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310余件大众篆刻作品展北京中轴线之美
    2. 刚刚过去的周末,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310余精心选择的作品,通过篆刻艺术生动展现了永定门到钟鼓楼15处核心遗产景观以及相关建筑的布局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展览历时半年筹备,分为序篇、遗产中轴、文脉中轴、活力中轴四部分。一枚枚精美别致的印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在展示大众篆刻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于方寸间呈现出北京中轴线的恢宏气势和井然有序的空间形态,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所追求的天地和谐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共同保护好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 展出作品的创作者既有专业篆刻工作者,也有大中小学 [详细...]
    1. 在绘画中寻找“纯粹”,保持笔触色彩流淌的自由性
    2. 魏鲁安《金陵系列之二》 40cmx50cm,纸本水彩,2019 创作自述 我的绘画素材多源于直观现实。如果将早期写实风格与现阶段颇具表现性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将不难发现这条时间线上审美情趣的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专注于在绘画中寻找着一种“纯粹”,即从普遍视觉经验到达形而上的精神逻辑。自然现实构成了绘画意义发生的场域,但同时也形成了诸多悖力。因此,我在绘画实践中,希望以自由形态的元素,传达自己理解的秩序与逻辑关系。 摆脱客观性的条件,牺牲透视,让三维造型变形,以适应画布平面的二维性,打破了绘画中线的概念,除却冗余的细 [详细...]
    1. 连辑丨争鸣应心平气和 论定需法先艺后
    2. 连辑绘画作品《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行政岁月太长了,太忙了。读书、写作、创作,只能是政务余事。好在我把手机变成了“榨汁机”,在汽车上、机舱里、差旅中、公事后、饭桌旁、枕头边,从繁忙的公务年份中,一滴一滴地榨取属于自己的碎密时间。我的文章、讲稿、诗词、对联、笔记心得,包括书法、绘画、篆刻等等,都是利用这样的时间收残缀轶、零中取整的。时间长了,总会有些成果聊以自慰。 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但书法一定是写字。写字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汉字是目前人类文明史上活态仅存的表意性文字,它是形、声、意的统一。形是外像,声是言读,意是本质。所以写表意性 [详细...]
    1. 追寻秦汉气韵,内涵魏晋风骨,感怀时代境界
    2. 任惠中【三个汉子】 180cm×188cm2010年纸本彩墨 任惠中的人物画有鲜明的个性,笔墨语言流畅而雄浑,风格粗犷而率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显示他在尊重客观自然和传统章法的同时,重视主观再创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真切感受,抒发内心的激情。 对艺术家来说,不论他从事何种形式的创造,都存在着如何处理主观与客观两者之间关系这个最棘手的问题:既要虚心地以客观自然为师,虔诚地向其学习,以其为创作资源,又不被它束缚住手脚,而要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用自己的心灵融化从自然中获得的体悟和灵感,进而巧妙地运用相应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在绘画中,点、线、面和色 [详细...]
    1. 庄严与时尚交织融合,散发着迷幻又神秘的魅力
    2. 韩非·张艺 寻梦 222×203cm 绢本设色 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 寻梦 说起游园,耳畔总会隐约听见那幽婉缠绵的唱腔:“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那是一种生命在时空中汲取了历史的积累,使得自身愈发敏感的力量。园林是一种建筑,亭台、水榭、书斋、回廊围绕着一亩方塘,迤逦散开,在狭小的空间内展现出令人炫目的丰富景致。园林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在自然中寻找治愈,提供另一种活味的思考,这种方式的展示,图景的记忆要犹胜文字一筹。当夜色涌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老梅瘦倚粉墙外,酒瓶今已作花瓶”的画面,园林中充 [详细...]
    1. 小物大境,营造充满哲思和诗意的意象世界
    2. 《岭上人家01》 纸本水彩,36x51cm 写生创作是许多水彩艺术家的一种生活常态,近些年的水彩写生创作活动如火如荼从之者众。笔者以为,“带着问题,物我贯通”的状态对于水彩画的写生创作尤为重要。写生创作的目的不只是记录“实象”,更不是表面化、简单层面的描摹刻画,而是须在画面中揉入并呈现主体的哲思意趣以及主体在特定状态下的精神情绪,以此“由物及怀”至达富含情感、意境深远的“小物大境”式的艺术表达。 笔者以为,写生创作应是全面地、积极而主观地感受并梳理客体物象信息,将自身的情思意趣与自然造化切合呼应、相通相融,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当下的且现场化 [详细...]
    1. “家乡有待·郭峰人物画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展
    2. 17日,《家乡有待·郭峰人物画展》在甘肃美术馆低调开展,去掉了颂歌式的开幕式,但当日的观展热度丝毫不减,前来捧场的除本地美术界同仁,还有来兰举办《九维·墨道》展览的袁武、刘佳等画界大咖。从不同渠道的反馈来看,画展获得了一致好评。画展以现实题材为主,还推出了部分写生山水及游戏笔墨的遣兴之作。如果去掉后者,突出人物画实践的承续性问题,既保证了学术的纯粹性,又有利于在审美层面带给作者和观众重要的启示意义。“家乡有待”其来有自,据郭峰讲,是他早年有感于“精准扶贫”活动的创作所得。2022年,我写成《在场与不在场的审美张力》一文,阐发了“家乡”一词所蕴含的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以及“待”字在生 [详细...]
    1. “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印象
    2. 丹青出毓秀 翰墨见文心 “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印象    【带你一起看大展】    自古以来,浙江山川毓秀,文风炽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优秀书画家。日前,“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名家云集,佳作纷呈,馆藏的明清书画精品及相关文物70件(套),反映了这一时期书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面貌,体现出浙江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湖山览胜人文荟萃   湖面开阔,山脉逶迤, [详细...]
    1. 距今两千两百年或更早——藏北岩画考古有新发现
    2.   青藏高原分布着青海湖、色林错、纳木错等著名的高原湖泊和冰川、河流,它们既是高原生态保护的重点,也是孕育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摇篮。尤其是位于西藏拉萨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之间的“天湖”纳木错,湖区及其周边遗存大量远古人类制作的绚丽岩画。这些岩画承载着辉煌历史、灿烂文化、厚重故事,堪称史前艺术宝库。   近日,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庞颖、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西藏大学教授李永宪的研究成果《藏北环纳木错湖区岩画遗存的时代分析》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发表。该论文认为,纳木错等藏北内陆湖泊地区琢刻、涂绘两种技术制作的岩画,其时代是基本平行共存的,该区域大量岩画制作于距今2000年前后至7至9世纪,测年数据还显示,其中涂绘岩画的制作可能早到距今2200年或更早。   《藏北环纳木错湖区 [详细...]
    1. 三星堆遗址玉石器考古迎来新进展
    2.   7月23日,新华社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进展——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经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