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四川:文化遗产会“说话”会“破圈”
    2.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星堆时的嘱托言犹在耳。四川“像爱护生命般爱护文化遗产”,夯实活化根基。 四川博物院内,东汉陶说唱俑滑稽的造型为人津津乐道;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中,小小讲解员用多语种将三国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在文化遗产“体系化构建、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系统化实施”的要求下,古蜀文明在城市公共空间、大众文化消费场景中形成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记忆,在当代社会土壤中持续生长。 既要保护好,也要展示好 在三星堆,保护修复是“百年工程”。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1.7万余件编号文物,以现有技术手段,全部修复完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三星堆博 [详细...]
    1. “母亲——中国农民画主题创作展览”首展在山东巨野开幕
    2.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母亲——中国农民画主题创作展览”首展在山东巨野开幕   6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母亲——中国农民画主题创作展览”首展在山东巨野开幕。   中国农民画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表达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中华优秀家风家训 树新时代文明新风”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农民画家群体中,女性画家占大多数。她们心怀大爱,坚定自信;她们 [详细...]
    1. 中国文物专家团队赴缅开展震后文物勘评工作
    2. 中国对缅震后文物保护组日前在曼德勒省和实皆省开展大地震受损文物勘察评估工作。 文物保护组先后考察了曼德勒皇宫、玛哈牟尼佛寺、阿摩罗补罗古城、因瓦古城等著名古迹,评估文物受损情况,并与缅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官员深入交流,就受损文物紧急支护、修复方案、长期规划等交换意见。 中国对缅震后文物保护组成员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多家专业机构,其中多名专家曾参与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等古迹修复工作。 缅甸3月28日发生强烈地震,曼德勒震区大量建筑损毁。 [详细...]
    1. 千年前的风物触手可及——读《南宋四雅:书画器物中的南宋生活美学》
    2.   南宋典籍《梦粱录》,曾将时人生活方式总结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戾家”是外行人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这四样闲事,人人都会,不做外行人。   焚香、插花、点茶、挂画,虽非南宋首创,却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浸润日常生活的产物,也是士人在动荡时局中安顿心灵的方式之一。据典籍记载,朱熹在武夷精舍讲学时,案头必设古铜香炉,青烟袅袅中,理学的理路渐明。插花,讲究“清、疏、淡、远”,常以“梅、兰、竹、菊”代君子。挂画,则多取米友仁的“米点山水”,在云山雾海中寄托悠远之思。嘉定年间,临安瓦舍中的说书人开始演绎《梦粱录》中的“四雅”,市井茶坊出现模仿士大夫的“分茶”游戏。景德镇窑工烧制出纹饰繁复的香炉,龙泉窑开发出适合市井使用的粗瓷花器。这一整套讲究美学的生活方式,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兴起,逐渐从书斋走向市井街巷。当 [详细...]
    1. “人在春山外——何多苓作品展”于苏州博物馆开展
    2. 6月24日,观众在观看《庭院回忆卷》。张锋摄/光明图片 6月2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在春山外——何多苓作品展”于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展。展览共展出何多苓作品近30件,其中《春风已经苏醒》和《雪雁》两件作品在中国现当代美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展期将持续至9月7日。 [详细...]
    1.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将启幕
    2. 6月2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关情况。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将于7月3日至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届时,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293名选手将同台竞技。 本次大赛共设6个比赛项目,分别是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其中理论考核占20%,实践操作占80%,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2025年6月10日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省内选拔、推荐工作,其中22个省组织了选拔赛。 据悉,本次大赛与上届相比,选手数量增加34%。从学历看,本次大赛参赛选手中高学历层次占比较以往更高,本科以上 [详细...]
    1. “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全国巡展启幕
    2. “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全国巡展日前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开幕。这是继“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在北京首展之后的第一场地方巡展。 此次展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承办。展览分为“真理力量薪火相传”“手稿藏书经久弥珍”“经典巨著思想丰碑”“‘两个结合’最大法宝”四个部分,共展陈展品近400件,其中包括首次公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等珍贵文献。巡展通过多种方式对展品进行了立体化呈现和解读,使整个展览兼具理论性、专业性、知识性和故事性。 据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系统化收藏、复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手稿和海外藏中共珍贵历史档案,我 [详细...]
    1. 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展
    2. 本次展览共呈现61件(套)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从服装佩饰、实用器皿、宫廷陈设等多个方面,展现清代皇室宫廷生活中的礼制与审美意趣,解读清宫文物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吉祥文化。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解读清宫服饰的穿搭美学,探究其背后的清朝礼制与满汉文化的交融。清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规范最为详细和严格的冠服制度,清宫服饰保留了较多的满族特色,也融入汉族服饰的文化元素和制作工艺。 第二单元聚焦清宫各式器物的精湛工艺,亮点展品包括填珐琅嵌玛瑙葫芦瓶、铜镀金甪端香薰、仿木釉金里碗、青玉浮雕山水方盒、金胎穿珍珠手镯等。这些专供皇室的「奢侈品」,均为当 [详细...]
    1. 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名作亮相武汉美术馆
    2. 向海洋宣战 | 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合作 296cm x 604cm | 1960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长达15米、堪称20世纪50年代描绘中国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的《山村跃进图》;以1954年武汉抗洪斗争为背景,通过28米长卷全景式展现防汛抢险场景的《武汉防汛图卷》……一批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中国画变革中产生的艺术佳作,与湖北或武汉关系密切,许多就诞生在湖北或武汉。 6月24日,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由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与武汉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专题展 [详细...]
    1.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邂逅千年文脉
    2.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咫尺乾坤”的匠心布局,将山水诗画凝练于方寸之地——诉说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创造。   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探寻中国造园艺术绵延至今的文脉底蕴。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始于春秋、盛于明清的苏州园林自古至今都是诗意江南的集中体现。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80余座,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 薛志坚:苏州名园荟萃,这是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江南水乡的环境分不开的。宋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苏州地区成为江南的经济重镇,文人雅士的聚集推动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