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举办
    2. 10月11日至3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在10月12日举办的展览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飚出席开幕式,文旅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卢映川宣布展览开幕。文旅部老领导、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展艺术家、美术界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汇集讴歌祖国、表现时代的艺术作品近400件,其中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徐悲鸿、刘海粟、李苦禅、钱松喦、王雪涛、刘开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佳作,展览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广泛,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艺 [详细...]
    1.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聚焦非遗之美
    2. 记者近日从文旅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文旅部主办,山东省文旅厅、济南市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本届博览会聚焦非遗之美,以“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主题全面展现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博览会将设置4个重点板块:“美在生态更生动”选择典型的非遗项目,全面展示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整体文化生态风貌;“美在匠心更创新”通过锦绣华裳、妙手生花、东方器韵、匠心雕琢、书香浸润等板块展现非遗的匠心之美;“美在乡村好光景”遴选13个非遗工坊与2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现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美在交流与互鉴”展示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云锦、京剧、昆曲、剪纸、皮影戏等,体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详细...]
    1. “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开幕
    2. 10月1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策划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宣布展览开幕。 此次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汇集讴歌祖国、反映时代的艺术作品近400件,其中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徐悲鸿、刘海粟、李苦禅、钱松喦、王雪涛、刘开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展出了来自全国画院、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佳作。展览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广泛,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 此次展览旨在用艺术作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上下求索、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深情讴歌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详细...]
    1. 故宫博物院支持唐卡保护相关课题研究
    2.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课题《故宫珍藏唐卡的现状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专家咨询及协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主办的第一次专家咨询及协调会,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组成员参与讨论。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唐卡文物2000余件,形式多样、工艺精良,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课题通过对故宫珍藏的唐卡开展系统调查和预防性保护对策研究,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探索针对典型病害的科学保护方法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课题自2023年12月立项以来,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高度重视,课题组积极开展筹备研究工作,设计现状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咨询会上,课题负责人介绍了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课题规划和进展情况。课 [详细...]
    1. “范存刚书画展”在北京融德画廊开展
    2. 序 书画首重风骨,故自青藤、八大以来,虽世代沿革,唯此唯大,后世学者,倡导不已。缶翁以画气不画形,伸写意之精神,张风骨之大旗,如无言天书,影响深远,学子迷之,达者悟之。存刚从余游廿余载,敏学笃行,颖悟圆通,遂成今日之境界。存刚重书法之研修,追寻本原,书写个性,用笔如切金断玉,迅疾清劲,凌厉超迈。点画提按,雍容果决,法脉开张,故其书自有气象。存刚纯以自书入画,书画合一,天然惟妙,其山水、花鸟、人物遂一涉笔,莫不精绝,此乃所谓气贯神随者也。凡画家状物,都有情理机趣之论,都有气韵骨法之说,唯知之深,方能不泥之。挥手之时,应势而出,似不经意,而天趣已得,书画三昧,存 [详细...]
    1. “龢·鲁晓波水墨绘画展”将在伦敦开展
    2. 序言 伦敦,这座历史悠久而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见证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这里,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潮流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而在这个璀璨的舞台上,即将迎来一场来自东方的艺术盛宴,邀请您一同领略水墨画中的生命韵律。 “龢”,和谐之义,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义与美学追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理想状态。这不仅映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与伦敦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同频共振。伦敦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与背景的人们,彼此之间如同水墨画中的线条,以独特的方式交织成丰富的艺术画卷。本次展览以“龢”为主题,精选一系列“仙鹤”题材的水墨画作品 [详细...]
    1. 艺术,为什么需要通识?—读《艺术通识十六讲》
    2. 《艺术通识十六讲》 李 睦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早在十年前,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新的美育课,名叫“艺术的启示”。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试点之一,这门课起初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然而经过10年的沉淀,“艺术的启示”先后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和清华大学通识荣誉课程、标杆课程等美誉,并受邀在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线上各平台的慕课点击量也十分可观。在主讲人李睦教授眼中,它有别于针对美院学生的“专业课”,而属于面向大众的“艺术通识课”。 如果不去现场感受,你很难真正体会这门课的不同之处:充满思辨 [详细...]
    1. 书禅风,画雅艺——从海幢寺书画探岭南文脉传承
    2. 西班牙人阿格特定制海幢寺外销画册 清 广州市海幢寺藏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未有海幢先有鹰爪。”这是广州的一句俗语,说的是广州的两大寺庙——光孝寺和海幢寺。现今的广州,光孝寺因其历史更久、香火更旺被人所熟知。但其实,明清时期,海幢寺与光孝寺齐名,与华林寺、六榕寺、大佛寺一起,并称为广州佛教的“五大丛林”。 僧人书画是海幢寺最为出名的历史特色。自唐代以来,岭南佛门中就不断出现一些能书善画之人。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以广州海幢寺为主要活动场所,修习佛法、赋诗讲学,借书画娱情,与文士雅 [详细...]
    1. 刘万鸣 | 艺术与人民
    2. 送别(油画) 137×242厘米 1959年 靳尚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入学习领会“艺术与人民”的相关论述和思想内涵,既是对新中国艺术史的回望,也是对当下艺术创作的总结。 新中国美术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党的理论指导,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体现了党一以贯之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即艺术源于人民,艺术为了人民,艺术属于人民。为此,我们才不断迎来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 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期间, [详细...]
    1. 满文书法回故乡
    2. 近日,爱新觉罗·子瑜向长白山管委会民俗博物馆捐赠满文书法作品仪式在众多满文研究者的见证下举行,长白山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飞为其颁发捐赠证书。这是继2022年爱新觉罗·子瑜向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捐赠文物后的又一次捐赠活动,也是满文书法首次以这种形式回到故乡。 欣赏爱新觉罗·子瑜精心创作的满文书法作品,就会感受到眼前悬挂的满文书法《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海东青》等作品那独特的字型、遒劲的线条。 爱新觉罗·子瑜是爱新觉罗氏毓字辈后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终身教授,自2008年起,就致力于满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8(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