脑与网络实现的,这个看似智能的时代其实是把人装入盒子里进行虚拟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也剥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面对面的亲密接触。这幅作品当然很写实,但这种写实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形象,而是画家对我们 [详细...]
    1. 王少桓 | 自说学艺路
    2. 《芙蕖流香》尺寸:200x200cm 2024 余独好艺,唯不善文。草草了了,为己云云,从何云起,学艺开始,何如? 余入艺门,纯属机缘。本性不慧,唯独爱涂,从余记事,笔不离手,涂抹乱画。家中四壁,乌鸦一片。幸庆父母,母慈父善。随吾高兴,任意涂鸦,从未制止,多有鼓励,因此家教,使余从艺。持之以恒,父母不晓,艺术何物,只要欢喜,便是艺术。有此父母,人生大福,不敢苟求,但愿艺长,创出成绩,不负家恩。 一路学来,启蒙罗师,国辉先生。慧眼识珠,招于膝下,待如亲子。不教吝啬,恐赐不足。初入师门,从学人起,脚踏实地,尊师重教。吾师国 [详细...]
    1. 从黄河到艺术:巫卫东作品中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精神
    2.   巫卫东 《梨园春晓》 中国画 200cm×200cm 2024年   中原大地,河南的美术创作者描绘黄河的波澜壮阔。而在黄河上游,巫卫东则重点描绘黄河的灵动。也正是这条母亲河,连接了他与西北艺术创作的深厚情缘。   2月22日,“古道放歌——巫卫东画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展览中,巫卫东独特的主题吸引了笔者的深切关注。该展不仅展示西北大地的自然风貌,也呈现丝路古道上曾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人物故事。   作为一名河南人,长期扎根于西北甘肃,巫卫东的艺术创作生涯在异土热血 [详细...]
    1. 27年寻古元 乡情入画自天然——陈天然与古元的君子之交
    2. 1946年,陈天然因为在报纸上看到木刻插图,认识了木刻,便对木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年,他又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寄来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北方木刻》两本书,在书中结识了古元,被古元纯朴的艺术特质所折服。 从此,陈天然踏上了追寻“偶像”的艺术之旅,用乡情入画,绘家乡神韵。陈天然沿着这条路,不仅在版画领域,更在书法、国画、诗文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 陈天然、古元,两位艺术家,在浩渺艺海中惺惺相惜。 初始/只因那入木三分的“刻” 1946年,年仅20岁的陈天然看到报纸上的黑白木刻 [详细...]
    1. 300余件展品致敬经典!央美这场大展让您一饱眼福
    2. 3月2日,“传移模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打卡。 本次展览展出了300余件来自百年来的中国画临摹教学作品及相关创作,旨在挖掘“传移模写”古法在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和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中的学理价值与时代新意,并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认知体系的深厚内涵与积极意义。 展览分为“典范”“遗产”“精研”“变化”四个单元,各展览板块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了系统性的中国画临摹教学体系。 据了解,此展览将展至2025年4月16日。 [详细...]
    1. “栖居在诗意的土地——李洋油画风景作品展”在山东开展
    2. 李洋,男,满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油画第一工作室教师,韩国牧园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3月出生于山东莱芜,2004年从肥城一中考入山东艺术学院,201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王力克先生。2017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全国油画肖像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研修班。第十三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油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济南市青年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山东美术馆馆聘艺术家。 展览名称:栖居在诗意的土地——李洋油画风 [详细...]
    1. “故园·别处——罗敏&邢丹文双个展”将在成都开展
    2. 展览前言 源来处·万象生 艺术的根系,总在泥土深处延伸,而枝叶终将指向天空的无限。 本次展览邀请了两位出色的女性艺术家罗敏、邢丹文,以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为经纬,探讨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认同的议题。这是一场关于“归处”与“远行”的对话,“故园”与“别处”看似遥相对望,实则共享同一片精神的疆域——那里有生命经验的根系,也有观念生长的裂变,有对存在的凝视,也有对永恒的叩问。 故园——罗敏的画里诗 罗敏笔下的“故园 [详细...]
    1. 金扣白玉腰带:每一处,都是千年匠心的沉淀
    2. 金扣白玉腰带 吉林省博物院供图 这是一件穿越千年后仍闪耀着熠熠光辉的珍贵文物。金扣白玉腰带,1958年出土于扶余县更新公社西山屯一座金代墓葬中,是吉林省首次发现的金代玉质腰带珍贵文物。它的出土为研究金代官制、服饰以及金代的金、玉器制造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条玉带通长138厘米,包括金扣1件、玉铊尾1件、玉銙18件,玉銙形状分为扁长方形和扁平桃形两种,均为白玉制成。带上有一装饰品,是两只黄金圆帽中间夹着一只海螺。玉带上有忍冬草花纹和卷云纹,下面衬有珍珠纹,图案精美,工艺考究。 白玉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2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