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吴昌硕的京昆之好
    2. 图片由作者提供    【百年巨匠的文艺范】   海派书画大师吴昌硕不仅在丹青翰墨、金石篆刻上开宗立派,成就卓越,他还工于诗文,喜好京剧,熟稔昆曲。特别是1912年定居上海之后,吴昌硕的京昆之好更加方便得到满足。当时上海已经出现了新兴的演出舞台,吸引了各地伶人前来献艺。这让吴昌硕与梅兰芳结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书画京剧缘”。   1913年10月31日,年仅20岁的梅兰芳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黄浦江畔,在丹桂第一舞台 [详细...]
    1. 画里有话 | 明 刘世儒 《先春报喜图》
    2. 图片由作者提供    【画里有话】   在明代刘世儒的《先春报喜图》中,四只喜鹊代表“四时吉祥”和古人心目中的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象征在困境中得到帮助和解救;“他乡遇故知”,象征意外的重逢和友情的珍贵;“洞房花烛夜”,象征婚姻幸福与美满;“金榜题名时”,象征学业有成与事业成功。图中的一只喜鹊落在梅树梢头,寓意“喜上眉梢”,象征喜事临门,快乐与幸福即将到来。    (作者:赵运涛,系对外经济贸易 [详细...]
    1. 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女性
    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设立于199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联合成立。每年评选出5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杰出女科学家,表彰她们为解决重要科学所作的贡献。此奖项分为拉丁美洲奖、欧洲奖、亚太奖、非洲与阿拉伯语国家奖、北美洲奖。   该奖项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科学家的奖项。自1998年设立至2024年,中国共有8位女科学家获奖,分别是2003年中国科学院李方华院士、2004年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院士、2011年香港大学任咏华教授、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201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院士、2022年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胡海岚教授、2024年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院士。 [详细...]
    1. 五年成功任期后, 张然将卸任今日美术馆馆长
    2. 张然 Jessica Zhang,摄影师:郭皓文 今日美术馆理事会宣布,在五年的任期届满后,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将于2025年3月26日卸任馆长职务,并受聘为今日美术馆“荣誉馆长”。 五年之约,在挑战中重塑 张然任期的五年,是今日美术馆经历变革的五年,也是全球历经变革的五年,是数字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的五年,也是今日美术馆建馆23年以来最具挑战的五年。在张然的带领与美术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日美术馆始终坚持“立足今日,面向未来”,聚焦学术深度的同时,开拓全球视野的广度,持续探索当代艺术与 [详细...]
    1. 放下执念,笔随心走,意随笔行,艺术的真谛便有可能显现
    2. 冰雪覆盖的圣彼得堡芬兰湾海岸(油画) 50厘米×60厘米 2003年3月 李 平 初执画笔时,总是被眼前的对象所困,执着于形似,痴迷于细节。这种执着恰如人生初期的迷茫,也许——人们大都是在这世俗的标准中寻找方向,在既定的框架中亦步亦趋。 当技法渐熟,画家开始突破对象的束缚,但往往又会陷入技法的桎梏。构图、透视、色彩、光影……规则如同人生的种种规范,让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又容易失去了本真。这困境恰似人生中期的困惑,也许——我们正是在这种追寻中迷失了自我。 真正的突破往往始于放下。当画者不再执着于对象与画面,笔随 [详细...]
    1. “游观悟记”——山水画写生教学与实践的思考
    2. 《庐山》,248×125cm,纸本设色,2023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绘画中的“写生”,原指脱离粉本而直接对大自然中的花木、鸟禽、草虫、走兽等进行观察和描绘,因而一般用为花鸟画的专称。明代唐志契说,“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是为明证。但人物、山水写生,又分别称为“写真”和“师造化”。近百年来中国画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师造化”、“写真”、“传神”等具有丰厚本土文化内涵的概念术语,因西方美术的写实主义的写生引入而逐渐被遮泯。古人的山水画写生与现代美术(山水画)教学的写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传统山水画中 [详细...]
    1. 拒绝千篇一律,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思考与灵魂共鸣
    2. 一 转瞬间,世界已然天翻地覆。“魔童闹海” 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票房。昨天,还不会写诗的人,借助某平台发布了几首AI作品,登上热搜。坊间盛传:“人” 变得越来越没用了。机器人做手术比医生精准;机器人保姆比人省钱;就连高级记者也受到了冲击,开会时只需打开录音,AI 整理出的新闻稿比人全面。 迷茫。虽然已是“耳顺”的年龄,但在纷繁、多变,AI比“人”(这应该是个伪命题,更高级的AI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聪明,应变能力比人超强的时代——陷入短暂的迷茫而迷惑。在这看似黯淡的时刻,有幸读到邢俊勤的近作——《湖·说》和《树 · 说》两幅油画。最先吸引你细观又深思的:是画家在两幅作品中都用了“桃”(枚红)色。《湖 · 说》中,桃色是一缕远光映衬下的部分背景;《树 · 说》中,主体女子的衣衫用了枚色, [详细...]
    1. “慧定生机——林海钟作品展”将在北京开展
    2. 处山林间,悟“定·慧·生机” 艺途漫漫,林海钟教授以卓异之风、渊邃之思,辟一己精神之境。其“定慧生机”展于京师,实乃传统与当下、自然与心灵深相晤对之良机也。 海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之名宿,兼领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之会长,其艺根植于传统山水画之沃壤,而绽现代创新之瑰丽。“定慧生机”四字,禅意无穷。“定”者,乃其于纷扰尘世坚守艺术初心之笃定也。时移俗易,艺潮多变,海钟潜心精研传统笔墨,于古之名流艺术精髓中,探绘画之真谛,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海钟依此定力,厚积而薄发。 静能生慧,学亦生慧。“慧”者,海钟艺术创作之源也。与 [详细...]
    1. 郑天伦“话”水墨:向内求,让自己的灵魂自由
    2. 几番思量苦与甜 136x68cm 纸本水墨 郑天伦 2025 家里养了两年的牡丹鹦鹉,终守不住春风的撩骚而飞走了,这让我心绪乱了好几天。确实春光易醉人,静卧在躺椅上眯着眼看画墙上一张张“日课”水墨人物,我又开始了苦愁:我还能这么画下去吗?下一张又该怎么去画? 观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现状,无论你怎么“百家争鸣”,其探究基点最后都会落在笔墨和造型这两个基本问题上,它们犹如飞机的两翼,而机体则是画家,你想飞起来,飞得高,飞得远,两翼缺一不可。 笔墨上,在笔墨上的造化,先得通晓笔墨语言,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就是“画笔墨关系” [详细...]
    1. 解构与重启:西方绘画多元基因对当代水墨的启示
    2. 我最近画了一批画,命名为《绘画重启》系列。这是通过外在向内求的一种产物。 我所理解的,所谓的当代是与传统相比较而言存在的一种形式,它形成与之传统不同的一种艺术表现和面貌,我的绘画方向虽没朝着这个路径发展,但我对此却有着不少思考,一是基于我二十几年前在天津和北京做《今日先锋》美术编辑和《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时经常接触中国第一批搞当代艺术的人,其间自己也画过一个系列《城市寓言》。再者,就是近几年我多次去欧美众多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对我的影响、冲击和启迪是分不开的。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多样性实验与东方水墨艺术的相遇,构成了全球化语境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17(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