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周瘦鹃的花草情缘
    2. 梅花图周瘦鹃资料图片    【文人雅事】   江南三月,古城苏州王长河头周家花园里,参天的古树,盛放的鲜花,姿态万千的盆景,斑驳的假山池塘,无不令人触动。在雅室中,我和史学家柴德赓之孙柴念东老师一起听周瘦鹃之女周全老师讲述悠远的周家故事。临别时,周全老师还以院中百年红豆树所结红豆相赠。   周瘦鹃(1895—1968),原名国贤,笔名瘦鹃,别署紫罗兰室主人,江苏吴县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早年加入南社,为南社早期社友之一。曾担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后主编过《申报·自由 [详细...]
    1. 著名美术理论家孙美兰离世,她主编的《艺术概论》被广泛选用
    2. 微信公众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图 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12月6日公布的消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共党员孙美兰同志不幸于2023年12月4日零时四十六分在北京离世,享年93岁。 孙美兰,女,1930年生于湖北武汉。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在徐悲鸿院长的教导和启发下关注美术理论研究。1953年毕业于绘画系后,孙美兰应学校安排,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名美术理论方向的研究生,主要关注苏联绘画,广泛求教于王朝闻、蔡仪、朱光潜等理论大家。1954年,孙美兰任中央美 [详细...]
    1. 魏沁绘画跨年个展“曼丽·红”在南京开幕
    2. 展览现场 12月3日,“曼丽·红”魏沁绘画艺术展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一楼梧桐画廊开幕。展览展出画家魏沁的四十余幅精品画作。 魏沁,又名魏曼丽。设计师,画家。民革党员,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设计师委员会会员,中国杰出青年设计师。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进入中央美院创作研究院,现任教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次展览是画家魏沁首次举办的个人画展,她将近两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分为速写、油画、色粉、创作四个系列进行展示。展览主题为“曼丽·红”, [详细...]
    1. 四川省书协为自贡书协冲刺第十三届“国展”作品把脉
    2. 看稿活动现场 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将于12月15日截稿。为提高投稿作品竞争力,通过备战国展提升创作水平,12月5日上午9:00,四川省自贡市书协举行备战十三届国展看稿活动。应自贡书协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道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副主席林峤专程到现场对投稿作品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动骨干会员积极投稿,自贡市书协事前精心准备,全面动员,全市的中书协会员及其他骨干作者共30多人提交了近60件作品,悬挂在南湖艺术展厅接受专家和同行们的“评头论足”。 “这个字的篆法不正确。” [详细...]
    1. 百幅明清楹联在甘肃兰州展出
    2. 12月6日,观众在兰州市博物馆参观“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九美旦增 摄 “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3个月,至2024年3月5日结束。 楹联,俗称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综合了民俗文化、对句艺术、书法艺术与制作工艺。 据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介绍,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涉及作者名家50余人,其中与甘肃有关的就占近40人,如唐琏、安维峻、左宗棠、范振绪、吴可读、水梓等名家大儒。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艺术智慧、娴熟的笔墨技法勾勒 [详细...]
    1. 弘毅道远——陈政毅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浙江桐乡市博物馆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提供 12月5日,弘毅道远——陈政毅中国画作品展在浙江省桐乡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陈政毅近年来创作的108幅精品力作,作品涵盖山水、花鸟。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杨艳萍,中国画学会荣誉副会长李乃宙,中国水墨画院院长张复兴,河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张国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陈良敏,山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学辉,甘肃画院原院长李伟,中国画学会理事张运河,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曹文驰,首都博物馆画院副院长陆天宁,天津画院副院长王卫平,中 [详细...]
    1. 六位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表现”展览
    2. “中国表现”艺术展览日前在丽都国际艺术中心揭幕。展览通过呈现许江、谭平、苏新平、马路、张方白、尹朝阳等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内涵和时代风采。 层层叠叠的葵,形成遮天蔽日的壮观景象。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许江的《东方葵》系列作品。过去二十年来,许江创作了众多以“葵园”为题材的画作,在他看来,画葵即画人,葵是一代人生命的写照。“草木即人心,我们在葵身上,看到生命的况味,看到天苍苍野茫茫的莽原气象。” 艺术家马路的《金木水火土》《渐成心画》等作品也亮相展览。这些画作或表现颜料的氤氲、流淌和凝聚形成的运动轨迹,或呈现纵横恣肆、四面 [详细...]
    1. 《什么是云南》主题摄影展在沪启幕
    2. 12月4日,云南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什么是云南》主题摄影展在上海启幕,展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指导,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教育出版社主办。 展览分为摄影、云上·香、云上·十六州、云南书房单元。摄影单元中,跟随空间折叠、时间折叠、云南人3个篇章的观展顺序,可以了解到云南多元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生长在其中的美丽生灵和可爱的云南人。空间折叠篇章中,38幅选自《什么是云南》科普画册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云南39.4万平方千米土地的独特空间感,高冷雪峰和热带雨林遥遥相望,大江大河和旖旎湖泊共处一隅,大地如被洪荒之力扭曲,美妙的事物褶皱在一起。时间折叠篇章中,32幅选自《什么是云南》科普画册的摄影作品则呈现出“一域之内,气象万千;一山上下,四季共存”的云南时间感,可以看见云南由北至南,900余千米内被 [详细...]
    1. 论书法超艺术的文化性思考——以文化大家柳诒徵书法为例
    2.   我写这个题目,是想表达这样的观点:书法首先是法,是技术、是写字,进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最终归于文化。显然,这样的表述或分类其实是现代意义上的,不是中国传统学术意义上的表达方式。书法是我国纯粹的传统文化、一种审美现象,从传统的美学思想来看,中国书法是从“技”直接到道的文化跃迁。所谓“技近乎道”,并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的概念,即便有某些美学思想、创作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相合,但也是非自觉的、非系统的,它的大部分书法作品连基本的创作概念都没有。当然,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并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必然,更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福音。本文以柳诒徵的书法为例,提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详细...]
    1. 一座庄重隽朗、意气风发的汉碑
    2. 书法作品《汉碑》 周俊杰   今年寒露,我去了周俊杰先生家。周先生十多年前曾给我授课,特别讲了临帖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   多年来,我着迷于周先生的大块渲染、层次丰富的书法作品,特别是河南省文联二楼悬挂的他的巨幅书法作品,第一个字就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让我难忘。我曾经站在这幅作品前良久不动,反复琢磨他是怎样用笔用墨达到如此美妙效果,自然百思不得其解。文联的同事们告诉我,在韩国举行的国际书法展,周先生的这种大气磅礴的作品,曾震撼韩国书法界,展览的评委们也对这种书写方法击掌赞叹,甚至想一睹书家风采。当周先生以当年的最高奖获奖作者身份站在领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7.481(s)   5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23(mb)