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作为视觉造型,关注点始终聚焦在作品的形象。虽然有前卫艺术家说过“作品可以非视觉性”存在,但大多数人并不认同,或者以为是另外一些艺术形态的产物。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提倡作品应该“形神兼备”,仅仅有形而缺乏神韵的作品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既然形象问题对于美术作品如此重要,创作者就必须寻找形象的来源。通常大家知晓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从传统中来,通过大量的临摹、研习前人传留的作品,熟悉所需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及外貌特征,然后加以取舍,改变其中某些因素为己所用,产生不同于前人作品的新形象;二是从写生中去考察、观看自然界中感兴趣而且对自己创作所需研究的内容,比较和寻找与前人艺术语言中不同之处,加以发挥与完善,形成有自己艺术个性的塑造方法与笔墨特点,在同类题材的表现上呈现新的风貌;三是在谙熟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