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金玉满堂话华裳
    2. 清代红色纱地戳纱绣金玉满堂纹女氅衣 清代氅衣是满族女子日常便袍的一种,故宫藏氅衣实物最早见于清道光年间,形制为圆领、右衽、直身、袖长及肘,加饰挽袖,平袖端,身长至足面,腰间镶饰如意云头,左右高开裾,不可单独穿着,属外衣一类。 此件清代红色纱地戳纱绣金玉满堂纹女氅衣,圆立领,右衽,四纽襻,中接袖连接花袖,再接挽袖,两侧大开裾至腋下,制成如意云头样式。边饰厚重,分三层,最里面一层是白地丝织花边,最外面是“万花阵”纹织锦包边。中间一层最重要,是在青纱上以戳纱针法绣出金鱼、莲花,与正身纹样相呼应。通身以红纱为底料,用戳纱绣 [详细...]
    1. 2024年文物事业发展日新日进
    2. “北京中轴线”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过去的一年,我国文物事业日新日进,焕发时代华彩。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分布其上。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了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为探索古代都 [详细...]
    1. 雪雕:冬日大地上的艺术“精灵”
    2.   “20米高的‘白悟空’现身太阳岛”……2024年年末,随着冬意渐浓,黑龙江哈尔滨率先上新雪雕作品,不少北方城市也各显神通,陆续在雪雕方面发力:吉林长春打造“云顶雪宫”,甘肃兰州推出雪雕展,新疆乌鲁木齐建起丝路风情雪雕城门……这些雪雕作品不仅频频登上热搜,而且吸引了大量游客专程打卡。雪雕艺术堪称冬季文旅的“顶流”之一。   2025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于近日举办,来自国内外各大院校的师生齐聚哈尔滨,共同奉献了一场雪雕艺术盛宴。从学生时代起,我几乎每年都会组队或带队参加这场“玩雪”的聚会,那种艺术创作的大场面是其他活动很难比拟的:一方面,几十个参赛队伍数百名选手,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冬,热火朝天地开展创作、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比赛现场,市民、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像一场热闹的大团圆。    [详细...]
    1.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第一展《玉出昆冈》亮相
    2.    【带你一起看大展】     继“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在午门亮相之后,1月7日,故宫博物院又在斋宫推出“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何以将此展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第一个展,也是2025年的第一个新展?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在致辞中道出了此中深意——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此次展览以玉为媒,通过陈列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文物,为观众带来一场玉文化盛宴,也是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详细...]
    1. 重庆高新区:镇上有了非遗工坊
    2.    【文化中国行】      用拓包蘸取少许红色墨汁,再小心地敲击微润的宣纸,图案便一点点被转移至宣纸之上。揭起拓片,来自重庆科学城金凤实验学校的6名九年级学生举起第一次完成的拓印作品,兴奋地合起了影。   一旁,几名重庆高新区金凤镇居民正聚精会神地用蜡刀在棉布上一笔一画描绘着图案。不同于传统蜡染中常见的花卉或者神兽,她们将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融入了设计中。   “不管是传统纹样还是新潮图案,大家都能在工坊找到自己喜欢的非遗产品。”雕版拓印非遗传承人李小薭介绍,上到60多岁的老年朋友,下至20多岁的年轻群体,非遗工坊开张不久就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体验。   “金凤镇上有不少非遗传承人,但分布都比较分散,力量单薄、发展乏力。我们就想着把他们聚起来,联手做个非 [详细...]
    1.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
    2.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业务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及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仪式7日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 2017年以来,“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现已成为非遗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今年的活动将总结一年来各地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经验,精准聚焦年度重要非遗传承实践,展现广大非遗人孜孜不倦的坚守和探索,推动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事业的关注。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分初选、复选、终选三个阶段。即日起至2月18日,公众可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旅厅(局)、各社会组织及单位、光明日报社各地记者站、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专家评审团评委、微博、抖音等途径向活动组委会推荐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 [详细...]
    1. 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邀请展亮相景德镇一展艺术学子再成长历程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艺术生长:毕业之后,你还好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邀请展”于5日在景德镇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教授表示,展览现场可看到毕业生们最新的艺术创作状态,以及其最新发展趋势。在当今网络发达、信息传播迅速、自媒体不断更新的时代,出现了“艺术热”现象,这给毕业生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压力,所以母校和社会各界应该更加关切刚踏入社会、面对新环境的艺术学子的再成长,助力其发展。 作为该展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吕品昌教授强调,这是一个 [详细...]
    1. “山水滋美——2024风景油画展”以风景油画描绘美丽中国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山水滋美——2024风景油画展”日前在浙江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开幕。 此次以风景为主题的油画展览,致力于表现中国独有的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扩展了风景画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展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得到美术家们的积极参与和踊跃投稿,共收到投稿作品6120件,遴选出参展作品195件,涵盖40件特邀作品和155件入选作品。特邀作品邀请有影响力及成就的美术家提供本人独特风格的油画作品参展,投稿作品的遴选注重题材的多样化、思想的深刻性以及绘画语言的探索创新,因此展览较为全面 [详细...]
    1. 北宋神宗时期院体画文人化倾向管窥
    2.   【摘要】在北宋神宗时期(1067年至1085年),画院中原本只注重“形似”“尚法”的风格中开始出现文人之趣。本文主要探讨神宗朝院体画的文人化倾向,并以神宗时期院体画家郭熙、崔白为例,了解其在绘画创作中的文人思想。通过对神宗时期的画院变革、玉堂屏风的阐释,以发现画院出现文人化的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画院改革、帝王的审美趣味,以及画家本人的创作思想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破除了我们对于画院中绘画风格的刻板认识,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绘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画院;文人化;郭熙;宋神宗;宋徽宗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皇家画院的繁荣发展和文人画思潮的兴起使得院体画具有“工匠”和“宫廷”的双重性,而文人画具有“文人”和士人的双重性。院体画主要反映皇家意 [详细...]
    1.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2.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是从自身现状出发的新实践探索,能够对以往教学的弊端进行弥补,不断提升中国画教学的时效性[1]。本文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和文献整理,分析了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专业性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为中国画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教育现代化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单一   当下艺术教学受到西方现代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画教育也更加注重通过考试来界定成绩标准,整体越来越模式化,也越来越注重完成教学任务[2]。大多数高校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3(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