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中国书法系列教程》老年书法教材在京发布
    2. 近日,《中国书法系列教程》老年书法教材发布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该教材共五册,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出品、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专为老年书法学习者量身打造、适合老年朋友学习特点、全面系统介绍篆隶草楷行五大书体的教材。 教材总策划、中国书协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荣誉会长苏士澍在发布会上表示,策划这套教材的初衷就是希望老年书法学习者能够“写好中国字,做好传承人”,不仅学习书法艺术,更在感悟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传承者,成为文化传承中不可小觑的“银发力量”。 “这套教材既汇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和精粹,又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学习和使用习惯,在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教材满足了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也丰富了老年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教材总主编、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罗杨说。中国 [详细...]
    1. “新时代·新征程——浙江画院年度美术作品展”开幕
    2. 展览现场。图片由浙江画院提供   1月7日,“新时代·新征程——浙江画院年度美术作品展”在杭州市公望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联指导,浙江画院与杭州市富阳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汇聚了浙江画院40余位专职画师、创研员及学员的100余件精品力作,展现了新时代文艺的蓬勃生机与浙江画院的深厚底蕴。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   2024年,浙江画院内设机构调整升级,制度建设日臻完善,40周年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此次展出的作品是浙江画院一年来的学术成果集中展示。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座谈会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方向、浙 [详细...]
    1. 浙江省“乡村·乡建”主题摄影联展“万物竞长”
    2. 浙江省桐乡市田·美术馆全景   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由浙江省文联指导,浙江省摄协、嘉兴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嘉兴市文联主办的“万物竞长:浙江省‘乡村·乡建’主题摄影联展”在刚落成开馆的桐乡市田·美术馆举办。   位于桐乡市洲泉华腾猪舍里庄园的田·美术馆是一座依托3D打印技术建造而成的独特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这在国内还属罕见。美术馆由3D打印技术制作的管道拼接而成,形成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空间结构,是可以实现艺术展览、创意工坊、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空间。据了解,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其建造 [详细...]
    1. 冰雪文化专家座谈北方冰雪文旅实践路径
    2. 双子峰民俗雪景   近日,中国民协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冰雪经济与冰雪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举办尚志市冰雪经济文化发展主题座谈会,并启动双子峰冰雪民俗村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国梦·冰雪情”,旨在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力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研究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冰雪经济文化实践路径,筑牢尚志市“中国雪都”的冰雪文化根基。   中国民协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出席活动并介绍了双子峰民俗村项目概况。   “黑龙江省冰雪经济与冰雪文化研究 [详细...]
    1. “寻味非遗年”宣传展示年味浓
    2. 活动现场 刘 卓 摄 1月7日,由湖南省长沙市委老干部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的“情暖腊八节 寻味非遗年”非遗宣传展示暨银发迎春纳福活动在长沙举办。活动依托长沙丰富的非遗项目,以互动体验、现场展演、展示展销等形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浓浓年味。 活动现场有民间剪纸、中国结编织技艺、掐丝釉彩制作技艺、拓片制作技艺等十余项传统技艺体验活动,以及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的体验项目。在“余韵薪传”非遗传习区,长沙面塑区级代表性传承 [详细...]
    1. “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览走进河北平泉
    2. 近日,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平泉市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在河北承德平泉市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一。 “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品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等多个类别,包括祖丙尊、未爵、父乙觯、蝉纹盘等25件青铜器。展览还运用图文资料和两组复原模型,生动还原了西周贵族的宴飨场景和盥洗礼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三千年前的西周燕国宫廷之中,感受那份庄重而热烈的氛围。展览将持续至4月中旬。 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还将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共同举办“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能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详细...]
    1. 2025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2. 1月8日至9日,2025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文物工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全国文物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坚决有力,文物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重点领域工作亮点频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 [详细...]
    1. 十二时辰:古人的时间之美
    2.   晨曦初露,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新的一天悄然开启。古人凭借卓越的才智,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将一日的光阴精心雕琢成十二个各具风貌的章节——十二时辰。这一时间划分制度在汉代已经萌芽,当时人们开始采用“十二地支”的顺序来标识一天中的各个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并在唐宋时期广泛普及,最终成了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时间计量方法。   在十二时辰制度形成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巧妙地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详细...]
    1. 屏宫与暖阁
    2. 五代王齐翰《勘书图》    【谈文绎史】      五代时,后蜀高宗孟知祥晚年所居寝所被称为“屏宫”,因为这座寝室的三面乃是由整整七十张“画屏”围绕而成。把绘有精美画面的超长屏风当作卧室的墙壁,在今天听来显得特别新鲜,其实,屏宫只是采用了那个时代冬日“暖阁”的常规样式而已。   唐宋元时,一到阴历十月,人们就会在居室之内朝阳的地方,用落地长屏风搭建起临时的小房间,充任小客厅、书房或寝室,称为暖阁。暖阁不是固定的硬装修,而是一种临时设施,只在冬季安设,入春之后就拆除 [详细...]
    1. 让非遗影像呈现更多文化之光
    2.   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击,非遗的传承面临多重挑战。传承非遗,要先把非遗留下来,而影像是留住非遗的重要手段。   前不久,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举办。影像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果,总结了我国非遗影像记录工作的经验,并通过举办学术对话交流活动探索非遗影像记录的新路径。   在非遗影像展交流对话活动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任、馆长郭艺分享了一组展览: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楼有一面高约5米的“百工墙”,墙上数百双巧手在劳作——腌制火腿、编织竹器、雕刻木雕、炒制茶叶……这些画面是非遗记录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追踪记录5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61(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