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黄胄:笔不离手,走生活之路
    2. 讨海者(国画) 1984年 黄胄 “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受了感动的事情‘讲’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巨匠黄胄对绘画真谛的朴素诠释,也是其艺术人生真正的魅力所在。他以炽热的情感、奔放的线条、优美的人物造型、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通过水墨大写意所迸发出的个性张力为当时日渐沉闷僵化的中国画坛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春风,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新境界。 这位才情卓绝的画家,也是从军二十六载的文艺战士,是古物收藏鉴定的专家,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国画传承生态的构建者,更是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这些看似分散的人生轨迹,共同构 [详细...]
    1. 抗战题材美术作品中的人性之光
    2. 历史的风云激荡,不仅镌刻在文字史册里,也深深烙印在一代代艺术家的美术作品中。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聚焦于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精神力量的美术经典作品,再次品读赏析,透过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画卷,回望烽火岁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抗战题材是中国现代美术创作的重要篇章。它们以独特的视觉形式承载民族记忆,借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构筑人性高地,铸就了一个个经过血与火淬炼的人道主义精神丰碑。这些作品在艺术与历史的交汇处,开辟了一条通向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大道。 以苦难叙事唤醒 [详细...]
    1. “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2.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西夏陵作为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的见证,其空间 [详细...]
    1.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2.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北京泰康美术馆 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娃、阿凡提……展览呈现了百余个经典动画角色原稿,几乎涵盖了上海美术电影的百年传奇。在观展的过程中,观众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亲子互动,创造父母与孩子间的美好回忆。 [详细...]
    1. 传递文化情感和情绪价值——谈文创设计中的情感导向
    2.   文创,即文化创意产品,它是特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创意设计,厚重的历史化作轻盈的生活诗意,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寄托都浓缩在小小的文创之中。目前,文创设计在市场发展中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破解“符号挪用”导致的同质化困境,又要回应青年一代“情感刚需”催生的体验升级诉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创设计正经历从“文化搬运”向“情感联结”的转型,因此,设计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化符号、实用功能和视觉观赏的关注上,还应更多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通过产品传递文化情感和情绪价值。结合文化符号转译、场景叙事体验、用户共创,寻找趣味性、互动性、审美性、心理疗愈等价值,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目标。 文化符号的情感转译   文化符号,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是人们在提到某个地方或事件时第一时间能够 [详细...]
    1. 做孩子们的“看展好搭子”
    2.    【艺点·聚焦少儿美育】      编者按   美术馆、博物馆是天然的美育空间,可以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暑期来临,许多家长会带孩子去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却往往给家长带来棘手的难题——孩子们似乎更喜欢在展馆跑来跑去,对展览兴味索然。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看展”?怎样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展览?如何激发孩子的观展兴趣,提升获得感?本期从美育的角度,邀请专家探讨“如何带孩子看展”话题,希望给读者提供实用性的启发和帮助。    李杰 儿童艺术展览资深策展人    赵雪春 中国儿童中心高级美术教师    记者:对于带儿童看艺术展,许多人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看展是“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有人 [详细...]
    1. 方寸添锦绣 窑火淬神工——明清时期紫砂壶的装饰之妙
    2.    【艺匠中国】    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河中,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水果花卉、飞禽走兽、山川楼阁、人物故事、吉祥纹样……明清时期紫砂壶的装饰题材可谓包罗万象,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其装饰手法来看,可大致归纳为三大体系,即能够展现紫砂天然色泽与质感优势的材料装饰,通过雕刻或泥塑技法凸显空间妙趣的刻塑装饰,以及以珐琅彩、粉彩、漆绘、泥绘、描金等工艺为代表的彩绘装饰。这些装饰手法的表现形式与风格各不相同,生动展现出明清紫砂壶装饰 [详细...]
    1. 调和中西的装饰之风——刘既漂的书籍设计
    2.    【书衣之美】   因历史文献的散佚,艺术家刘既漂曾长久被湮没在历史尘烟中。他的艺术生涯融汇通达,在绘画、设计、建筑等多个领域孜孜求索。尽管其涉及书籍设计的艺术实践有限,但仍为那个时代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刘既漂,广东兴宁人,早年曾在上海就读中华艺术大学。1919年,18岁的刘既漂留学法国学习绘画,后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转修建筑。   1925年,轰动一时的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在巴黎举办,展现了建筑、室内设计、家居时尚等各类实用艺术领域的先进成果。该博览会要求参展作品采用新的设计风格以回应时代发展,刘既 [详细...]
    1. 河北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铁笔刻春秋 墨韵传千年
    2.    【山河遗珍】      “入刀要稳准狠,走刀要力道均匀,持刀要倾斜有度。将冲、切、挑、钝等刀法融会贯通,让字口清晰流畅自然,才能完美还原书法原作的笔锋韵味。”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文旅局法帖雕版拓印工作室,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广民正手握拳刀在木板上龙飞凤舞。他一边展示精湛的刀工,一边为爱好者讲解。   法帖是将名家书法墨迹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的帖本,是书法艺术传承与研习的重要载体。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历史悠久,兴于明,盛于清,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技艺将雕版 [详细...]
    1. 西夏陵:贺兰山麓的千年回响
    2.    7月11日,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神秘的西夏陵迎来世界探究的目光。   仲夏时节,从宁夏银川市区驱车西向,贺兰山的轮廓渐次清晰。车窗外,巍峨山体与远处高耸的陵塔遥遥相对,天高云淡的苍穹下,山与陵静默相望,平添了几分神秘。西夏陵,究竟藏着怎样的过往?漫步于贺兰山前的戈壁滩,星罗棋布的古冢在脚下铺展,高低错落的残垣在风中静立,仿佛正缓缓撩开岁月的面纱,将那些关于文明相遇、文化交融的千年故事,娓娓道来…… 尘封历史的发现   站在西夏陵博物馆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48(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